避免伤害的艺术



避免伤害的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卡耐基认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互不伤害。积几十年研究和体验之精华,卡耐基向世人展示了与人相处时避免伤害的艺术。

  卡耐基简述了他与其侄女之间的相处经历。几年以前,他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离开堪萨斯市的老家,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她那时19岁,高中毕业已经三年,但做事经验几乎等于零。而现在,她已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书之一。

 
 不过,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戴尔·卡耐基。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
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有与你一样的观点,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19岁时又在干什么
呢?还记得你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诚实而公正地把这些事情仔细想过一遍之后,卡耐基获得结论,约瑟芬19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并没有经常称赞约瑟芬。

  我们在生活中都是顾及自己的脸面的。因此,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表示一种宽容,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

  “让别人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



  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够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常常会引起愤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批评所引起的愤恨,常常会影响员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气和情感,而所指责的状况仍然没有获得改善。

  这篇文章的启示是:我们不要责怪别人,我们要试着了解他们,我们要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卡耐基的处世艺术的确很特殊。他首先要求人们先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先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然后才能指出他人的错误和不足,使别人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处世方法,我们也不妨试试。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