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



婚姻的本质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婚姻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制度,许多国家的法律认定是一夫一妻制,因而引起各种讨论,因为世界上遵从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极少极少。

  动物成长到了发情的季节,找寻异性交配,为的就是传宗接代。不像人类,早已经超越单纯的发情、交配、传宗接代的模式,而有了爱情、感受、情意、道德、责任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内。就是因为它的复杂与多变,是许多人在婚姻中无所适从,因为失望而不满,进而产生了对婚姻的害怕,甚至从中逃走。

  婚姻真有那么可怕吗?坊间书店有那么多关于如何维持一桩好姻缘的书,可是看了似乎也没啥用。

  “我是真的不想伤害对方,然而总是忍不住就犯了老毛病。”“我明明知道他永远也不可能改变,为什么只要他说了那句话、或眼中露出那种神情,我就忍不住又回去了?”像这样的疑问,在许多怨偶之中,常常会出现。为什么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要分手?离婚率如此之高到底是什么原因?

  谈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看看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是因为要跟自己相爱的人厮守终生?是为了生育下一代?是为了需要一个安稳舒适的家?是为了婚姻中可以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反抗父母、被对方的体态所吸引、金钱的压力、想逃开目前的家庭、受不了孤独,还是以为结婚是社会的要求?

  请特别注意的是:在检讨自己的结婚动机是,千万不要对自己说谎。在上面所说的诸多原因中,完全没有什么高下对错的问题,而是要帮助我们自己,找出投入婚姻的原始动机,以便进一步探讨如何面对婚姻的本质。

  我们分别出生、成长在不同的家庭,所学习的对象是教养我们长大的家人。从他们那里,我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当然也影响了我们结婚时挑选对象的好恶,以及对婚姻保持的看法与目的。在我们能真实地面对自己投入婚姻的动机时,我们才有可能接受由浪漫到现实的婚姻本质。先看自己对婚姻的期待是否得到了满足,也就是给自己的婚姻打个分数,看看自己满意度如何。打分数的时候,当然不能只给对方种种的要求,也要平心静气的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数。任何人际关系,绝不可能只由一方来承担所有的责任。

  我所决定的结婚对象,到底是为什么会吸引我的注意力?他或她与我相同及相异的地方在哪里?他的哪些特质让我喜欢,又有哪些特质使我不舒服?我们在彼此沟通的时候,通常是什么样的模式?是谈理论多还是交换彼此的感受多?我对待他的态度又是如何?常要他找自己的意思去做,还是常听他的话照他的要求去做?

  不论我们为了什么原因而结婚,在婚姻的初期,多多少少层享受过两人世界的甜蜜,孩子还没有来到这个家庭,小夫妻可以互相调试彼此的差异。由于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谈恋爱时再怎么如胶似漆,也与终日朝夕相处的婚姻生活有一段距离。

  婚姻专家建议婚后不要立刻怀孕生子,给自己以对方一段适应时期,等确定度过这段时期之后,再放心的开始一加一等于三的家庭扩张期。

  新生儿的到来,带给这个家庭的是许许多多新的体验、新的责任。过去纯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抚育新生儿的责任,几乎全落在母亲的身上。如今小夫妻都在上班的情形十分普遍,做父亲的有时也会主动照顾新生儿。甚至父母轮流在夜间起床,给小宝宝喂奶换尿布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有人说这是女权思想抬头的缘故,迫使男性也要放下身段,做此苦工。我却情愿把它看做是男性终于也懂得了体会照顾自己后代成长的乐趣,而不愿在孩子飞快成长的岁月中缺席。我看见太多的父亲,总在忙碌着自己的事业,他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晚归,回家时孩子早睡下了,出门时又总是匆匆忙忙,无暇与孩子好好相处。他真的不知道他错失了些什么。因为从小宝宝到学前、再到上学:小学、中学、大学,孩子是会很快的长大的。没多久我们就会发现,他要离家去服役了、她要嫁人了、他们要出国了等等。于是一个原本是有父母有子女的家庭,又变成了夫妻两人的世界。

  面临空巢期,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就是说:人到了中年的时候,有没有能力自己好好的过日子?

  过去身边有孩子在的时候,许多父母把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论做什么,都以孩子为第一优先。这没什么不对,身为父母,当然对孩子的教养有着责任。但是如果除了孩子没有自己,就很容易在面对空巢期时,产生很大的失落感。一直在工作的男人也许比较容易面对,因为工作也能带来满足感,但是,为了家庭而没有出外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的专职家庭主妇,过去如果没有规划生涯的观念,此时则非常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面对中年,青春不再。先生的事业自己插不上手,原本需要自己的孩子,也长硬了翅膀,准备自己放单飞了。过去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一天,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属于自己,变得反而不知如何打发才好。一向没跟过去的朋友保持联络,又不擅长交际,到此时才觉得自己除了小小的家,什么也没有。那种失落感是很令人伤心的。

  我曾认识一位很孝顺的女儿,在她决定出国求学前,很努力的邀请她的母亲跟她一起出去做义工。原本十分害羞的母亲,在女儿的陪伴与鼓励下,渐渐进入状况,于其他的义工同仁们熟识起来,终于不需要女儿的陪伴也能自得其乐了。这是做女儿的才放心的出去念书。

  女儿清楚的知道,一向把生活中心放在她身上的妈妈,在她出国之际,一定会成天想她。父亲忙于自己还算不错的事业,也不可能或太多时间陪妈妈,如果没有替妈妈找到合适的寄托,日子会很难过。她们家并不需要妈妈工作赚钱,妈妈又天生喜欢照顾别人,于是作女儿的替妈妈打先锋,到一个机构报名做义工。经过亲身的体会,她觉得妈妈应该会喜欢那样的环境与义工的性质,才开口询问妈妈的意见。起先妈妈并不同意,她觉得没事做什么义工?她什么都不会啊!女儿并不着急,只是轻描淡写的常常描述自己跟其他义工朋友在一起工作的情形。过一段日子再邀请妈妈时,她就同意去看看了。

  当然,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见了一位非常了解自己母亲,也深爱自己母亲的女儿,耐心的陪伴与引领母亲走出了她待了一辈子的家,开始与外界产生联结。母亲能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重心,在义工的工作中找到力量,是女儿放心出国去求学的最大支柱。

  能有这样的女儿,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是我们也不能期待人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给自己机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要有信心,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寄托,对生涯规划这个话题略作了解,就有可能展开一种全新理念的生活。事情是没那么简单,可是也绝不会太困难,端看我们给不给自己机会。

  所以说,我们在婚姻中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的学习与觉察。婚姻是两个人决定要厮守终生,但并不表示两个人要成天腻在一起,基本上最理想的状况是:两人仍是独立的个体,但有一些部分是交集的。

  也就是说,我们有自己的世界,也有两人的世界。婚姻生活不可能没有冲突与争执,然而在平时就养成良好沟通习惯的夫妻,总能即时解决彼此的歧见,而达成协议。一路走来,不论我们目前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认清楚人是会继续成长的,夫妻的一方也不知道谁会先离开这个人世,但是如果我们能认知到经营一段还算过得去的婚姻,是人生中极重要的课程与成就,就明白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十分感动。一位结婚已经第二十年的太太,对她的老伴说:“我没有你也能过日子,但我选择跟你一起继续过下去,因为我爱你。”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