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多人只看到现实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时的方便,没想到应该先给别人方便,而这个方便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例如,一个人为图方便,把一些垃圾随便乱丢在站立的位子上;第二个人来了,看到那堆垃圾,心想反正已经有垃圾了,干脆再多倒一点上去;第三、四个人也如法炮制。等到第一个人再回来时,那个地方已成垃圾堆,不是原先干净而可以站立的地方了。如果事先想到自己还会再来,就会把那位子弄得干干净净,第二个人就会受到影响,不好意思把它弄脏,第三、四个也是如此。等第一个人回到这个位子时,那个地方还是干干净净的。
  
所以,一个人可以影响很多人,这是循环的。当然,也有人给人家方便十次,自己却只得到一或二次的方便;甚至于只付出,完全没有得到回馈。像这种情形,这个人做到第十次就会灰心,心想算了啦。
  
我的期望是,即使做了一百次给人方便的事,得不到任何回报,还是要坚持给人方便,就是所谓的「锲而不舍」。如果社会中十个人里面,有一、两个是这种锲而不舍的人,慢慢地,这种人会增加,「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想就能落实。
我们的社会本身不够健全,每个人又都为自己打算,不为自己只为别人打算的人不多。虽然有些人为了达到一些目标,例如,虚荣、虚名、虚位、权力等,他们嘴上会说「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但不一定做到;也许表面上做一、两桩给人方便的事,事实上,在生活中并没有做到,造成「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是一句口号。希望社会上讲这句话的人自己要做到,而不是讲给别人去做。从宗教的立场看,这句话是绝对可靠的。
   
《维摩经》说:「菩萨是向众生中求的。」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有众生让他度,有众生让他做功德,所以,菩萨成为伟大的菩萨,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如果没有众生让他们度、让他们服务,那他们就不能成为菩萨、不能成为佛了。因此,众生并没有给他任何回馈,在没有任何回馈之中,他本身已经完成自我成长、自我建设、自我成就。从这个观点看,「给人方便」就已经成就自己,实在很划算,不必期待别人一定给我方便、给我回馈。用这种心量来推行「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的观念,更可靠一点。

                        
种下乘愿再来种子

    
民国前一年出生的祖母,因为年纪衰老而往生。在祖母临终之际,我们对她说:「阿嬷,我们是把你当佛菩萨迎请回来喔!」原本喘气不休的祖母,在听到我们转述圣严师父「人生最后一件大事」的开示:「当四大要离散时,身体会感觉很重、冷热不通、口渴、想呼吸又吸不到气,这些现象就是要往生必然的状况……」前后不到十分钟,祖母面带微笑、安然自在地走了。
   
助念完毕,祖母一只柔软的手落在床外,小叔将她的手放进往生被中,祖母的往生,真的是佛菩萨的示现,感恩师父的教导,将人人害怕的丧事,转为一件庄严的佛事。回忆祖母住进加护病房之际,原本要放弃禅七的同修,决定以圆满禅七的功德,庄严祖母往生西方的资粮,禅七当中,每天礼拜观音菩萨,祈求祖母能放下对子孙的情执,往生西方;在家中的我,则诵《地藏经》回向他的冤亲债主。《地藏经》的感应,在我笃信基督并已往生的母亲身上更见殊胜。一生乐善好施、喜欢助人的母亲,即便在中风后,她仍不时哼唱一些老曲旧调,所以我把日本儿歌「桃太郎」改为「阿弥陀佛」、「茉莉花」改为「好一尊美丽的观世音」,但母亲察觉不对,就干脆不唱了。后来我改诵《地藏经》,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她听,没想到向来选择往生天堂的母亲,听过《地藏经》的故事,竟选择往生西方,过了两天,她就往生了。
   
从家中陆续往生的菩萨,所示现的种种因缘,更能体会师父所言:「佛法是给活人用的,佛教是生命的教育。」感恩听闻师父智慧的教导,慈悲的渡化,在面对种种的外缘逆境时,皆能安心度过,一次一次地运用佛法与亲友互动学习与成长。

在当下祈求世界和平之际,法鼓山不仅是我们的心灵故乡,也是法身慧命的家,让我们一起发愿:早日完成法鼓山的建设,让人间净土早日实现,为下一代子孙留下无量功德,也为自己种下乘愿再来种子。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