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為何要拜佛呢?



佛教徒為何要拜佛呢?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佛教徒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們拜嗎?還是我們需要拜佛?

  佛就是覺者。是對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萬萬種事物,各種相似與不相似,相同與不相同的生命形態。因為佛對於他們的生活、身體和心靈的習氣全部了解,所以能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只要眾生肯學習,肯依照他的話去做。

  其次,佛還完全了解宇宙間一切生命形態的來龍去脈。也知道生死之間到底是怎麼轉換?如何轉接?因此他能幫助一切眾生從各個生命形態轉換成另一種他們所企盼的生命形態,讓他們能在一種理想的情況下生活。復次,佛還能印證一切,包括花草樹木乃至山河大地,甚至星球、宇宙,一切沒有感情、無痛覺、無思考能力、我們稱之為無情眾生的東西。它們的成住壞空是如何形成的?佛無一不知,無一不曉。

  至於無情眾生與有情眾生之間的關係,無論微細或巨大的、直接的或間接的,何者在先何者居後,以及彼此的依存、互動,他都了然於胸。

  佛本是眾生之一,經過累劫修行然後成佛。佛的基本條件有三;第一,他能確實了解眾生平等,所以他對自己很有信心,卻絲毫沒有優越感。其次,有很偉大的成就,所以能了解一切宇宙的真相。他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學習、修行、印證。「劫」是佛陀時代當地人計算時間的一個單位;一個阿僧祇劫,大概是十的後面再排五十個零,用這樣長的時間來學習、修行及印證,所以他能從眾生轉為佛。佛有很大的成就,但決不執著於已有的成就。當因緣具足時,他還可以放棄他的成就,所以正法明如來,放棄了佛位,退歸菩薩位,以尋聲救苦的觀世音大士身分,來護持法藏比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第三,該他做的,他會當仁不讓,但沒有絲毫的支配欲。他並不期待別人服從,只是一切盡其在我,盡其所能去成就別人。

  既然佛沒有絲毫的優越感,所以一定不需要我們拜他。那麼,我們佛教徒為什麼還要拜佛呢?拜佛是一種運動嗎?如果是的話,我們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運動,到底有什麼目的?大概不外乎是為了身心的健康吧!那要怎麼來運動呢
?所謂運動就是運用各種方式來活動我們的身體、四肢,以及內臟,乃至身體的任何部分,讓它幫助我們去除疾病,達到身心安寧,這是運動的最終目的。
 

 
可是,我們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有很多運動並不能使我們獲得極大的利益,因為這些運動的本身沒有具備圓滿、方便、安全的條件。譬如游泳,雖然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但是皮膚功能不好,對空氣中的濕氣、細菌、病毒、花粉等抵抗力不足的人,當他游泳時,很容易得到風濕關節炎、結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中耳炎、喉嚨痛等疾病。如果是婦女,正值生理期間,一下水,身體下半部的熱能較低的話,還容易得到婦科的感染,所以游泳有這些方面的缺失,我們必須要注意。

  慢跑有一段時間很流行,因為它很方便。穿運動鞋也好,穿普通的球鞋也好,甚至穿拖鞋也可以,只要跑得動就行;但不適宜於曾經摔過跤、出過車禍、扭傷、產後失調或脊椎骨先天性構造較弱的人。

慢跑,通常可以讓我們的心臟比較健康,如果跑的方法和呼吸的方法正確,心肺都會得到好處。我們的脊椎骨節間天生便夾了一片軟墊,好讓脊椎避震,如果這些結構不好,慢跑就容易形成脊椎骨剌;關節曾經扭傷過的人,容易得到關節炎;婦女生產多又缺乏調養、身體虛弱,身體下半部的能源不夠者,如果慢跑,容易形成子宮下垂;有疝氣的人就容易脫腸,有的人甚至肛門會下垂脫落,有氧舞蹈更是如此。

  現在推行各式各樣的運動,希望大家得到身心的安康,所以就有奧林匹克世運會。它的宗旨本來是很好,但參賽者為了好勝,慢慢就變了質,成了商業化,更糟糕的是,有些選手在有意無意或無奈之下,服用藥物來促進興奮,終於傷害了自已。所以我們推廣運動這麼多年,正式醫療系統中就多了一個科目─運動傷害科。

  大家都知道運動必須要有肌肉,沒有肌肉就不能運動。身體那些部位有肌肉呢?臉部、頸部、四肢、腹部、背後都有肌肉。內臟當中,如心臟就有很強壯的肌肉;胃腸、子宮、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聽我們支配,所以稱作「不隨意肌」。肺臟、腎臟和肝臟都沒有肌肉。

  剛才我們談到,運動就是要運用各種方式來活動我們的身體,讓心臟也動,腸胃也動;可是有些內臟,因為沒有肌肉,所以不能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腦,它也沒有肌肉,到底我們那些運動可以運動到這些地方呢?游泳、有氧舞蹈、慢跑,這些都是間接的運動。欲達到運動的最佳
效果,就要運動到那些不動的地方。因此,前面略為介紹的那些間接的運動都不是很好的方法。
 那麼拜佛有什麼好處呢?剛才談到內臟中有不隨意肌,即不隨著你的意來控制,所以叫不隨意肌。幸好我們還有兩組肌肉是隨意肌,是那兩組呢?橫隔膜和腰大肌。橫隔膜上面是肺和心臟,下面是胃腸、胰臟、肝臟、腎臟、膀胱、子宮、卵巢、小腸等。還有兩條很粗很壯的肌肉,叫做腰大
肌,它約在脊椎骨中間,橫隔膜後面的地方,它黏在脊椎骨
,斜斜的往前下方走,走到骨盤的中間附近。

  從側面看橫隔膜就像把我們的身體切成上下兩半,腰大肌它是從下半部斜斜的橫切我們的身體。如果這兩組肌肉可以運動,那就相當理想,因為當橫隔膜上下運動的時候,它就可以按摩我們的肺臟。為什麼橫隔膜上下運動對我們的肺臟有這麼重要呢?因為從氣管下來,直到心窩的地方,這裡
有一個穴道,中醫叫做檀中。氣會檀中,因為它從這裡分成兩條支氣管跑到肺臟裡去。我們呼吸時,氣體的進進出出,都要經過總支氣管。
婦女講話,細聲細氣,呼吸也很溫柔。一般來講,她們換氣,只在肺臟的中間部分,所以肺臟中,上面有廢氣,下面也有廢氣,可是換來換去,大部分都是在這裡換;所以有人開玩笑說,這就是女眾比較「小器」的原因。的確如此,因為這種方式只換了三分之一的氣。

  橫隔膜如果得到很恰當的運動,就可以幫助肺臟下面的三分之一廢氣、髒氣排出來。氧氣可以下到肺臟的下面三分之一。橫隔膜的上下運動,活動量夠的話,連肺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可以換氣。所以橫隔膜對肺臟很重要。它恰當的上下升降,就叫做腹式呼吸。橫隔膜的上下運動還可以按摩心
臟、肝臟(因為肝臟就在它的下面)胃、胰臟和脾臟。
  再下面一點的的子宮、卵巢、膀胱、小腸、大腸等怎麼辦呢?那就要靠腰大肌了。腰大肌與脊椎骨相連,剛好靠近腎臟動脈的後方。當我們手握緊,肌肉就會鼓起來,顯出它的彈性和硬度,這叫肌肉收縮。例如用力捏住橡皮水管,讓它的出口變小,此時,水流便噴射而出。因此,腰大肌運動就是腰大肌在收縮,因為它的前面還有內臟,這時一運動,它
就繃緊,所以腎臟的動脈和靜脈就好像給夾住了。一鬆一緊
形成了運動,一夾一放,因此血就會衝進衝出,腎臟好像被沖洗一番。沿此而下,此肌旁邊有很多血管,分別延伸到內臟、腸子裡去。

  因為腰大肌是斜伸進到骨盤的前方附近,它很長,所以通常分開兩段來運動。上半段與下半段運動是不一樣的,當下半部運動時,就可以按摩,使得血液沖洗下面的子宮、卵巢、膀胱、大腸、攝護腺等。因此橫隔膜與腰大肌的運動是多麼重要啊
! 那麼,我們如何讓橫隔膜與腰大肌來運動呢?就是拜佛。拜佛的時候,第一個動作,上身前屈,這時上半身與下半身形成九十度,頭也是水平的,既不垂也不仰。身體形成這個姿勢時,腰大肌下半部便收縮,這時它就把橫隔膜拉下來,再配合身體前面的腹直肌,後面的背肌放鬆,人就是九十度鞠躬,此時橫隔膜運動與腰大肌下半截運動,跪下去五體投地後再起來時,主要就是要運動腰大肌的上半截。

  如何能讓腰大肌的上半截收縮放鬆呢?這時必須要用腳大趾,用它踮起來使臀部提高,如此腰大肌上半截收縮,就能把下半身提起來。 拜佛含有很深奧的道理,拜佛務必注意細節,需要有人好好指導。當五體投地拜下去時,腳掌與地面若是呈九十度的話,這種姿勢就無法達到前面所講的效果,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腳背貼著地面:站起來時,則用大腳趾尖一踮,臀部提高(身體不可往後退),然後站起來。

  我們拜佛如果身體往後退,用腳跟站起來的話,就無法達到運動的目的。為避免犯這個毛病,所以拜佛最好能穿海青。為什麼要穿海青呢?因為海青很長,拜下去後,當要站起來時,身體若往後退,則腳跟會踩到海青的後擺,這時便知道自已的方法有誤。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運用腳趾,及腰大肌上半部的力量把臀部提高起來,使我們的內臟得到運動,這是直接的運動而不是間接的運動。
單靠體表肌肉的活動來間接運動內臟是「事倍功半」;而用直接運動內臟的方法是「事半功倍」,兩者都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

  再談到如何運動大腦?因為大腦沒有肌肉,它既鬆又軟,像嫩豆腐一樣,我們能不能使它運動?它關係到我們的生命和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有頭骨特別保護它,整個緊密的把它包起來。打電動玩具,填字遊戲,你以為這是運動大腦嗎?這是運用大腦,而不是運動大腦。所謂運動,就是讓大腦能夠動,才叫運動。你怎麼運動它呢?如果有一桶水,不能直接碰到水,你要如何才能讓水動呢?晃動桶子或旋轉它,可以使桶內的水動盪;如果想使桶裡的水動得很均勻的話,司用一枝木棍在桶邊一敲,就會形成一個共振的同心圓,既然是同心圓,就表示裡面的運動量很均勻。但是這些辦法不能用來運動大腦,因為容易造成頭昏腦脹。
  大腦裡邊有一個很小的器官——內分泌腺,其中對人類特別重要的,叫做腦下垂體。它關係到我們的免疫系統。年輕時,它還影響到個人的身高和身材。它是內分泌的總司令,包括甲狀腺、腎上腺等許多種,都由它統領。最奇妙的一點,腦下垂體是我們壽命的鬧鐘,它把我們叫醒,因為它既然掌管免疫系統和內分泌,也就如同一個國家的國防和經濟首長,因此,甲狀腺和腎上腺的機能,全受它的調度。

  最奇妙的一點,腦下垂體是我們生命的鬧鐘,它會給我們一些提醒。科學家研究過,為什麼人的身體常常在生命終結前的最後兩年迅速衰敗,百病叢生?原因是腦下垂體在此時機能錯亂。所以,這時候的腦下垂體,簡直成了催命符。腦下垂體的血液循環得不好的話,我們就會提早一點往生。所
以如何運動腦下垂體是非常重要的。但總不能叫我們去做撞牆運動啊!所以佛教就教我們要五體投地。五體投地與用頭去撞牆壁,或用頭去磕地板有什麼不同呢?當然不同,記得小時候玩風箏,小孩子在下面拉著線,放得很高很遠,只要在地面輕輕地扯動一下,上面的風箏就會兜圓圈了,活動量便很大。人體的經絡就好比風箏的線,而我們的每根手指和腳趾各有不同的經絡,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解釋,經絡就是人類不同頻率的能量場。

  古代為什麼說十指連心?因為每一根手指都有經絡,經過四肢直接通到腦袋去,所以稱十指連心。我們運動手指時,就可運動到大腦裡不同的中樞。透過各別的經絡,對大腦裡不同的範圍、深度,產生不同功能的運動效果。
 經過人類幾千年來的試驗考證,我們知道大拇指和大腳趾的腹面,就是我們腦下垂體的反應區,所以拜佛時腳趾尖踮高,把身體撐起來,就可以刺激到腦下垂體。如果去過南美洲巴拿馬運河的人,就知道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不能從這一端直接通到另一端。必須分成三段,經過第一段,閘門關起來,把水位提高,然後閘門打開,通行到第二站,第二站通過後,閘門又關起來,水位升高,才可通過全程。

  我們這個腦下垂體,很難直接碰觸得到,外面有很厚的頭蓋骨保護著,只好經過經絡去刺激它。就好比小孩子,透過手中的線來操縱風箏一樣。所以拜佛時,五體投地。首先是大腳趾收到訊息:皮膚底下的神經接受到壓力,傳達到腦下垂體。然後,彎腰、頭著地、翻掌。起身的時候,用手指尖
的力量把上半身撐起,這三段式的動作完成之後,好比通過了巴拿馬運河的三道閘門。
為何有如此體會呢?有人頭痛多年,吃藥罔效,問他那  
裡痛?他說有時這邊痛,有時那邊痛,有時那邊痛,有時頭頂痛,有時前面,有時後面,有時全部痛,有時又不如那裡痛,說不痛又像痛。這種情形,可能是腦下垂體附近的一個血管周圍出了問題。那個地方如果充血,血液循環不好,這種痛就很難治。如果是腦出血、腦中風、爆血管時,那就麻煩大了,因為它
在大腦的深層,像在地底裡的水溝,碰不到也摸不著,非常麻煩。如果因緣具足,碰到一位高明的針灸醫生,他很可能就會在大腳趾的腦下垂體穴道反應區上放血或扎針,這樣很快就治好頭痛。幾滴血被放出來,頭就不痛,所以「一針見血」,被形容為馬上見效。只是現在的人治病,要求快好、又要不痛,藥又要像巧克力糖,真是難為醫生。

 腳趾放了血、扎了針,如果效果還不夠明顯,可能要用到手的大拇指,更嚴重一點,就要在眉心(印堂)下針,(這裡是腦下垂體幾何圖形的投射區,這樣三針齊下,頭痛
大概就不成問題了。)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