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佛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佛法重修行,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不忘反省.出家人“不为自己求安乐,当愿众生得离苦”为主,凡事都要警慎,忽放逸的去为大众服务,生活简朴,有生命力.

  
在行住坐卧当中,不忘反省出家人的言行举止及“以戒为师”做模范.“戒”是个人身心的轨范∶“律”是大众共住的规矩,只要有一个动作恭敬,即是一分道德.佛法的修持不能缺乏“戒定慧”,有了“戒定慧”三学才能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要常常检讨有没有如法的修持我们的身心,若是做错就要忏悔,做对则要努力向善、向上一向菩提道.

  
我们众生啊!如果没有佛法,就会纷争四起,社会不安宁,发生争执,因此!佛陀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哪一样不是由欲望和无知所引起的?为了,解除人生的痛苦,佛陀提出了“八正道”的方法,这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是正确的知见.二,正思维,即是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是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是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是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是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是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是正确的禅定.

  
即使在今日,如果能够真正了解“八正道”,并努力去修持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使人或得智慧,解除痛苦过着安乐的生活和证得“阿罗汉果”.

阿弥陀佛.

  
注∶“佛”即是觉者,觉悟道宇宙和人生的事实真相.“法”即是佛陀亲身通过的观察和体验所悟出来的真理.真理亦即佛悟出来的法。“佛法”即是佛陀的教理方法,人们把它应用实践在生活上的关系叫做佛法.阿弥陀佛。佛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佛法不离世间觉,离世寻菩提,恰如寻兔角.人就是有了四大而成的色身,就逃避不了生活的关系,如工作饮食等等.

  
佛法从一般人的看法非常深澳难懂,当你不懂佛法时,你就觉很难懂,一旦你深入佛法大海,佛法是很平常很简单,佛法所教一切就是如何放下.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缘灭,短暂无常,佛法难在自己不愿放下,执着色身就是我所以不舍放下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佛弟子们待人接物处事,都离不开佛法教育,如院方慈、慧、勤、舍也是佛家精神.菩萨心肠对待众生,以智慧来处理一切事理,要勤力精进在生活中修行,舍去一切法相,都是缘起性空.只要懂得将佛法融合在日常生活里,也一样能渐渐脱离生死,到达彼岸.

  
佛陀所说的法,教导我们是为了甚么?我们日常生活所行的善就是道理,不过这些道理不能了脱生死,佛所说的法是要我们修到成佛为止.

  
凡夫的心态有许多贪念存在的,一个凡夫如果要修持佛法,就要从生活中学习作起.这是基本的道理,我们从人说起,我们要学习尊师重道,去关怀他人,尽量帮助其他有苦恼、有困难的人和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这样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心更坚固.我们有了这个心,才慢慢进入佛法上的真理.在进一步便深入禅定去修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的智慧慢慢增长.

  
我们所学习的佛法有成就,然后去跟其他人分享,我们所修的佛法.

  
总结!如果我们认为足够信心,我们用学到的佛法弘扬出去,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成佛的道路.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