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厌世与出世的吗



佛法是厌世与出世的吗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对这个问题,圣严法师说可以有两种答案:一是肯定的,一是否定的;从表面看,应该是肯定的,从通体的实质看,应该是否定的。

佛法旨在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世间法中有生老病死相伴随,所以苦多乐少,变幻无常,实在是不足贪恋的。佛法形容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经);而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犹如手搔疥疮,正搔之时感觉快活,刚搔过后痛苦即至。所以,世间的快乐是瞬间的,但世间的痛苦却是长久的。

为了厌离这个苦多乐少的世间,所以要求解脱生死。可见,佛教是厌世的,也是出世的。厌世脱离人生苦,出世共生极乐国。

然而,佛法是以自私自利为恶的。除了自己出离世间苦外,也要设法帮助一切的众生都能出离。所以,如果人希望成佛,必须先行菩萨道,而菩萨道的实践者,必须是更深入、更广泛地入世,唯有打入了世间的群众之中,才能谈得上化导群众,为了化导群众,必须更积极地肯定人生的行为价值,并且发挥人生的道德价值,否则,自己在群众之中没有过人的贡献,没有特殊的服务,没有卓越的表现,群众岂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化导?所以,凡是正信的佛弟子,没有不以入世为手段的。由此可知,厌世是入世的启发,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虽然,小乘的圣者,有些是自了的罗汉,入了涅槃之后,也不打算再来世间。但是《法华经》中又说,凡是真罗汉,终究必将回小向大,发大乘心,行菩萨道。所以,才不断有佛菩萨倒驾慈航而来,示现无量相,帮助世间众生修习佛法,离苦得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即: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数善根的种子。地藏菩萨发下宏大誓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因此有了关于地藏菩萨的一副对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是说,只要还有一个人、一个灵魂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地藏菩萨就不愿自己成佛。六道众生中属地狱里的众生最苦,他发愿要把地狱度空,为此,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藏菩萨的这种宏大的慈悲志愿与释迦一脉相承。释迦牟尼佛在降生之时也曾发下宏愿:“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此生利益一切人天。”他们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于芸芸众生了。

在佛法中,“慈”就是与众生乐,“悲”就是拔众生苦。这种关怀众生、利乐有情、利他利人、利世间万物的慈悲精神、义无反顾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应该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博大深沉的大爱,也当具有勇猛精进、坚韧不改其志的品质,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幸福快乐地度日,如理如法地做人,则生活就随缘自在地多了!

要知道,纵使佛菩萨能普度众生,也并不能代替众生改变因果,而是启发众生明白命运自主的道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广种善因,忘我利他,不断增慧开悟,寻回自己迷失已久的真心本性来,直至见性成佛。可见,佛法并不是消极的烦恼厌世,而是积极的修因证果。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