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语录弘一大师开示



修行语录——弘一大师开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弘一大师开示

※念佛,是佛学里最切实,最简单,最生动的门径,可是却为了他的简单、切实,没有深奥的玄理,使知识份子怀疑。对这门行径,用直觉比理解更重要,你先不要问‘极乐世界在何处’,你要先肯定是否能虚心接受这项法门,当你走进这个门里,才感觉这个世界不是单纯,而是深奥、华丽。

※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往生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易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身体悉皆放下,专一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

※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一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冀病愈,妄生忧怖,不但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被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

※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健康时书写,付人保藏。

※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更当加剧。

※世有发愿往生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至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

※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嗔心,而牵入恶道者。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瞻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

※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急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愿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著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犹如生人。

※吾人修净土宗者,以往生极乐为第一标的。故其现在所有讲经撰述等种种之事,皆在其次,时节到来,撒手便行,决不以弘法事业未毕而生丝毫贪恋愿惜之心。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