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亡的艺术 (一)



死亡的艺术 (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一)
 
今天是法会第一天,现在时间已稍晚了一点,但我们视时间可以作一些伸缩调整。据说,诸位上次听我说法之后,引发了对佛法的兴趣,想继续探讨、研究。当然,各位有这样的希求,只要我身体健康,就可以具足这个因缘,但我的身体自己也不能作主,所以,很怕耽误到各位的时间。
 
像我刚刚才从逢甲大学那儿赶来。在那里,我上吐下泻,要讲课前就吐了三次,二百多位师生在国际会议厅等待;都快要讲课了,还得先打个针,才有办法开始讲课。
 
有人就怀疑:‘法师您是修行人,佛菩萨怎么不保佑您呢?还让您呕吐呢?’这种说法完全把宗教看成买卖;这就像是说:我的施舍是希望三宝的回馈,而变成生意立场了。今天,我的施舍,我说法的目的是想超越自己,而不是盼望别人给予我多少,来让我活得比较有意义。
 
释迦牟尼佛把生命奉献出去,也是为了超越自己的束缚,不是要众生的回馈。今天我们就是对布施的观念不正确,才会仅仅落入人天的福报;有所求的布施,要求佛祖保佑如何、如何,这种布施就不能达到中道的无相之道。
 
我们今天所学的法,是要超越内心的执著。生命既然施舍出去,却又想得到某种目的,那么这就又使生命受到另一种强烈的束缚,这完全是一种对立法的期盼。
 
因地中的佛陀修菩萨行,曾有人要杀他,把他的手砍断,佛陀却发愿,将来成道要先度这个杀他的人。佛陀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你杀他一刀,他一定还你一刀,如此一来怎能解脱呢?所以说佛能超越一切,有所施,却不求回报;如此不求回报的施舍才能有大福报。
 
我今天来奉献给佛教,牺牲一切的享受,并无求于佛陀的保佑或帮忙。
 
我施舍出去,是想从内心彻底地解脱,因为过去我是有所执著的。
 
所以,施舍不能要求回报,这才不会产生痛苦;若是有得则必有失,永远堕入轮回中。
 
有所求的施舍或许能够升天,但不能成佛,不能达到无相法。不达无相法,心就被系在‘自我’意识之中,就不能像‘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大,最多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而已,如何求解脱?
 
所以,佛陀说:‘若一切法不与中道第一义谛相应,不是佛法。’因此,当我在呕吐时,就以一种平常心任其呕吐。看了医生却找不出毛病,我想,这也是一种果报。人本来就是由业力形成,世间就是痛苦的,所以,无须怨叹,人生本来如此,犹如还债一般。
 
诸位今天能在此听闻佛法,必须赶快修持,才能得到解脱。如果只听闻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