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究(下)以正定解脱愿略结前面十个愿



净土探究(下)——以正定解脱愿略结前面十个愿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以正定解脱愿略结前面十个愿

从极乐世界天人众生闻法修行的情形谈起

以阿含禅修的角度而言,从出世正见到进入正定解脱的过程,乃是一个禅行者踏上了脱生死历程最重要的修行关键。一个智信的念佛者如何以世间正见引入生死正见,进而在念佛的知解上与净土世界正报、依报的涅槃正见相应,则是加强一分念佛者对西方净土世界理性的认识,在日常用功时,逐渐成就与西方净土世界涅槃正见相应的正定念佛资粮,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有相关性的生西因素。而当一分念佛者依净土涅槃正见之心念佛,成就了正定往生资粮,未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清净的国度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依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教化下,如何闻法、如何修行、如何深入正定之中,则是成就净业神通及与阿弥陀佛前十个成佛本愿相应最重要的修行成果关键。现在就以这第十一个愿‘极乐世界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必至灭度’的誓愿为中心,来综合讨论与前面十个愿整体融通问题。将前十个愿,依禅行者修持正定的观点略为贯穿起来,如此便能约略的明白佛的愿力与修行者的自力两者之间的相融相成的问题。

首先从“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来综合了解极乐世界天人众生闻法修行的情形。

1、佛力使严丽尘境演说妙法

因阿弥陀佛历劫修行以来不可思议的善根、智慧、福德力量,以及救度众生的坚固愿力究竟成就的缘故,招感了净土世界的依报澄静之境--无数的清净宝树、宝网……自然之鸟,在佛力的如被下,演说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无量的妙法音声,其妙法之音,遍布流通整个极乐佛国。如果佛国里的任何众生,听到这般清净微妙的佛法声音,均会一心沉浸在殊妙的法音里,领会其中的义理,如法修行。因为受到深妙佛法的薰陶,使得隐藏在八识田中多劫的烦恼业习,自然得到降伏,内心充满了法喜快乐,所得的禅乐法益,就好像已经解脱的比丘证入灭尽三界烦恼的正定之中所得的三昧法乐一样。天人众生又因宿世皆曾薰习佛法,一定能够在殊妙的法音里,散发宿世薰修的佛种善根,渐渐断除无明惑业,深入甚深法忍之中,得证不退转菩提的果位,未来回入十方世界,广度众生,与阿弥陀佛一样的成就佛果,完成度生的大悲本愿。

2、阿弥陀佛在七宝讲堂为大众说法

阿弥陀佛在庄严的七宝讲堂中,为国中所有的声闻、菩萨、天人说法。佛国众生,亲听阿弥陀佛演说微妙的佛法,无不欢喜雀跃,解悟成就佛道的甚深义理,渐次得证出离三界的道果。正当阿弥陀佛为大众说法之时,佛国中的各个角落,因为阿弥陀佛德风所感,自然而有微风吹起;七宝行树受到微风吹拂,发出五种美妙的音声,赞叹佛法!树中无量的鲜妙香华,随著和风四处飘散,自在地供养在讲堂中说法的导师--阿弥陀佛及闻法大众。法会听众处在这样一个正报、依报相摄相应的殊胜因缘聚会中--‘受到佛力的加持,有天然助道的闻法环境,又有佛陀亲自说法教化,适时获得佛法的实质利益’,当然身、识充满了最极清净的寂静怡悦之乐!这即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二字至极清净快乐的源由。

3、七宝池水应机说法

当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和声闻行者进入七宝池中净身时……,随著个人宿世所修菩提悲愿的深浅以及所种解脱慧根的多寡,均会自在地听到宝池内晶莹的水波扬溢出各种天然的微妙法音。有的听到赞颂、解说‘佛’义的声音;有的听到歌颂讲解‘法’义的音声;有的听到称叹讲演‘僧’义的法音;有的听到赞美演说‘寂静解脱’之义的声音;有的听到清扬诉颂‘苦空无我’的寂然法音;有的听到讲解菩萨大悲愿力的大乘真谛;有的听到广演六度波罗蜜的菩萨自利利他之道……。宝池之中有如许微妙的无量佛法声音,均随佛国中众生宿世所种福德、智慧深浅的法缘而自然欢喜听闻,心心相应修行。无论宝池中的澄莹心水演说何种佛法音声,基本上都一定与清净、离欲、寂灭、解脱的根本修行真义相应……。

4、劝闻佛法,增上品位

由上可知,我们念佛者,如果在地球人间修学净土法门时,能够在念佛之余,随缘听闻法师或者善知识讲解甚深了脱生死的根本修行法门,随缘听闻讲解大乘菩萨道按部就班的修持层次,进而了解十方诸佛修成不可思议的智慧光明之甚深行持历程……,在八识田中多种闻法的智慧资粮,如此更能在诸佛修证大乘净土法义正确的理解下,巩固我们对净土世界缘起存在的信心,念佛往生的信愿。将来生西因缘成熟,转生西方极乐佛国之际,于净土中,所听、所见、所思、所获得的般若智慧,必定随著我们前世闻法、念佛、寂定因缘的差异,而有广狭深浅的差别因缘。一个懂得净土真义的念佛者口中所念出来的佛,与一个不懂净土法门的念佛者所念的佛,其内心所得的定境效果,所产生的智慧内容,以及对阿弥陀佛大悲本愿层次上的认知,绝对有著程度上的深浅不同。大家今生带著何种程度的佛法正见、净土资粮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一定随著个人宿世所种净土正见的因行深浅而得到与佛国世界中别业相应的果,因此而形成了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的九品莲华的修行果位差别。当然无论我们念佛者前世带著何种程度的净业因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种清净闻法的殊胜环境里,任何的天人众生,必定会随著个人宿世罪障的忏除,而由浅入深的渐渐在寂静智慧的启迪之下,得到涅槃解脱之果。从以上所述,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当一个对净土世界具有涅槃正见的念佛者今世生西因缘成熟,在转生西方净土之际,当下便能在那种寂然清净宛如涅槃境界的国度里(令我作佛,国如泥洹),享受澄莹幻化的六尘法境演说广妙的佛法音声,身识自在地沉浸在清净安稳的微妙禅乐之中,与漏尽比丘所得寂灭解脱的法乐果报相仿佛(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在此正报、依报、无为法乐三者和合的情况下,自然身心具备了解脱正见的资粮,必能在涅槃正见的导引下,如理思惟生死解脱的真谛,而与出世八正道的涅槃真理相应,逐渐深入正定之中,获得寂灭解脱的涅槃圣果,而达成了法藏比丘这第十一个‘极乐世界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必至灭度’的大悲本愿。

5、佛国众生闻法、修定,断绝三恶道业行

因为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皆是在闻法、修定之中,没有邪定聚及不定聚,就是生在佛国七宝宫殿根性较差的胎生天人,依“无量寿经”卷下所说,也没有任何一念的恶事意识生起,而产生刑罚行为。因此其国天人的身心意识自然远离杀盗淫妄十恶业的罪念业行,断绝了鬼神、畜生、地狱三途恶道的通路,使得佛国世界的天人没有堕落三恶道的忧患,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一个成佛大愿:‘国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途恶道。(另注:近年来有一本净土书籍,其中讲述极乐世界的众生,有种种回忆地球人间尘事烦恼的贪心邪念,与“无量寿经”所说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都在正定之中没有邪定聚及不定聚的经义不合,有违净土正理--佛力、自力、正报、依报相融相摄的甚深因果关系,请读者们注意。)

6、中品生西者因戒德所感先证须陀洹果

依佛经说,证了声闻初果的圣果,便断尽了三界的见惑,没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见解上不正确的看法与迷惑,彻底斩除了障碍投生人道的邪知邪见因缘,未来生中不再堕落鬼神、畜生、地狱三恶道去,一心投入出世解脱的圣道中永无休止的往了生脱死的目标前进。“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六观九品莲华经文中说:‘有三种戒法,成就中品中生。’三种戒法即:

一、一天一夜遵行八关斋戒,即:不杀生(断杀心)、不偷盗(断偷心)、不淫欲(断淫心)、不妄语(断妄语心)、不饮酒(断饮酒心)、少食知足(断贪食美味心)、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著香华脂粉之饰(断贪染享受心)。

二、一天一夜守持沙弥十戒(前八戒加上不歌舞观听、不得捉钱金银宝物二戒)。

三、一天一夜奉行超出欲界,趣向生死解脱的出家庄严戒律,时时以身为人天师范为警惕。

守持以上三种戒行的众生,将此一日一夜的清净戒行功德,回向西方,来世必然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天,莲华便开。当莲华敷开后,这个守戒清净的梵行者,双目立即开明,亲见阿弥陀佛的庄严德相,合掌赞叹,听佛说法,生大欢喜。因其宿世受持清净戒行所感,当下得证须陀洹果,经过半劫,便在闻法精进的修行中,证得阿罗汉果。(按现在精进佛七,持八关斋戒,日夜忏悔、念佛,符合一日一夜守持庄严梵行的功德。)

7、下品往生者,先忏业障,再证初果

我们再看下品往生的念佛者,当他蒙受化佛光明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经过六劫(下品中生)或者十二大劫(下品下生)后,化身包裹的洁净莲华一定会渐渐的敷开。莲华初开,因其多生多劫的业障所感,无法立即见到阿弥陀佛,首先见到的是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两位大菩萨以大慈大悲的微妙法音为他广泛地开导诸法实相的道理,并教导他灭除无始以来罪业的方法。这位下品往生者在听闻佛法后,心中立即生出无尽的喜悦,照著菩萨的指示,虔诚忏悔以往的种种罪障。当他极重的业障忏除清净了,知道如何朝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路前进时,便即刻在佛力的加被及宿慧的启迪下,激发了自利利他,成就无上佛道的大悲菩提心。在未来精进修持中,一定能够像中品中生的行者断尽三界见惑的心影,得证声闻初果,斩除秽欲恶趣的通路,继续朝向了脱三界见思二惑,广化众生成佛之道迈进。

8、已证初果,永绝三恶道

由上可知,娑婆世界的西行者无论带著利根或者钝根的净业资粮往生极乐佛国,到了净土世界中,一定能够在诸大菩萨及阿弥陀佛的慈悲教导下,忏除无始以来的无量宿罪,悟解甚深法藏。以此受学、了悟佛法的因缘,启开般若智慧,先断八识心田中的三界见感,趣入正定之中,得证须陀洹果,永远隔绝了三恶道的根源,不会堕落恶道里去。

9、乘愿度众生,不堕十方世界三恶道

当天人众生在净土中长劫听佛宣讲大乘菩萨的悲智行愿时,于大悲菩提心不断地散发增长下,而在悲愿胜缘成熟时,以实际广度十方世界众生的大悲行动,回入他方苦难的世界济度赋生。无论极乐世界的悲愿行者到任何世界去度化众生,都不会堕落在任何世界的三恶道里去,因为在净土佛国闻法修行的天人众生,必定成就出世圣者的解脱正见,深入禅修之中,先证须陀洹果,再证阿罗汉果,永远不会再造作三恶道的罪业行为。因此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二个成佛大愿‘当佛国的大道心众生,在净土世界的无量寿命果报告一段落,想要带著大悲行愿,到十方世界济度众生,继续朝向成佛之道行进时,绝对不会再堕落三恶道里去。’

10、佛国天人在禅定中放光芒

依八正道为修行的导引,渐渐在般若空慧的证觉下,不乱不动,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便会散发出如黄金色般的光芒。依个人福慧修集的深浅程度不同,在定境中所散发的正定之光也有广狭的差异。又依众生的业力不同,所见圣者全身显发出来的周身圆光也不相同。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二叙述佛的周身圆光说:‘一对夫妇见佛身上纯金色身,圆光一寻。’卷四十四说:‘一位优婆塞见佛柔软金色身。’“增一阿含”卷二十二说:‘世尊净如天金:如金聚放大光明……自归十力尊,圆光金色体。’卷二十八说:‘如来形体,黄(煌)如天金,今当似金作如来像。’卷四十六说:‘沙门瞿昙,极为端正,身作黄金色…’卷三十一说:‘佛如金聚,靡所不照。’又“法华经”安乐品说:‘诸佛身金色,百幅相庄严。’“华严经”卷十三、十四说:‘诸佛真金色,非有遍诸有……。’又说:‘若以佛德自庄严,则获妙福瑞严身;若获妙福瑞严身,则身晃耀如金山……。’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及第十三观世说:‘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阿弥陀佛神通如意…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增一阿含”卷十九又叙述罗汉在正定之中所显发的圆光说:‘漏尽阿罗汉,更不受后有,身心清净,犹如天金色一般(净如天金)。’又卷四十七说:‘…见大目连结跏趺坐,坐宝莲华…犹如金山聚,永无尘秽污…’。

西方净土的天人在佛力加被及八正道的前导下,勤勉修行,自然逐渐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必定逐渐散发出如佛三十九愿所说宛若漏尽罗汉在灭尽定中获得的法嘉禅乐显发出来的圆形光芒一样,成就洁净的金色身相,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三个成佛大愿:‘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一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大悲本愿相应,佛国中的天人众生在佛力的加持及自力定境的增长下,一定得到与净土中证果圣者一样的清净色身相--在正定之中释放出如佛菩萨纯真黄金色一般地禅定光芒。’

11、净土众生感报澄净微妙的化身相

“华严经”卷七普贤三昧品说:‘诸佛子!应当知道宇宙间无量无际的星球世界所形成的体性(性质),有种种的不同。以佛国净土来说:因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摄持作用与众生无尽清净的业力所感而产生了无数无边不同体性的净土世界。有的世界的性质是以种种色及光明为体;有的世界是以一切庄严及光明为体;有的世界是以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威德力摄持为体(以佛力持为体)……。’

极乐世界乃是依佛的本愿度生因缘修行而成就。如前述“无量寿经”卷上说:‘法藏比丘……,建此(四十八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由经文这段话便可以知道,极乐世界即是“华严经”普贤三昧品所说的‘以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摄持为体。’“无量寿经”卷上又说:‘令我作佛……国如泥洹。’极乐世界是像涅槃寂静的境界一样,故可说西方净土的依报环境,在佛的大悲本愿成就下,又是以趋于无为涅槃境界为体性(次于无为泥洹之道),而与天人众生身心深入正定之中得到如漏尽比丘所证的灭尽定三昧法乐之寂静正报色身相吻合。这即是说明了任何世界的依报、正报是互为因果,不即不离的。又“华严经”卷第十五颂文说:‘众生若蒙佛光触其身,悉同佛身色。’佛证大涅槃,入无相法身境界,净土世界的天人,在自力进修中及佛力光明长时如被下,亦同佛身相,近于无染寂静之体。因为极乐世界的六尘依报体性及所有众生的正报化身相皆在自力进修中及佛力摄持之下,呈现如涅槃无染的澄净境界一样。天人众生在寂灭的定境中,必然逐渐获得如大菩萨的定慧,产生无边的神通、智慧,所以“无量寿经”卷上便解释佛国中一切众生清净的色身相说:‘在极乐净土中所有的声闻、菩萨、天人,都是共同朝向佛道前进的善类者,皆具有高明的智慧,无碍的神通,清净无染的寂静化身相(咸同一类),没有像地球的物质世界由于善恶业力的差别而产生容貌好丑之分的杂染色身相(形无异状),为了要随顺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三界之分的天人众生一样的差别名称,适应我们一向辨别天界与人界不同果报的习性,而称极乐世界中修持清净业行的众生为天人。其实净土世界的众生,因为所处的环境、所修的业行与我们这个地球人间不同,所以他们所得的果报身相,自然不同于娑婆世界的污染色身相,异常的端正微妙,远远胜过了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浊劣色身,也不同于以娑婆世界为主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内的天人众生所得的相貌果报身。因为不同于其他杂染世界所修善恶业行而获得的天人果报身,所以称为‘非天’;又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色身相,所以称为‘非人’。佛国里所有的众生,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及闻法精进修持下,皆深入正定法乐之中,感报了趋于自在无染的寂静化身相,没有秽土世界的众生躯体那种速起速灭生灭无常的有限色身,所以称做无极之体。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四个成佛大愿:‘佛国中的天人众生,在佛力本愿的摄持下,其颜貌形相,都具备了澄莹无染的微妙化身相,没有因三界善恶业力的杂染因缘所感而产生形色不同,有好丑之分的差别相貌。’

12、什么是佛教不共外道的禅修产物?

凡是稍具禅定境界的修行者,多多少少都会在定境中散发宿命通,知道自己甚至别人前生的某些事情,当然禅修境界越深,所知道的宿昔往事也越广。因禅定而获得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此五通是任何有志潜心静虑修持静坐的禅行者(共外道)均能获得,不是佛门圣者的禅修境界专有的产物。唯有依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为修行的前导,具备了出世解脱正见的基础,断除了欲习、烦恼而产生的无漏禅定境界,才是佛教超越三界生死束缚不共外道独一无二的圣境禅修产物。

13、一分自力解脱者所修证的宿命通

什么是一分自力解脱者依般若出世空慧在正定之中而产生的宿命通呢?据“增一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及“长阿含阿摩书经”说:‘什么是依八正道……禅修的圣弟子在正定之中而产生的宿命通?……彼以此三昧(正定),内心清净,无有尘境秽染之念,身体柔软,入上界(色界)禅定之中,能够知道自己前世从什么处所转生而来,今生死去投生到什么地方去;又能记忆自己过去生中所经历的行为,并且能够追溯熟识自己宿世受生时计算不清的各类各样的事情,也能够获知自己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乃至不可以年月时日计算出来的劫数,成劫、败劫,无数败劫,久远无边的往事……我曾经生在某个世界中的某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处村落,我的名字叫什么,种族是什么,曾经在那一世吃过什么美好的饮食、粗糙的食物,曾经忍受过什么样苦痛的事、快乐的事。在某一世的寿命是长还是短,我的身形肤色、相貌美丑……事事的因缘本末,全部都在明亮的心镜中一一显现无余。这都是由于这个修行者一心独居静处,勤勉禅修所获得的成果呀!’

14、净土天人开发与解脱行者相近的宿命通

极乐世界的天人,在法尘演妙音,弥陀宣妙法,诸大菩萨、圣众共业精勤修持下,所启发的菩提悲愿,所获得的福德、智慧、禅定、神通,都比在娑婆世界仅靠自力修持的一分有学地声闻行者所得到的禅定、神通来得深广。天人们于听闻‘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的根本超离三界的真实法义中’,精进修行,深入正定之中,在佛力、自力的相融相持下,首先开发了与解脱圣者相近的宿命智证通,对于自己过去生中无数劫的往事,无不知之,进而开启如大菩萨一样的不可思议的广大宿命通,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五个成佛大愿:‘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必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本愿相应,净土中的大道心众生,在依四法印出世正见的指导下,必定深入正定之中,以其修证的般若空慧,不忘不失自己过去生中百千亿劫以前的寿命长短、相貌、名姓、种族、饮食、苦乐……等事情。’

15、依八正道精进禅修所启发的天眼通

依八正道精进修行深入禅定之中而获得的天眼通,诚如经中所说:‘当这个专一修定的行者,妄心调伏,没有瑕疵尘秽之想后,身心自然趋于柔软安定,不乱不动,慢慢启开了束缚生死的智慧,清净的天眼逐渐显发,于是在明净的心眼中,看见无数众生从某处出生而转生他处,又从彼处出生而投生此处,众生的形、色、好、丑、尊、贵、卑、贱,自作自受的善恶因缘报应,都清楚的知道。有的众生身造恶业,口说恶语,意念恶事,诽谤圣贤,行为偏差,造作邪见罪行,此生死后,必定堕落三涂恶道。有的众生,身行善业,口言善语,意念善事,不诽谤贤圣,举止经常行于正见,造作正见善行,此生死后,一定投生善处天上或者富贵人中。这就是一个经常独居静处,勤勉禅修的行者,以其亲证的天眼通,看到无量众生,随其业缘果报,往来六道之中,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一切行业果报大概的情形。’

16、佛国天人在正定中而获得天眼通

极乐净土的天人众生,处处听闻‘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的根本真实法义,精进修行,渐入深定之中,于佛力、自力相融相持下,必然获得胜于地球人间一分有学地声闻行者所修证的天眼通,首先从看见一个佛国世界的冠生形色好丑、尊贵卑贱、善恶果报……,渐渐由于福德、智慧、禅定、悲愿……的功力在长劫修持中加深了,而看见两个佛国世界、三个佛国世界……,当其具足如大菩萨的福慧时,进而看到百个、千个、万个、亿个……百千万亿个无量净土、秽土的星球世界里无量众生的形色好丑、尊贵卑贱、善恶果报……。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六个成佛大愿:‘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必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大悲本愿相应,净土之中的天人,在禅修精进之下,深入正定之中,最后一定能够像大菩萨一样,以无碍的天眼彻见百千亿万个秽土、净土的佛国世界里所有众生的尊卑贵贱、形色好丑……等善恶果报的显相。’

17、具有禅修正见者所亲证的天耳通

一个解脱行者在修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天耳通,就如经中所说:‘这个具有禅修正见的行者,因其清净的天耳,胜过人耳听聪的能力,能够在禅定中同时听到两种声音:一为天人说话的声音;二为凡人互语的音声。这个禅行者就好像坐在一座城市里高广显敞的大讲堂中如同一个耳力聪敏的人一样,大讲堂内的一举一动,种种声音,自然都能够听得一清二楚,不必特别劳费耳力去听。这便是一个具有解脱正见的禅修者,因其一心深入定境之中,获得清净的天耳,所听到天上、人间两种声音的简单譬喻。’

18、净土天人在深定之中忆持甚深法藏

极乐世界的天人在无数佛法的薰陶之下,能够在深定之中,忆持甚深法藏,得证诸法实相的真理而不忘失。就如“无量寿经”上所说:‘彼土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偏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澈,不遭苦患。……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无碍的净业天耳果报是忆持诸佛所说法要的主导力量

在修学甚深佛法,深入正定的过程中,天人众生于禅定之中不仅可以听闻他方世界里天道、人道两种众生说话的声音,并且于佛力、自力相印相融下,在长劫精进修行中,以其清净的天耳,能够首先恭听、忆念本国世尊--阿弥陀佛所说的不生不灭的根本法性中领悟诸法性空的真谛,俟其般若、志愿、福德、禅定力量加深了,进一步便能以深广清澈的殊胜天耳通,听闻、忆念、牢记其他世界中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乃至百千亿个无量无数的秽土、净土世界中一切诸佛所宣说的无边微妙的佛法。对于无量无数诸佛所说的深奥法义,都能够领悟其中奥妙的义理而不遗忘。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七个成佛大愿:‘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必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大悲本愿相应,佛国中的天人,在佛力、自力的相摄依持下,无不得到如大菩萨一样殊胜的净业天耳果报,能够以无碍清净的天耳听闻百千亿个无量无数的世界中一切诸佛所演说的无边深妙的佛法,而皆领受忆持,不忘不失。’

19、三乘圣者运用他心通辨知众生心性方便教化

他心通是二乘圣者从正定之中,辨知众生心性善恶,应其根器,方便教化不可缺少的神通产物。依经上说:‘这个修持正定的行者,一心清净无秽,逐渐在无乱无动的心地中,获证他心智通。他能够知道众生心内有欲望或者无欲望,有污垢或者无污垢,有愚痴或者无愚痴,以及众生的广大心、狭窄心,小量心、大量心,正定心、杂乱心,束缚心、解脱心,上心、下心,乃至修证菩提的无上心,都能够清楚的知道。就好像有一个人用清澈的水观照自己的面孔,脸颊上善恶的表情,无不在净水中浮现无遗。禅行比丘因为内心清净的缘故,一定能够像以清水照面者一样,在咬洁的心水中,获知他人心性的善恶而无疑异。’

20、佛国天人的他心通

极乐世界的天人,时时都是身心清净,深入禅定之中,自然启发了善知众生心性的他心通。在般若、禅定…长劫的勤勉修学下,必然获得和大菩萨一样的定慧,从知道一个世界里无数众生的心念,继而得知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亿个、百千亿无量无数的秽土、净土世界中无尽众生心念的是非善恶。而与阿弥陀佛第八个成佛大愿相应:‘佛国里的天人,必定和大菩萨一样的深入正定之中,获得殊胜的净业他心通果报,善如百千亿无边无际的十方世界中无量众生的善恶心念……。’

21、神足通乃自身变现自在的证境

神足通,又名身(心)如意通,乃是一个解脱行者深入正定之中,而获得自身变现自在,不受时空限制,游涉往返十方虚空,方便度化众生不可或缺的神通资粮。依经上说:‘当一个禅行者的修证境界,到达身心柔软,四禅无动地的境域时,便能以其清净无秽的定心,显现种种神通变化:或者以一身变现为无数身,又以无数身还原为一身;或者身体自在飞行于空中,自由穿越石壁而无障碍。这位心灵神巧的修行者所证得的神足通(自身变现自在)境界,就好像时时游行在苍穹中自由自在的飞鸟一样,又宛如轻轻松松地履水如地,践踏在坚硬的水平面上一样。而当这位修行者身上发出火光的烟焰时,便仿佛大火积集燃烧的样子。又能够腾身虚空,以手触摸日月,上升色界梵天……。这都是因为这位修行者长期的清净静修,身心安定,才能产生随意变化的神通功用…。’

22、净土天人的神足通

极乐世界的天人,在佛力、自力的摄持、精进下,必然从正定之中,启开不可思议的净业神足通力用,远远超过娑婆世界在有学地一分声闻行者所修证的神足通境界。天人众生于长劫修证下,必能获得如大菩萨的神足通,能够运用纯熟的净业殊胜念力,在一念之顷,超越百千亿个他方世界,游行自在,心无挂碍。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九个成佛大愿说:‘佛国里的天人,在进入如大菩萨一样的殊胜清净的定心时,便能够于一念之间,以变现自在的神足通力,超越百千亿个无量无数的他方世界,往返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听佛说法,而无挂无碍。’

23、修行者如何灭除对有漏身相的贪执?

“成唯识论”有一段引证佛经上的话说:‘因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显现出来的心行和表相,粗显而散动,六识对于所缘的六尘外境,思虑纷飞,间断不定,随缘而转。若是想要出离此粗显散动无常生死识界的圣者,就必须发出厌恶此念念散动无常的六转识行相。要如何才能转变六识的无常行相呢?首先必须舍离六尘外缘,修习深定,如此渐渐的止息六识行相,从粗想到细想,依次降伏。当此位禅行者的无相观功力逐渐加深了,便能渐次伏除身行的出入息,语行的寻伺及心行的受想。等到六转识的行相以及第七识的染污未那我执等心,在深定之中,通通都灭尽了,心中便不会再执受此身生死位中的有漏身相。’

24、厌离有色根身即入无色界空定中

“邬陀夷经”上说:‘超段食,随受一处,意成天身,便能出入灭尽定中。’生到无色界的天人,他们已经厌离了六识的粗显行相,在无色界四空定的感报中,不会再现起六识粗想的有色身相。另有一分宿有般若空慧的无色界天人,也是超越段食,唯有意识存在的‘意成天’众,因其深信性空真理不是断灭,依其般若空慧为前导,继续修习深定,当灭尽定现前之时,便是一分利根无色界天众将要超脱三界有漏禅定之际。因此不仅成就阿罗汉果的出世圣者能够证人灭尽定中,就是一分无色男的天人,他们也已经厌离了有色的根身,不会再生起想念,贪著无常的三界色身相。他们先从止息想心的作意开始修行,使不恒行的前六识,及恒行的第七识染污末那等心、心所法,全都降伏灭掉,证人灭受想定中,由此居于厌心微细的最后一定(九次第定之末后一定),便能超脱三界的有漏果报身,永远不受生死色身的束缚。

25、佛国天人为何不会贪著净土化身相?

西方净土世界中,虽然也有天界众生,但是不同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三界天众果报。当天人众生的禅修程度,接近灭除第七识染污末那等心、心所法时,便不会执著净土中修行感报的化身果报相了。天人大众因为内心厌离了有色根身的染著,其所获得的净业禅定证境,在佛力摄持下,自然胜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三界之内无色界天人所修的禅定证境。就如“无量寿经”上所说:‘其诸天人…,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吹诸罗网友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播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天人大众在无量微妙佛法的引导之下,忏悔了许多罪障,佛法正见深入其心,没有我们这般业习深重的烦恼垢心生起。当天人们一心专注听闻、修学佛法,受到佛法的解脱益处之时,便当下得到了近于无漏深定的法喜禅乐,就像比丘深入禅定之中得到灭尽受、想细惑的三昧正定一样,远非浊恶世界三界天内的禅修者所获得的有漏法喜禅乐所能相比。而当天人们深入正定之中,获得近似解脱比丘所得证的无漏法喜禅定时,心中便不会生起欲念,想要贪著自己清净寂然的净土色身相,而与阿弥陀佛第十个成佛大愿相应:‘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必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大悲本愿相应,佛国中的天人,个个深入正定之中,在尚未了脱生死前,必定获得与解脱比丘相近的无漏禅定法乐:逐渐降伏受、想的细惑,不会生起欲念--想要贪著自己清净澄莹的净土色身果报相。’

26、总结前十项与‘佛法正定’之间的关系

由上引述,我们可以约略的了解,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乃是由佛法慧见,而引入禅修之中;从禅修正定之中,而产生了宿命通(第五愿)、天眼通(第六愿)、天耳通(第七愿)、他心通(第八愿)、神足通(第九愿)等五种神通。再由渐入无漏深定之中,把三界内受、想细惑行相,逐步清除、荡尽了,自然不会生起意念--想要贪著自己清净莹洁的净土化身相(第十愿)。在契入灭尽定的修行中,必定亲证涅乐解脱的真理(第十一愿)。由于天人大众念念深入禅定慧见之中,所虚的依报环境亦是近于寂然安稳的宁静境界;任何世界众生的正报色身相,势必与其依报环境及众生心行业力相呼应;因此当十方世界的众生,正念成就,仰仗佛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在念念契入禅修解脱的当下,必定得到与净土世界近于宁谧无染的化尘境域相应的澄净化身果报相(第四愿)。而当天人们深入正定之中时,定然如佛菩萨一样的从寂静无欲的心光中,散发出纯真黄金颜色般的禅定光芒(第三愿)。就因为极乐净土中的所有天人众生,都在正定之中,内心当然不会生起想要造作贪、嗔、痴、慢、疑三恶道的罪业行为;没有了恶道的三毒业心,自然不会感招三恶道的罪报,因此西方净土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的果报相(第一愿)。而且天人众生在深入正定的当初,必定先断除了身见、戒取、疑三结,得证须陀洹果,彻底斩断了通往三恶道的业行。当一分天人众生,想要带著弥陀开导的大悲行愿到他方世界去广度众生时,在净土世界寿命了结,转生他方任何世界之际,因为天人众生已经得证须陀洹果,或者由于八识田中带著净土世界薰习无量的佛法善根因缘,无论到任何世界弘法利生,随时随地均会得到本师阿弥陀佛的加被,使得蕴藏在八识田中的善根佛种不断的薰发;于佛法胜缘启迪之下,绝对不会再造作三恶道的业行,堕落任何世界的三恶道中去(第二愿)。这是法藏比丘所发的十一个成佛大愿,而由第十一个‘正定解脱’愿为中心,以一分禅行者修持正定解脱的过程,以及净土世界众生闻法修行的情形,约略来综合讨论前十个愿与‘正定解脱’之间直接的影响及关系。

27、如何做一位度生的菩提道上永不退转的佛弟子?

修行解脱,以是否能证人无漏的禅定为了脱生死的关键。念佛往生,亦是以今生是否能证人‘念佛三昧’,为临命终时中上品往生西方的关键。而西方净土中的天人众生更是以见佛闻法,禅修精进,为进升上等莲华品位,成就菩提解脱之道的基础。有了佛法正见的禅定根基,才能巩固我们所发的成佛志愿,朝向菩萨度化众生的大悲愿行前进而无碍。否则光是有满腔的悲心热情,在这种众生心性黑暗及社会背景复杂的时代里,自己的智慧、定力不够,迟早会随波逐流,而与众生的共业习染形成辗转增上的业缘情缠,丧失了最初发心出家修行的本愿。因此佛陀在诸大乘经里,苦口婆心的警诫我们说:‘如果想要立志做一个度生的菩提道上永不退转的菩萨行者,当你发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上成佛悲愿后,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将佛所说的声闻藏及大乘菩萨行者两者之间递进、修证的智慧与悲愿,整体行持的次第及过程融会贯通;有了相当深度的禅定基础、定慧稳固后,才能在未来的菩提解脱道上,知见巩固,定力不退,以其所修所学视众生根器深浅差别而随顺度众因缘,引入佛门。’因此以一分利根的大乘菩萨行者实践其佛道悲智的过程来看,仍然是以般若为导的禅定波罗密为进入自利利他,成佛大道的修行要素。我们再从“华严经”来观看一个高级菩萨行者修持历程,没有一个菩萨不是从深入正定之中,运用其智慧之眼视众生根器的深浅,而应机说法;没有一个大道心菩萨不是深入禅修之中而开启无穷的智慧宝藏;没有一个上乘菩萨不是在深定之中完成庄严净土,广度众生的理想直向无上成佛之道迈进而无碍。

28、佛菩萨的无量智慧光明从禅修正定而来

由此得知,法藏比丘这第十一个‘正定解脱’的大愿,可以说是一分声闻行者从‘正定寂灭’的过程中迈向佛菩萨的无量智慧光明,成就大般涅槃究竟境界的一个稳固未来悲智不退的根本行持基础。任何诸佛菩萨的无量智慧光明均是从‘禅修正定’之中而逐渐开启的,当然佛菩萨在历劫修行间,于正定之中所产生的智慧光明与声闻行者直接向内寻求生死解脱所产生的正定之光,亦因最初修持禅定时所发的悲心行愿及了悟成佛法门的深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定慧力用,亦即是“金刚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第十二个大愿‘光明无量愿’,便是诸佛菩萨从正定之中启开无量光明的智慧,成就无量光明净土的一个修行究竟圆满的成果大愿。下篇我们就从--由佛菩萨的大悲行愿来认识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展开法藏比丘第十二个成佛大愿的论述。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