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究(下)一分禅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



净土探究(下)——一分禅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6、一分禅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

(1)截断五蕴受报身的基础

佛在世时,诸多弟子依佛所说十二因缘法,认真思惟,反覆忖量,藉著宿慧的启迪,自然在禅修中,对梦幻人生的生灭假相,有了逐步的觉醒。他们深知形成未来业报受生的苦果,是由于自己今世的行为、言语、意念,做出良善、恶劣及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无记业,而招感来世的生死果报。要截断未来五蕴身的受报,必须从现在开始根本的扫除由我们内心贪欲、嗔怒、愚痴的动念,而引发种种杀生、偷盗、邪淫、酗酒、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身业、口业、意业一切的有漏业行。因此佛弟子们,无论在乞食时,说法时,禅修时,人间游行……时,都能够依佛所教,以觉悟真理的智慧,观照自己的口业--不做一切违背真理的闲谈(正语),观照自己的身行--不做一切障碍生死解脱的行为(正业),乃至言谈、意念、行为三业逐步洗涤清净,一心一意为追求真理,追求正法,追求生死解脱而存活人间(正命)。关于正语、正业、正命这三点的实践,我们可以从阿含经中略窥其端倪。

(2)学佛之人最难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佛住在摩竭提国那罗聚落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其间,那个时候,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做阎浮车,是舍利弗尊者的旧识,来到尊者住处,向尊者恭敬问讯,退坐一旁,请问尊者说:‘在如来的贤圣教法中,有什么事情让学佛之人感到困难实行的?’

舍利弗回答说:‘唯有出家这件事,令一般学佛者难以做到。’

阎浮车又问:‘尊者!为什么说出家不易做到呢?’

舍利弗答说:‘因为出家之后,要弃舍既有的妻子儿女,名利权势,一般人难以办到。就是第一步舍家弃子做到了,正式剃发出了家,但是出家以后,想要全心全意往修行解脱的道路上走去,更是难上加难。’

又问:‘为什么说出家修行相当困难呢?’

尊者答说:‘因为学佛者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却要有正确的知见以及坚定的信心与毅力,精进修行,才能达到。一般学学之人,对此孤独漫长的静修生活,难以生起长久的爱乐之心,所以出家修行,对于泛泛的发心者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又问:‘在如来的教法中,有关于了脱生死的法门吗?’

答说:‘有,就是八正道,出家之人,若能依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正确的方法,努力修习,调伏自己的贪欲、嗔怒、愚痴之心,如此长久修持下去,必能灭除一切烦恼惑业,得证涅槃真理。’(正语)

(3)修行人为何要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对出家比丘说:‘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要居住在寂静的地方,一心防止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无论走路的时候,静止的时候,安坐的时候,睡卧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仪表的庄重,不可随随便便,有损出家僧众人天的端严师范。为了早日达到你们解脱的目的,对于任何能引发你们恶行的微细念头,都要时刻生起怖畏之心,谨慎防范,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微细的不净念头有一丝存在你们心中,藉著环境、阅历、思想、因缘的演变、累积,都足以形成来世的业习种子,令你们轮回受报。所以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的所言所行所为。一定要以了生脱死为尺度,不得超越这个戒限,务必远离杀生的罪业,彻底断除杀心,断除淫欲心,断除偷盗心,断除妄语心,这四种严重障碍了脱生死的禁戒,乃至由四重禁十恶业扩伸延展开的一切微细成行,均要一心守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触犯。为了使你们每一个学成弟子,尽速舍离这个世间正报依报的贪取执著心,朝向涅槃的安稳解脱之道前进,每一个人身上仅能携带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居无定所,随缘行化。为什么佛如此严格的训练你们呢?因为你们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觉悟,为了度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究竟苦际而舍家弃子剃发出家啊!倘若不往学戒的路上走,又怎么能早日达到你们出家修行解脱生死的理想呢?’弟子们闻佛训示,均能如法奉行,严持禁戒,多数学戒成就,断除有漏烦恼,得证阿罗汉果。(正业)

(4)修行人为何要托钵乞食?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园间,一天上午,尊者惯例身著袈裟,手持食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午餐完毕,回到祇园精舍,将衣钵放置住所,清洗两足,旋即手捧尼师坛坐具向祇树林园走去,开始白天的生禅功课。尊者坐禅完毕,便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恭敬向佛行接足之礼。顶礼佛后,退坐在佛的旁边,静待佛陀开示。佛陀首先问尊者说:‘你从什么地方回来?’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刚刚从树林中结束白天的坐禅功课回来。’

佛接著又问:‘你今天坐禅,入了何等禅定中?’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今天在树林中坐禅时,顿入空三昧禅定中。’

佛陀听了尊者的禅定境界后,嘉许尊者说:‘很好,很好,舍利弗!你今天依据佛的教诫修行深入上座禅定之中而生禅。若有比丘想要像你一样的深入上座禅定中,应当以你为修学的榜样。无论在入城办事的时候,在乞食的时候,在出城游行度化众生的时候,尤其在各处托钵乞食让众生植福的时候,应当做到这样的思惟:我今天卑下乞食,正是为了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调伏自己的我慢骄傲之心,不分众生的贫贵富贱,挨家挨户以清净平等之心而乞食。如果我在乞食的时候,看见美好的景象,美丽的人物,而心中生起贪恋爱染之念,便减损了众生培植清净福田的殊胜因缘,我自己也触犯了了脱生死的戒限,障碍了我往解脱道路的前进,为了早日证得寂静解脱的涅槃,为了让众生种植难得的福德善根,我不论在道路托钵时,在聚落乞食时,都应该一心以智慧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当我看见或听到美好的人事景物时,倘若心中有任何不清净的贪著爱染之念生起--眼随色动,耳随声去……我应该当下正观色相声音的原动力,乃是暂时因缘和合的无常假相,有没有它的实体存在;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唯有追求寂灭无生的涅槃,才是众生真正永恒安住没有动乱生灭的故乡。以此真理的追求,来砥砺自己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在托钵乞食时,自然见色不随色动,闻声不随声去,随时随地都能自在的掌握自己的举心动念,收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舍利弗!比丘们若能以此无分别之心清净平等而乞食,必能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我慢高傲之心,圆满施主诚心供养僧众饮食的殊胜功德。’

佛陀说到这里又说:‘舍利弗!你要告诫比丘们在各处托钵乞食时依佛所教,如理思惟,清净乞食,那么他们这颗凡夫妄动的心,就会逐渐得到降伏,便会像你一样的安住在上座禅定的空三昧境界中了。’舍利弗闻佛所说,依佛教诫,欢喜奉行。(正命)

八正道是修行者的心法指南

以上所述,仅仅是杂阿含经中对正语正业正命千万分之一浅显的阐释而已,而且经中多数的经文,大多涵盖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正道。八正道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一脉相通的。有了根本的正见作向导,行者便不致盲修瞎炼,好像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只于黑夜中有了一盏光明灯塔作前导一样,不致茫然无度,迷失方向。藉著智慧灯塔的照明,行者握稳心舵,依仗著八正道的心法指南,克服种种艰险风浪,顺利驶向远方清净安稳的彼岸。下篇我们再来看看一分念佛者对正语、正业、正命应有什么样正确的认识。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