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究(下)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净土探究(下)——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3、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1)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人生大梦中的主角

因此佛还在这个世间指导弟子修行时,就以他过去修行的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用宿命通回忆自己过去修行尚未成就佛道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地方,专心精进的禅思(正思惟),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每一个人好不容易得到宝贵的人身,都要在人世短短的几十寒暑间,经过出生、衰老、病患、死亡种种迁流变化痛苦的折磨。唉!人生的幸福快乐,实在太苦短太无常了。然而人类对于形成生老病死的原因,却惝恍懵懂不知起因何在?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无量苦痛逼迫的世间受生呢?是什么因素形成之后才有投生的开始呢?又是什么缘分助长之后才有生命的持续呢?我思考了这些问题,便端身正意,不眠不休的精进修行,一面寂静禅坐,一面专心思惟,如是无有间断的禅定禅思,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啊!这个世间原来是我虚妄的心识显现的六尘幻梦,原来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做著无明的生死幻梦啊!‘当我一出生开始,我就在做梦,当我有知觉的开始,我就在做梦呀!’佛陀觉悟了众生原是属于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当我认同了今世的现实人生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相对的,我便开始对于我周遭的人事环境产生同样实在的认同感,就因为在自我的知觉里,强烈的对发生在我周围的各种人事景物产生极端现实的观感与认同,所以找才会往这个现实境域里,热衷主观的去追求我认为一切理想美好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我辛苦牺牲换取来的代价,我认为这样东西本来就应该属于我所拥有,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从生至长,一直强烈的认同周遭的一切人事环境,便是真实属于我所拥有,我当然爱我的生命,爱我的钱财,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妻子,爱我的儿女,爱我的朋友……,但是有朝一日,顿时遭遇天灾地变,家破人亡,失去了我心爱的妻子儿女、至亲好友,在我内心深处,必定会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与打击,痛哭哀号,肝肠欲裂!于伤心之余,回想过去一切与父母妻儿美好珍贵的经历,想到父母在世时,百般的爱护、照顾我,如果没有父母菇苦含辛的扶养我长大,便没有今天成长茁壮的我,父母对子女的心,毫无条件的牺牲奉献,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看看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多是利害冲突,尔虞我诈,不见真情真义。相形之下,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实在太真、太好了。就因为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太真太好了,顿时失去找最敬重、最信赖的父母,当然会黯然消魂,悲恸万分,凝视著浩渺的苍穹,早已泪如雨下,无语问星空,你们到那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活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个现实的人世间孤军奋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想著想著擗踊哀号,却是越想越空虚、越寂寞、越难以释怀……!

当一个人感情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心思,关在感情的象牙塔里,永远理不出一个客观理智的头绪来。有的人甚至因为与死去的妻儿丈夫感情甚笃,对死者付出太多的情感,而今沧海桑田,人伦骤变,在感情遭遇严重的打击心绪不能平衡下,遽然精神崩溃,行动失常,于精神极度混乱中,仍不断喊著死者的名字,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令人见之,于心何忍呀!不禁让人慨叹道人间何世啊!

(2)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

人生最大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佛就是觉悟了人世生离死别的悲剧一幕幕的在这个世间不断的循回重演,永远没有歇息的时候。于是佛在禅修中,终于解开了人类之所以对死去的亲朋好友产生那么大悲恸情绪的原因。当然对一个宇宙的觉者来说,在他经过长期禅思潜修后,固然可以解开众生生老病死循环重演的生死之迷,但是对一个道道地地的凡夫众生来说,这种人世悲欢离合的看破与觉醒,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众生没有这种智慧善根洞悉当我们呱呱坠地一出生开始,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啊!既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梦中的人事环境发生猝然变故时,自然会随著梦境应有的结局而消失了踪影。我们身处这场不长不短的幻梦中,于梦境仍然继续呈现没有发生意外中断时,如果梦境里的一切境界差强人意,我们自然会产生贪恋留连的心理;倘若我们在梦境里扮演著跑龙套的角色,甚至一生当中落魄潦倒,事事处于逆境胶著下,自然会自叹命薄,怨天尤人,恨不得早点离开这场无奈的梦境,一了百了,死了算了。当然在梦境里与现实的人事景物诀别时,一时之间,我们会迷惘惆怅,若有所失。但是当我们用出世的智慧觉悟出这只不过是一场梦,只不过是一场我们虚妄的心识当下显现的六尘梦境时,我们又为什么要感叹迷恋梦中与我们同台共事的人物消失到那里去了呢?既然人生本是一场梦,梦中的一切人事景物自然是幻有的,不实在的。我们若是想从幻梦中的景物去追寻他的本源处、实在面,追寻他消失的方向,消失的处所,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永远探寻不到它根本的症结点病源所在。留下的,只是内心无限的怅惘,无限的追思,无限的期待。

佛陀用智慧之眼,感叹著众生在人生梦境中爱著、执取幻化不实的六尘境界,怀念过去,幢憬未来,计画现在,营谋求利,生生不息。又在幻梦中意乱情迷的挥泪问苍天,同苍穹倾诉说,天哪!我流离失所,顿失父母亲人,他们为什么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受难,爸爸妈妈!你们到那里去了呀?挥著满怀无助的泪珠,早已沾湿了衣襟,也抹不去他内心无尽的哀思。佛知众生误把六亲当眷属,误把梦境当真实,所以才会对梦中的人事突遭风云变化时,内心产生这么大的痛苦,产生这么强烈的难舍之心,其情可愍!其行可悲!又有几个人能够理智的看出人生整盘虚幻不实的经过,在对整套人生深思熟虑后,毅然跳出这个充满一连串邪恶、恐怖、现实、利害、战争、痛苦、衰老、死亡的无常人生呢!?

(3)对梦中人说梦话如何能寻找出超脱梦境的答案呢?

佛说,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个幻化不实的梦境,对人生的云谲波诡有了相当的体认,或者在你经过惊涛骇浪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启示与觉醒,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观望,后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时,佛指示了你一条光明出苦的道路。佛告诉弟子们说:你们若想出离这个循环无常的梦境,千万不要在呈现你眼前的六尘境界中寻找出离梦境的答案。因为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切人事境界,都是梦中显现的幻象,何况你就是属于你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你如果对梦里的人说,唉!浮生若梦,我已经厌烦了这场幻化虚伪的人生大梦,面对著往日的恩爱情怀,却有著落寞无意的追悼,人事骤变,百感交集,却又百思莫解,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萍水漂浮的人间呢?又要如何才能离开这个浮华短促的人间呢?梦里的人正在做梦,你也正是属于你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与梦中的人互诉心曲,互说梦话,怎么可能探寻出超脱幻梦人生的方法呢?如果没有梦觉者的提醒,这场无始以来的人生大梦是无法苏醒的。一般人在对人世感到灰心失望之余,便会想到解脱痛苦人生的方法,但是人们倘使没有善因缘的引导,想到解放苦痛人生的方法,很可能就是自杀。自杀!佛认为这是最消极最愚痴的行为。你可曾想过,纵然自杀了,你心中的疑结还是没有打开,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呀!你仍旧会随著你八识心田中的种子轮回不息的投胎转世。不要说一般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会以为死后看不见听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消极的自杀可以一了百了解决一切问题,就是连佛教徒在没有深刻体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时,变生肘腋,也会冲动的自杀及杀人呀!尤其是念佛者一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边不明就理的散心念佛,不能将出离现实梦境的方法彻底的追察出来,确实的从心灵深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那么在任何逆境刺激的变化下,都有可能退失念佛的信愿,冲动的随著宿业恶缘的增长,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障碍往生的业行来,以这种不明念佛真谛,不明幻梦人生实相的盲从心态来念佛,想要达到今生‘正定念佛’的效果,在现世临命终时,达成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西方净土的愿望,是非常渺茫的。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