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佛行仪 敬佛第一



学佛行仪 敬佛第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敬佛第一】
 
凡沙门、居士,女尼亦在内,以下例此。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即作

揖或合掌。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唵·娃日啰·斛(ㄏㄨㄥˋ)。三遍’凡偈文只念一遍,凡咒语

须念三遍。以下例此。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仰。

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

。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左右以殿为主。,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

,即言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凡礼拜,

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种礼,不可不知。七种者:一、我慢礼。谓依

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

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四、

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六、

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

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

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常依后五种,不依前二。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皆须

如此,下不重宣。
 
若于各处,遇见有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若见他人对佛经像

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正义劝之。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若安卧室内,则须常坐不

卧,纵卧亦不得久卧。更不得并置溺(ㄋㄧㄠˋ)器于卧室内,盖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

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奚从来哉!?是故无论何人,皆应敬

佛经像也。沙门中之不敬经像者,俟下文居庵章中再及。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