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滚滚红尘 追寻禅的真意



穿越滚滚红尘 追寻禅的真意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决定去成都高山寺之前,我是有些顾虑的。一天一夜的火车、一个人的旅程、完全被打乱的日程,对于身心柔弱的我总是有些难以忍受。但一想到千里之外的那场约定,还是整理了简单的行囊,毅然动了身。

车刚启动,霖妹短信即来:姐,我刚上车,开动了。我不禁莞尔。郑州,鲁山,漫漫苍穹下,两列火车中的两个孤身女子,漂泊人间,起点不同,过程也不同,却是同一个愿心。

高山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禅院如归

自成都下火车,换乘汽车,辗转反复,终于来到崇州市无根山脚下,看到一方横匾——高山古寺。其时,林木葱翠,轻烟浅雾。漂泊一路的心,倏忽安定。

对寺院,我并不感觉陌生,入住寺院倒是首次。寺院比想象中要小些,却安宁肃穆。踩着方整灰砖,欣欣然走进,一角飞檐从林木中悄然显现。两层居士小楼,面向大殿而建,我们便入住于此。开窗即清新,闭窗是安宁,心下欢喜丛生。

放下行囊,便和霖妹携手观寺。寺依山而建,新修复的山门古朴典雅,天王殿、弥勒殿香火通明,后面因汶川地震而被破坏的观音殿仍在修复施工中。檀香悠然的庭院,精致得令人惊讶。天王殿前设一凉亭,竹桌、竹椅;殿侧,小小石山、曼妙小池、几尾无忧金鱼、几瓣青翠莲叶;细细翠竹静立月亮门侧,白墙、蓝瓦、雕花窗;小狗安详,老龟静卧,连树下不知名的小昆虫,也只是缓缓爬行,书写一方静好。

偶或遇上忙碌的比丘尼向我们合十含笑颔首,口称“阿弥陀佛”,我们忙亦合十,只称“您好”。比丘尼声音清脆,眼眸清澈,脸庞清秀,在地儿师兄的图文中,是曾经结识过的,便是一晴法师——这个寺院的住持了。我终于明白,如此精致的人儿,自然会有如此精致的寺院了。

夜半,携霖妹走出寮房,漫步寺中。夜色清朗,古树如盖,远山如黛,明月在天,朦胧虫吟里,更觉如归故园。

安住当下

次日,天落了微雨,空气更显得清新。6时半,便来到讲堂上早课。先是跟着一晴法师礼拜三佛,然后在木鱼声里诵读《金刚经》。因在家时业已熟读,故不生疏。如今如此多人一起诵念,更觉心生感动。在那一瞬间,我不再苦苦纠缠于追寻的烦恼,发现了不去找路,安住当下的无限妙处。

上午听近80岁高龄的逸尘老师讲授佛法。老师从自身经历谈起,不张扬,不玄虚,面含慈悲,眼神淡定,偶尔一笑,竟现出童孩般的纯真。我谨听细记,因此前曾略涉猎,却不够精进,时常反观内心,常是怠慢、懒惰所致。不由心生痛悔:不正的不是路,永远是你的心。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实该珍惜当下,好好修行啊。

下课后,坐在老师身旁,本想问一些问题,却惟觉安静、安宁和慈悲,所有的疑惑都显得多余。因为,一旦你走到他身边,俗世中的许多杂念,竟自不再生出,一切便宠辱不惊,一切便行云流水,一切便是让人只感到安然祥和,还能有什么疑问?逸尘老师说,修佛法的人,身边会有一个场,这个场,会让你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是啊,那份恬静的微笑、一身的祥和,何尝不是一个安宁的场呢?静下来。我们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降伏这颗心吗?贪嗔痴慢,红尘轮转,虽懂得,却不能住心,甚至错而不觉,之后追悔莫及。

达尔卡法师在《佛陀法语》中说:修行的目的不在取得名利带来的好处、德行带来的好处、禅定带来的好处、知识与眼光带来的好处,而在取得心灵上真正的解脱,这才是圣洁生活的真正目标与终点。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中如是说。下午,师兄圆觉居士教打坐,并带大家静坐。跟着讲解,我微闭双目,告诉自己:静下来,再静下来。不自恋,不贪,即不苦。静下来,唯有静下来,方能于一叶中见壮阔……恍惚中,一切无。竟觉通身发热,额角竟有细汗泌出,终不知因,亦不去追究。但得了身心清净,满心欢喜,便觉富足。

禅的灵魂

多情乃佛心。晚上采访法师和众愿师父时,有居士问:我有个朋友想出家,可以来吗?其时,这个问题也在我心中晃荡。年轻的众愿师父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红尘中,她该是个活泼异常的清秀女子,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丰富的表情,夸张的手势,淡然的静穆,清瘦的身姿……看着她,我的心中竟有疼惜。

“那是缘分。”爱笑的众愿脸色凝重,“出家并不代表走出了红尘,出家和在家一样有奔波。为五斗米自耕,为建筑材料操心,为几颗砂子费神,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犯难……家中因为我出家而伤感生病的老母亲,更是牵挂的对象。佛门对名利得失,是四大皆空,但佛子却是大有情者。只是因懂得了这无时无刻的苦,为解脱自我和帮助解脱众生,才来修行。”

“逃避红尘,是不行的;追求清静,更是不行。只是要懂得,来便来了,走便走了,如如不动,活在当下即可。”

谈及母亲,众愿的眼中有隐隐的泪水,而我,泪水早爬满脸庞。逃避红尘,是不行的。说得多好!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因厌烦了自己动手粘碎心的苦,便想过逃避。其实,是不懂得啊。没有什么是必须得到和享有的,他们其实从来没有失去。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安住当下,老实生活,在自己的脚下,便是快乐的净土。

出红尘,入红尘,一念之间。走红尘,忘红尘,一生依然。

总是要离别的。走出高山寺,拜别一晴法师和众愿师父。车上有大大小小的包,这一群人,红尘中终是有太多的牵挂,走出仙境,依然是一粒粒凡尘。

我们看寺院生活,犹如坐在火车上看风景,美丽,遥远,貌似在眼前,实则不可触及。我们终要走入红尘,去做我们没有做完的事情。但因了这次亲近佛门,我们有了懂得后的珍惜。有了这份懂得,红尘花、寺里钟、水上船,孤单后的温暖,风雨中的小楼,小楼阳台上晒的两只袜子,下班途中车篓里那一把葱绿,都是满心的欢喜,是无尽的禅意。且行且吟,念念清净,漂泊的心,终将安定。

寒山曾诗云: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似我心,还得到其中。

这,也许便是禅的灵魂吧。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