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蓝毗尼 重走两千年先贤朝圣路



朝圣蓝毗尼 重走两千年先贤朝圣路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艰险的道路从来都未能阻挡那些朝圣者(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正是在此诞生。千年以来,无数信徒不远万里来此朝圣:中国的法显、玄奘,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现今中国、印度、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也都在此兴建佛塔与寺院。

对古人来说,前往蓝毗尼的道路非常艰难:从加德满都进入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后,人往往会被当地特有的炙热空气所包围,再加上道路多为山路,路侧往往是陡峭的悬崖,行人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悬崖,粉身碎骨。

不过,艰险的道路从来都未能阻挡那些朝圣者。他们历经艰险,从世界各地前往蓝毗尼,只为心中的信仰,只为在那棵见证佛陀诞生的娑罗双树下,浇注一壶灵泉……

在梵文中,蓝毗尼是“可爱“的意思(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释迦牟尼诞生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在梵文中,蓝毗尼是“可爱“的意思。的确,它的模样与它的名字非常相配,是以天臂国善觉王夫人蓝毗尼命名的花园,这里芳草鲜美,绿树成荫。

蓝毗尼之所以世界闻名,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息息相关。相传在公元前623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蓝毗尼诞生的。

关于这段传奇,尼泊尔流传的佛传这样记载:怀孕的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从迦毗罗卫国王宫出发,准备回娘家生产,由于道路颠簸,她选择在蓝毗尼花园沐浴休息,当她用右手攀住花园中的娑罗双树时,释迦牟尼便降生在世间。

现在,凡是到蓝毗尼来的人,往往会首先去寻找那棵娑罗双树。令人遗憾的是,当年那棵娑罗双树已经枯萎,取代它的是一棵传说为释迦牟尼亲手种下的菩提树,而这棵树,已经成为整个蓝毗尼的标志。

这棵菩提树非常巨大,需要7、8个成年人方能将其合抱。菩提树旁还有摩耶夫人祠,祠内有一黑一白两块石雕。白色石雕上刻画的是释迦牟尼诞生的场景,黑色石雕则已残缺不全。由于摩耶夫人信仰的是印度教,现已被当地印度教徒视为掌管生育的圣母。一些渴望生孩子或者希望生出一个智慧超群孩子的女性,往往在生产前会来拜祭这座神庙。

释迦牟尼降生在蓝毗尼花园,成长则是在旁边的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是释迦族建立的最大都城之一,位于蓝毗尼旁的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处。岁月和战争已让这座古城成了土丘瓦砾。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曾在此进行考古发掘,他在一座直径约35米的红砖舍利塔废墟中,挖出了5个装有骨灰的容器,其中一个石函上用波罗米文刻着:“此乃释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祠之处“——这个发现曾轰动了世界,那个石函至今仍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内。

蓝毗尼西边还有当年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的王宫,名为梯罗拉廓特,释迦牟尼出走的那座城门遗址也仍矗立着——史料记载: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位继承人,释迦牟尼曾过着优越的贵族生活。当他领悟生命的意义时心生疑惑,于是放弃了王位和优裕的生活,走向恒河流域寻找答案……

他们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而来,只为在那棵佛陀诞生的树下浇灌一壶灵泉(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远携灵泉注菩提:不远万里来朝圣的人们

相传释迦牟尼在入灭之前,曾对弟子阿难陀说,当他入灭之后,佛教徒们会怀着虔诚的好奇心来拜访四个地方——他的出生地、觉悟之地、初转法轮之地、以及涅槃之地。

如今,这四个地方真的成了佛教圣地。而作为佛陀诞生地的蓝毗尼,自然是佛教信徒们的首选朝圣地,他们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而来,只为在那棵佛陀诞生的树下浇灌一壶灵泉。

比如在公元403年,蓝毗尼就曾迎来一位佛学大师:来自中国的法显。史料记载,法显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是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在蓝毗尼,法显第一次将释迦牟尼的诞生写入文献,这也成为目前最早的朝圣文献记录。在那个时代,蓝毗尼似乎是一个相当荒凉之地,因为从法显的记载来看,当地还并不习惯朝圣者来访,同时法显还警告游客,要小心附近凶猛的野生动物。

法显之后,蓝毗尼逐渐走向辉煌,甚至连印度的君王们都要前来拜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作为虔诚佛教信徒,他甚至下令免除了蓝毗尼的苛捐杂税。现今,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考古学者发现的阿育王石柱,上面的碑文对佛祖出世,以及阿育王的朝拜故事有详细记载——印度古代历史多没有准确的记载,但这根石柱不仅确定了蓝毗尼为佛陀诞生地,也第一次让人知道释迦牟尼是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中国封建史最为强大的唐帝国时期,那位著名的唐僧——玄奘法师也曾在西行途中专程来到蓝毗尼。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对蓝毗尼流传的神话进行了记录:古老的娑罗树下佛陀诞生了,树的东边是阿育王塔,塔下有泉,两条龙在这里为新生的王子沐浴……

玄奘笔下释迦牟尼沐浴的水池还在,人们甚至可以亲手触摸到池中那“神圣之水“,用它来浇灌菩提树。而在考古学家的勘查发掘中,这水池附近还曾发现过许多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朝圣遗物,每一件器物似乎都在向外界述说和证实着这片古老土地的神圣面目……

蓝毗尼的原住民们并没有受到铜臭的影响,依旧保持着纯净的民风和宁静的生活(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世界各国寺庙的聚集地:宁静祥和到极致的生活

历史上,蓝毗尼经历过一次领土争议:蓝毗尼原来属于印度的北方邦,1857年印度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最后,蓝毗尼被划入了尼泊尔版图。现今,由于“佛陀诞生地“而催生出的旅游业,让印尼双方再起争议,经常为此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不过,或许是受到佛学的千年熏陶,蓝毗尼的原住民们并没有受到铜臭的影响,依旧保持着纯净的民风和宁静的生活。

一位学者告诉笔者,当地人的祖先都聆听过佛陀教诲,所以原住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保持着聆听的姿态,他们很喜欢站在路旁的小店铺外面,直勾勾地盯着来往的车辆,表情严肃,似乎时刻都在思索。冬天天气寒冷,他们披着粗毛混纺的披肩,缩着脖子,但仍然站着保持思索的姿势。同时,许多人往往还赤裸双脚,据说当年佛陀就是赤脚游化传教的,所以即使千年过去了,他们仍习惯一年四季都赤脚行走。

中国、日本、越南、缅甸等许多国家都在蓝毗尼修建了寺庙或禅定中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黄琉璃瓦、朱红围墙的中华寺。整个寺庙区中,常住僧人在几十人左右,虽然人少,而且语言、肤色、国籍都不相同相通,但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和谐相处,饮食起居都在一起。每到月圆的时候,他们还会共同聚集在阿育王石柱的周围,轮流诵经……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