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礼雪窦山 回溯汉地弥勒造像之源



朝礼雪窦山 回溯汉地弥勒造像之源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雪窦山弥勒大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到奉化旅游,一般都要到雪窦山看看弥勒大佛。大佛位于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后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坐北朝南,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佛教自印度传入后,经与中国文化长期融合,逐步趋向中国化,其重要标志就是弥勒佛造像为五代十国时的中国僧人布袋和尚所替代。

史料记载,布袋和尚名契此,自号长汀子,唐末五代时奉化僧人。他形体肥胖,蹙额大腹,居无常所,语默无常,能示人吉凶,且能知天气晴雨。因为他常以杖荷一布袋,故人称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三月初三,布袋和尚端坐在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坐化,肉身葬于城北封山佛塔亭。

布袋和尚圆寂后,人皆以为他是弥勒转世,被奉为大肚弥勒佛。北宋崇宁三年,岳林寺住持昙振首先在寺内塑布袋和尚像作弥勒佛像供奉。此后,汉地佛寺也都把印度天冠弥勒像改为中国化布袋弥勒佛像。千余年来,奉化被称为弥勒应迹圣地。

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出任雪窦寺方丈时,首次提议把雪窦山、雪窦寺列入五大名山,定位弥勒道场。1987年重修雪窦寺期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赞同此说,并建议重建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弥勒宝殿”,以凸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是奉化市旅游发展史上的大手笔,也是一件继往开来的文化盛事。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