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第一古塔汾阳文峰塔



走近中国第一古塔汾阳文峰塔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郭伟先生盛情邀请我们去山西汾阳一游,最先拿出的招徕绝招,就是“中国第一古塔就在我们汾阳”。这当然是不无几分诱惑魅力的,谁不想亲眼多看几处“中国第一”呢?
于是,我们从太原驱车直奔汾阳,并在郭伟的陪同、导游下,来到位于汾阳城东2公里处的建昌村附近“文湖广场”上的汾阳文峰塔下,这就是全国第一古塔了,其“全国之最”就“最”在于其维修后84.97米(维修前残高度80.12米)的高度,在全国古代砖塔中是位列第一的,因此而成为了“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这是一座标准的文峰塔,是一种区别于佛教塔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风水塔。一般地说,建造文峰塔的目的有三:希望或象征当地人才辈出、多中科举;以塔来补全风水上的空缺求得完整无暇;借塔高大的形制来作为地标。
远观汾阳文峰塔,全塔均为砖结构,由下至上分为塔基、台明、塔座、塔身、塔刹顶等五大部分。外廓呈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外廓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檐、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共13层。塔座为条石砌筑的须弥座,石条上雕有“竹节”、“仰莲”、“卷草”等图案。塔身由青砖砌筑,全塔共有斗拱512攒,塔檐翼角升起,出檐甚短。整个塔身上下层之间收分显著,塔体轮廓线斜直向上。外部层数与内部层数一一对应,塔心室一至十三层面积相等。


从第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内,塔室内有空井,上下贯通,从底层塔室仰视可见最上一层之天井,天井上加木制棂窗井盖。塔之梯道设于塔室与塔外壁之间,围绕塔室逆时针转折向上。通道外口设有拱券窗,塔道及塔窗宽阔顺畅,采光充足,充分考虑了游人攀登、休息和瞭望的用途,让人在心旷神怡中完成登塔之旅。塔身内室呈平面方形,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廊式阶梯塔道相通,外廓塔壁和内室塔壁组成套筒式结构建筑。塔室顶部及所有通道塔窗均为拱券式结构,塔顶攒尖式,十三层塔檐檐口以上至塔顶作八面坡叠涩内收至塔刹,塔刹铜质鎏金。塔檐翼角升起,出檐甚短。整个塔身无明显卷杀,上下层之间收分显著,塔体轮廓线斜直向上。郭伟提醒我:塔心室第一层塑观音像,从第二层起依次塑有鼠、牛、虎等十二生肖像,因之成为全国罕见的“生肖塔”。于是,回想刚刚走过的塔路,确实如此,就觉得居然亲眼看到了“生肖塔”的感觉,实在是美妙极了。
应该承认这文湖广场是已经够大够宽广了,我甚至觉得它远远大过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照理说立于广场一角的文峰塔是应该要“相形见小”的;然而奇怪的是,随您走到广场的什么方位去欣赏那汾阳文峰塔,或近、或远,或东、或西,您都会发现它竟然是一样的刚硬、挺拔、巍然耸立、高大无比,给人以秀出云表、清秀峻拔、雄峙一方、独领风骚、必须仰视的感觉。我想:其个中之妙没有别的,只能说明这四百多岁的汾阳文峰塔,实在是太高、太高、太高了。
坐到车上与“中国第一古塔”挥手告别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竟鬼使神差地想起那“5·12汶川大地震”来,脑海中就闪过“难道这古塔就没遇到过地震”的疑问来。一问,果然受到过地震的波及,那就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发生的那次8.5级、死亡20余万人的“海原大地震”,汾阳文峰塔在这次地震波及下,虽然,从顶上11层至13层,出现过宽大的裂缝;第13层的东北角,也遭到了毁坏。但是,它却依然挺立、就是不倒。“如此高塔,遭遇如此大地震,却居然不倒”的问题,还曾受到过地震专家们的关注。郭伟说:现在的汾阳文峰塔,已经是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之后的古塔新姿了。
“文峰宝塔穿云过,只距天门半步遥”。当晚,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心服口服地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只有走近过“中国第一古塔”的人,才会彻底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头条】:少林武僧齐聚南少林寺演绝技
中国功夫精彩

【观点】:慈善的佛教内涵 从古老变新鲜的现实意义

【禅茶一味】:寒恐结红铅 暖疑销紫汞  

【素食】:更觅君家为甚酥 安国寺与东坡饼

【觉悟】: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一日禅】:人生“惜福”才能“幸福”

【心灵物语】:慈善也需要学会沉默

【众生】:吕良伟录佛歌 收益将建佛庙

【佛艺】: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

【图片】:黄梅老祖寺开光法会现场 

【书店】:佛学即是心学
佛学即是智慧学——听佛学大师谈人生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