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朝礼肉身菩萨



庄严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朝礼肉身菩萨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九华山风景区前的“九华圣境”纪念石(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摄影:冯赣勇)

徽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直是记者梦寐以求很想去的一个地方。在此之前,虽说四大佛教名山,记者只去过峨嵋山与普陀山,但是相比起没去过的九华山与五台山来说,总觉得去五台山机会较多,而九华山机会可能略少,故一直惦记的九华山也多一些。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应友人邀请,游历九华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当时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诗句,此后“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一直应用至今。作为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三大山系之一,九华山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

九华山景区内随处可见的僧人(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摄影:冯赣勇)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既是世界一流旅游胜地、也是国际重要佛教道场。九华山自汉代以来沉积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山、历史名山、文化名山、佛教名山。在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九华山获得诸多的荣誉,从明代起,九华山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九华山又先后获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莲花佛国”。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由于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地域广阔,想在一天的时间里游完根本甭想。于是记者在一天的游览中,先后观光了前山的化城寺、正天门、上禅堂、月身宝殿、百岁宫及后山的天台古拜经台、地藏古洞、天台、花台等景区。

九华山化城寺(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摄影:冯赣勇)

金秋时节来到九华山览胜的游客如织,记者一行随人流进入风景区经过甘露寺、太白井等一系列景点后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迦摩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振奋。所谓城实乃佛祖点化而成。因化城寺地处高山平地,四面环山如城,故名之。

来到化城寺前,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后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后进和藏经楼。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后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初建于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荡然无存。现存寺庙的山门和藏经楼为十六世纪所建,而大雄宝殿和后厅为十九世纪重建。这些建筑除四壁砖墙和瓦顶外,内部为木结构。柱、梁、檩、椽全部采用闩缝对榫、互相楔咬的传统方法,不用一颗钉子。门楣、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以及花草图案,施以重彩。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层层叠进,九条木雕的金龙围着中心的硕大宝珠盘旋飞舞,祥云和瑞蝠穿插其间,令人叹为观止。

化城寺月牙池(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摄影:冯赣勇)

站在化城寺前居高临下向前望去,只见眼前670平方米的大池塘--月牙放生池碧波澄潭的景色宜人。九华街上多是两层小楼的黑白相间的徽式建筑屋舍鳞次栉比,街巷东西横贯,溪水在街下流过,淙淙有声,如隔岸弦鸣,一副世外桃源的恬静。

离开化城寺经过几条热闹的商街来到一个小路口,顺着石阶而上,途中经过龙庵、净土庵、无量禅寺、正天门、上禅堂、灵官殿等景点即来到高处的月身宝殿。由于9月15日是九华山第30届传统庙会的高潮日,只见很多香客都聚集在殿前的屋檐下准备过宿到第二天。这里香火异常旺盛,人流如注,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焚香味儿,为了确保火灾的发生,武警消防队员都在此严阵以待。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