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寺之始佛教名山中岳嵩山



中国作寺之始——佛教名山中岳嵩山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中岳嵩山

嵩山,夏禹时称嵩高、崇山,商汤时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东周时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嵩山山体由变质岩组成,属伏牛山脉,位于河南登封县城北10里处,东西绵延约100余里,北向可俯瞰奔流的黄河。嵩山地处中原,是佛教最早流播之地。据《嵩岳志》载,著名的寺院有13座,它们是: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龙潭寺、庐岩寺、庐岩下寺、清凉寺、龙华寺、宝林寺,竹林寺、会善寺、永泰寺、戒土,还有初祖庵、二祖庵。法王寺最为古老,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71),为“中国作寺之始”。三国时魏改称护国寺,以后又多次易名。寺位于玉柱峰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寺屡毁屡修。现寺内有清代建大殿。寺北有座密檐式砖塔,高约40余米,15层,称“法王寺塔”,据形制分析,此塔当建于盛唐。寺东侧另有三座形制较小的单层单檐式和尚墓塔,其中两座为唐塔,一座是五代或宋塔。寺为群峰环拥,旁有潺潺溪流,环境很是幽静。王守元《游法王寺》即颂此:

遥望诸峰半接天,法王寺近五云边。琳宫飘纱烟岚重,宝塔微茫紫气旋。忆昔神光谈贝叶,尚遗福地产金莲。碧萝绕户朱门静,始信僧家无俗牵。在嵩山的各座寺院中,少林寺最为著名,位于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系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为西域僧人跋陀所建,因处于少室山丛林中,故名少林。隋文帝曾改名为陟姑寺,唐太宗时又复旧名。孝昌三年(527),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传佛教大乘宗,倡导“面壁坐禅”,后被追尊为禅宗初祖,故少林寺也被推为禅宗祖庭。少林寺还是武术“少林拳”的发祥之地。相传达摩坐禅为防身心疲惫,创“心意拳”,后被发展成独特的拳路,即“少林拳”。隋末秦王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王世充,为其女至王仁则追赶,寺僧挫败王仁则,帮助秦王脱险。唐立国后,李世民曾玺书优慰,赐地40顷,水碾一具,并立碑纪念,特许建立僧兵。这件事后来被演义成“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广为流传。少林寺为七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等。寺西有塔林,现存有自唐至清千余年间的砖石墓塔200多座
,面积14000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塔林。

巍峨屹立的嵩山

永泰寺,位于太室山西麓,创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为纪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为尼,更名为永泰寺。寺内现有大雄殿、毗尼殿等,系清代建筑。塔两座,分别为唐朝和明朝所建。门前经幢两座,上刻陀罗尼经,系唐代造。寺外有唐碑一通,述寺史沿革。寺院四面群峰环峙,门前有溪涧流过,环境清幽秀丽。

会善寺及琉璃戒坛,位于积翠峰下,原为魏孝文帝避暑离宫,恭陵王舍宫为寺,孝明帝 时名闲居寺,随代改名嵩阳寺、会善寺,后毁于兵火。唐初重建寺宇,武则天曾临幸此寺,拜寺中高僧道安为国师。密教高僧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在寺中创设戒坛,俗称琉璃戒坛,是 唐代全国重要戒坛之一。五代后梁时,此寺曾一度毁废。宋初重建大殿,此后历代皆有重修


嵩岳寺,位于太室山南麓,亦是一林泉秀美的风景之区。原址为孝明帝之离宫,正光元年(520)改为寺,初名永明闲居寺。隋唐两代曾对寺院进行过大规模扩修。嵩岳寺塔为北魏时所建宝塔,砖构,密檐式,塔高40余米,15层,平面是12角形,“发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
,方丈十二,户牖数百”,至今不失其伟岸壮丽。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

作为少林寺的组成部分,还有达摩当年面壁处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巅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所建大殿,阔进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对面的钵盂峰顶,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数通。

嵩山作为一座佛教名山,自北魏以后便逐渐见闻于世,前来这里习禅受戒和巡礼的外国僧人不在少数,但由于年深月久,文献记载语焉不详,至今可考者仅有新罗僧神行、慧超和日本僧邵元3人。

嵩山高僧有:菩提达摩、慧可、僧稠、法如、普寂、元王圭、道安、一行、义净等人,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嵩山同其它名山一样,是座文化山。中国多姿多采的传统文化在此交融荟萃。
除已经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佛教文化外,中国古文化的遗传以及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也在这里蓬勃发展。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