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大觉寺:立宗传道弘禅法 举扬云门宗风



云门大觉寺:立宗传道弘禅法 举扬云门宗风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云门大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云门山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公里处,大觉禅寺座落在云门山下,为佛教禅宗云门宗的发源地。据《云门山志》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原驻锡于韶州灵树的禅宗六祖慧能第八代孙文偃,经奏准南汉王刘龚,同意移住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经历5年而创梵宇。当时“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依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在此开示法语,立宗传道,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南汉王刘龚敕赐该寺名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至北宋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鋹敕封文偃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但因为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下,所以世人习惯称它为云门寺。

云门大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云门宗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统治区内创建兴起,隆盛于两宋时期,元明以后则逐渐衰微。云门寺在经历了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的一千多年间,几经桑田沧海,都有过程度不同的修葺或重建。据《韶州府志》记载,北宋徽宗赵佶建中元年辛巳(公元1101年),僧人给资进行了小规模的重修。在明朝的几百年间,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至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公元1617年),僧人了偈、法浩、法传,先后四次重建和修葺。在清朝的几百年间,从康熙三十一年丁卯(公元1672年),至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该寺僧人及四众弟子,在邑侯、县令等的支持下,先后三次造像装金和五次修葺。到了民国,据《云门山志》记载,该寺已到了“日就倾圮,残屋颓垣,沦于榛芥,野狐山兽,踞为巢窟,凋残荒废,难于罄述”的境地。当时,年满104岁的虚云老和尚目睹这一景象,决心中兴祖庭,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冬,在当时的广东省长李汉魂等人的恭送下,由曹溪移锡云门,率众披荆斩棘,打地抛砖,更改山向,重奠地基。历九年艰苦奋战,共建成殿、堂、阁、厅、楼、寮、库、塔等共180余间,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0余亩,雕塑佛像80多尊。一时间十方僧众云集,士庶瞻礼者络绎不绝,香烟缭绕,宗风大振。

云门大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1949年解放后,虚老仍驻锡云门,领众清修,倡导农禅并重家风,弘传戒法,绍隆佛种。至1952年虚老始离开云门。1953年由虚老入室弟子佛源和尚任住持,续有建树。“文革”中,寺内经像被毁,僧人亦陆续离寺。由于年久失修,残存的殿、堂、厅、楼等摇摇欲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各级政策和海内外四众弟子都认为对云门寺庙进行修复的必要。1982年,佛源和尚自北京回广州养病期间,重礼云门祖庭,受到政府和僧众的重托和敦请,毅然接受了修复云门寺的重任。1983年4月,云门寺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一个由佛源大和尚担任总指挥的修复云门寺的工程指挥部组成了,旋即于1984年7月开始施工。经过五年的惨淡经营,至1990
年夏,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基本竣工。修复后的云门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客堂钟楼、功德堂鼓楼、伽蓝殿、延寿堂、祖师殿、禅堂和两座山门及围墙,虚云和尚纪念堂、海会塔等都盖上了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不仅比原貌更加雄伟、庄严、肃穆,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筑项目,其中主要有虚云纪念堂、舍利塔、来宾住宿小楼、汽车库、停车场、山门、佛经流通处、凉亭、桂花潭风景区及其盘旋山路等。此外、还塑造了一批大小佛像,并在大殿安装了彩陶壁画,又加固了放生池,在池上新建孝思桥等,从而使这一千年古刹,格局更加宏大,设备更加完善,以其崭新的面貌,再现于巍峨壮丽的云门山麓。总计建筑面积为:维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重建新建9800多平方米。新修的山门石牌坊高达12米,虚云和尚舍利塔高7米。新筑围墙长度516米。在此期间,先后接待海外和港、澳、台各界人士数以千计,而国内来寺朝拜或旅游的人则不可胜数;接受赞助捐赠资金100余万元,大藏经及其他佛经近2万册,大小玉佛7尊,日产面包车、农用车和15座豪华客车各1辆。

云门大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云门寺自去年秋季佛像开光之后,暮鼓晨钟,海众云集,香火绵延不断,佛事更加频繁,它已经初步实现了既是宣传宗教政策和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名胜旅游点和促进海外佛教界联谊窗口的目标。随着它同港、澳特别是台湾禅门佛侣友好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它将为推进一国两制,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云门寺下一步的计划是:要建设一座能容纳师生员工160人的佛学分院和能藏10万册书的图书馆,以及对外开放的“云门山佛教诊所”;将次第开发云门峰、云门亭、钟鼓石、雷公岭、国公岩和九仙岩等旅游点,以利游观。

总之,云门山大觉寺的现状是十分振奋人心的。它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最后我们以1986年春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亲临云门寺视察时挥毫写下的一首七律来结束本文:

古刹千年几废兴,喜瞻佛日耀云门。

殿堂坏后重重建,经像烧光渐渐增。

欣赏林泉思旧泽,饱餐菇笋感深情。

十方翘首宗风正,第一功劳在树人。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