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夜雨寺: 梵呗声里话沧桑



夜访夜雨寺: 梵呗声里话沧桑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夜雨寺(图片来源:綦江在线 摄像:綦河浪)

夜雨、龙游诸寺,历史上曾千僧云集,共弘教外别传,创造了合州史上的禅宗盛世。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沿合张公路行进的途中,已看不见县志中记载的曾经遮天蔽日的千年柏树,这是大跃进时代大炼钢铁的杰作。路旁杂货店麻将桌边目光呆滞的妇人仿佛听不清我们的汉语,“什么?艳遇寺?”一脸茫然。

从1989年起,我从北到南,自东至西,频繁游荡于佛教之中。蜀中应算是佛教最昌盛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年轻时无论唯物唯心或好淫好杀,到老一般都皈投佛门,在农历每月的朔望,都要携带子侄上庙敬香以祈福。我为此深感困惑,神教的见解两千年来实际上一直在侵袭着佛教的肌体。

我们漫无目的地向最高的山峰走去。天下名山僧占多,沿路石崖上无头菩萨的雕像就是路标。他们的头未被1958(疑为1858)年的拜上帝教徒砍掉,却被1968年的知识青年们砍掉了。

山路越来越陡峭,山色算不上美,俯瞰却可以看到静若处子的小安溪环绕一马平川的杂交稻田。“江山如此多娇”,最早是谁吟出的?是万历十五年的黑木崖兄弟,还是民国三十年的在野党主席。王晶在香港的幽默有些过头,“无数英雄竞折腰”。陶渊明呢?他只能当右派。斑剥的砂岩上,《夜雨寺记》和《将革命进行到底》正一起默默地被风化着。

我曾经在正定寒酸的县城中(地产商已改变了她的面貌了吗),参拜过临济祖师塔院,草创性的恢复无法迅速展现佛教的庄严。在彭县、在漳州,颜色艳俗的佛陀塑像前放着功德箱-此时在夜雨,我又见到这情景。黄裱纸灰随微风卷起,飞过草丛又掉下来。两本经书放在香案旁,一只什么虫正飞越照射在书面的金黄光柱……

“……识字的少,年龄偏大。”七十一岁的夏居士已在山顶坚守了九年,脸颊的皱纹如同刀刻。比起组织一个念佛团,他更关心香火的兴旺。“……去年六月十九有四千香客,今年四周小庙增多了,人也会少一些……”他笑一笑,眼睛发亮,盯着梁上某个地方,“……我们需要钱。”

雕有龙天护法的石柱仍被砌在猪舍墙下,寺里还住了十二户人,是不是舍不得离开此地的僧众转世?“……他们都不信佛。”夏居士声称仍可以挑一百三十斤米上山,笑声却还是显出了苍老。“搬迁一户下山至少需要三万,因此……”

世尊以恒顺众生之教诲垂示大乘中具信的弟子,但是时代在飞速发展……WTO,经济全球化……,农业时代的消逝,新的《百丈清规》期待着大师来修订。

阳光普照着云顶山,荒草在热风中纹丝不动,无情说法不可思议。荒芜中的夜雨寺遗址,作为一种象征存在比作为一座庙堂存在现时更为恰当。我想起南普陀巍峨的大禅堂,常悟法师站在海风中无限感慨:“……没有几个人愿入禅堂……枯燥……少供养……”香烟袅袅,大唐国内无禅师,缺乏禅的佛教令人伤感。西学东渐,满街黄色头发的中国人是否是“五四”的继承者。

老大殿的地基为整块巨石,四十年前仍被勤奋的社员开凿出一口水塘。人定胜天,可惜水仅没脚。一群北京鸭在浑浊的水中寻找什么。“要抽满水,养鱼,或许有游客喜欢,增加收入……”夏居士絮絮叨叨(一切罪中,什么最重?杀生……)。夜雨寺渺不可及,圣僧会不会仍象千年以前在一个雨夜把三千根巨木运至山顶?佛教搭台,经济唱戏。旅游业的毒素已深入心脉。挂在柱头的招牌苍白又丑陋。悉达多王子为什么不做在家居士?他不需要选举。在印度,佛教是怎么灭亡的……

“……我已申请退出,力不从心。”老人在纸上给我开药方:大黄、当归、沉香……“我会中医,至少可以养活自己”。手机不停地响,中国移动无处不在,我们该下山了。

照壁上的题刻已模糊不清,是一首诗?一首偈?陡然想起那句“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的北宋已过去近千年了……骄阳下,我想起柏林寺藏经楼前柏林夜话上回答老和尚问题的情景,想起在宝光寺舍利塔下的密殿里瞻礼舍利诵读《行愿品》时的情景,想起在西安基督教堂中听孩子们唱圣诗的情景-求你领着我,由空幻到达真实,从黑夜走向光明,从死亡进入永生……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乃至时间,都不能催灭信念,未来属于伟大的信仰。正如在未来,新的夜雨寺必将辉煌。我仿佛听到,钟声响起,维那师起腔“南无-”,晚课开始了……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