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第一寺:桑耶寺 雪域高原的梵天佛国



藏地第一寺:桑耶寺 雪域高原的梵天佛国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桑耶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曹立君)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存想寺”或“超出想象寺院”。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在佛教徒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信步而至,圆形的围墙内,大殿、佛塔,及其精巧的布局,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宛如走进了佛国梵天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孜大殿,巍峨挺拔,雄伟壮观。一层为藏式风格,二层汉唐式样,三层为印度风格。据记载,桑耶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因藏王赤松德赞创建时融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所以被称为“三样寺”。

桑耶寺转经筒(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曹立君)


桑耶寺是由寂护大师设计,赤松德赞奠基,莲花生大师主持修建的。大门左侧墙边有石碑一块。据传说为赤松德赞所立,碑上有古藏文,记录了779年藏王赤松德赞发布的一道敕令,首次正式宣布佛教为吐蕃的国教。大门门廊上的额坊上,悬有一口唐式挂钟,钟上铸有古藏文,据有关资料记载,此钟为虔诚的佛教徒赤松德赞的第三妃所献。进入大殿必从铜钟下穿过,伸手一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余音袅袅。 

乌孜大殿为桑耶寺的中心主殿,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殿高三层,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使大殿内得到充足的光线,同时外观也更加壮丽大方。据有关文献记载,“乌孜”大殿的建筑吸收了西藏、内地和印度的构筑风格。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进行绘画和雕塑。 

桑耶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曹立君)

佛像庄严,佛殿森森,酥油灯摇曳。几乎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壁面上都满饰壁画,其题材除其它寺庙常见者外,还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举重揉道”、“田径赛马”等等。其内容洋洋洒洒,蔚为壮观。“罗刹女与神猴成婚”,“第一位赞普的来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文成公主进藏”等。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鲜活地再现了场景,把人的思绪拉回了历史的深处。同时,寺院内珍藏着西藏自吐蕃王朝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贤者喜宴》中曾赞道:“此寺是难以想象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 

拾级而上,二层的汉唐建筑风格,有一种让人迷醉的感觉。朱雀大街的房檐,推拉式的窗户,檐角上挂着的铜铃,让你佛仿又置身长安。放眼四顾,周边一片宽阔,桑耶寺全景尽收眼底。四大洲,八小洲,白、红、黑、绿四塔,日、月殿,错落有致分布。满载朝圣者的汽车不断驶来,信徒们虔诚地磕头,围墙内外的两条转经道上,行人过后转经筒发出不绝于耳的“咕咕”声。闭目凝听,有一种飞升的冲动。 

桑耶寺法会(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曹立君)


据说,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欧丹达菩提寺(即飞行寺)为蓝本;也有人认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与佛教密宗“坛城”(即曼陀罗)相似。“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小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又建白、红、黑、绿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枚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建筑,为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 

桑耶寺从来不寂寞,夏、秋季节游人鼎沸,冬、春季节,朝圣者络绎不绝。据了解,桑耶寺又有“通向天堂的门户”的称谓。在藏区,很多人毕生的心愿就是去一趟桑耶寺。深冬时节,从四川、青海、昌都来的人最多,他们背着行囊,推着小车,满脸尘垢的从各地赶来,充满了喜悦和兴奋。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