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象泉河流域:沧桑信仰凄凉历史



西藏象泉河流域:沧桑信仰凄凉历史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象河流域(图片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摄影:姜曦)

象泉河流域见证着西藏古文明的传奇:璀璨的象雄文明在这里发端,迎来盛世的古格王朝却在这里神秘消失,大海般辽阔的札达土林呈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托林寺“108塔”在朝圣者虔诚的目光中傲然挺立……

象泉河又称朗钦藏布,位于西藏阿里境内,因其源头形状与象鼻相似而得此雅称。它发源于冈仁波齐神山脚下,源头海拔5300米,由大小18条河流汇集而成,全长309公里,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后汇入印度河。

象泉河最大的成就,是在札达地区冲出了一块芳草鲜美、物产丰富的肥沃土地——象泉河谷,也被称为“阿里的粮仓”。象泉河谷是阿里地区主要的农牧区,以放养藏绵羊、牦牛为主,主要种植青稞、豌豆和春小麦。

或许正是因为象泉河的恩惠,它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河”。在阿里,关于它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比如藏传佛经中就描述道:“冈仁波齐峰四周分别卧着雄狮、白象、骏马和孔雀四大神兽,它们因不忍看到阿里地区连年遭受旱灾,就从口中源源不断地喷出泉水予以解救,最后形成了现今的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这些激流流过山涧峡谷和广袤平原,汇入浩瀚的大海……”现今,关于象泉河的传说被刻在了当地许多佛寺的壁画上,供后人瞻仰。

荒原上的托林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札达土林、托林寺:静立在象泉河畔的远古忧思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尽管曾经的辉煌已成记忆,但那凄凉的美感,仍令每一个过客难以忘怀。

地理学家认为,象泉河如同一条“生命之藤”,让阿里地区充满了生机。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札达县——因为象泉河的哺育,这块被岩石环绕的蛮荒之地,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札达在藏语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是象泉河流域最著名的观景台,同时,也是阿里地区藏族民间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该地盛行的“古格旋”舞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

最能诠释札达之美的景色,是土林沟。

进入土林沟,人们会被眼前如大海一般辽阔的土林世界震慑:高耸的土林在骄阳下酷似一座座古堡和碉楼,一派苍茫而焦枯的景象。100多万年前的扎达土林是个宽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水面下沉,原先湖盆中的黄土被风雨长年累月地侵蚀和冲刷,最终形成了这片气势磅礴的天然土林雕塑群。现今的土林之下,全是密集的褶皱和沟壑,只要下一场暴雨,这条绵延30多公里的土林沟马上会变成一条“河流”,成为扎达县城的“护城河”。

穿过土林沟,“袖珍”的札达县城即刻呈现在眼前。这座小城空旷而安详,沿着光秃秃的土街一直走,很快就能看到托林广场上那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象雕塑,雕塑旁的托林寺,就是阿里地区人们的朝圣圣地。

11世纪初,托林寺由古格王益西沃主持修建,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由于当时统治者的大力兴佛,这里成为了整个阿里地区的佛教中心。完好时的托林寺由迦萨殿、白殿、十八罗汉殿、弥勒佛殿、护法神殿、阿底峡殿、仁钦桑布译师殿以及众多僧舍、佛塔林构成,规模宏大。

令人遗憾的是,几百年来,因为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托林寺昔日的恢弘格局已经很难窥见。目前,寺庙的外围沿象泉河畔仅残存着108座土质佛塔,被称为“108塔”。据当地人介绍,该寺初建时,佛塔达到了500余座,后因象泉河涨水造成坡地坍塌,大部分佛塔被毁。现今,为了挽留住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寺,1996年,托林寺已经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驻有专人维护……

清晨的阿里古格佛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间消失的神秘王国

象泉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址,不仅仅只有托林寺,而在众多遗址中,最为著名的是在札达县城18公里外的古格王朝遗址。

王朝遗址位于象泉河的南岸。一座高300多米的雅丹山体,就曾经是古格王朝的豪华宫堡。10世纪到16世纪期间,这座宫堡的规模曾不断扩大。从地面到山顶的这座大型建筑居高临下,气势雄壮巍峨。考古学家考证,整片王朝遗址的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王国依山叠砌,包括300多座房屋,300余孔窑洞以及3座10多米高的佛塔,在各庙之内,还有大量的泥塑佛像和生动的壁画。

据史料记载,古格王朝是这样建立的: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他的曾孙逃亡至阿里地区。约公元10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古格王朝以象泉河为中心,曾经鼎盛了近700年,佛教文化的发展在当时达到了巅峰。古格立国之初,鉴于吐蕃王灭佛而导致亡国的惨痛教训,古格王意西沃大兴佛教,亲自选派21名青年到克什米尔去学习佛教密宗的教法。意西沃在位期间,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国大批重要的佛教寺院。

不过,这个曾经一度兴盛和繁荣的王国,竟在距今300多年前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神秘王国的去向被称作“古格之谜”,至今仍是西藏十大秘事之一。

古格王国也就这样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关于它的灭亡有这样的说法:在1630年被拉达克王僧格南杰所灭。16世纪末叶,拉达克王利用西藏内部的混乱对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王对他家族荣誉的侮辱:古格王曾经拒绝了与其妹妹的婚事。战争整整持续了15年之久,直到葡萄牙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引起政权内部对立,僧侣们引狼入室才使强大的古格遭到灭顶之灾。

但可疑的是,从史书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破坏并不足以将古格文明销毁得如此彻底。现今的古格遗址上,仅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千人居住的大城市——这些人全都不是古格王朝的后裔。那么,曾有十万之众的古格人究竟去了哪里呢?

就此看来,古格文明和玛雅文明的消失有着同样的诡异之处。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人们只能站在昔日是绿洲,现今是戈壁和土林的象泉河畔,仰望着这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钻进那神奇的无头干尸洞中,去想象那些可能存在的“真相”……

荒原上的牛头骨(图片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摄影:姜曦)

穹隆银城迷踪:崇拜“大鹏金翅鸟”的象雄王国

与古格王朝一样湮没在象泉河流域历史中的,还有在西藏古文明里辉煌一时的象雄王国。

象雄,藏语的意思是“大鹏之地”。象雄文化是藏族文化的起源之一。据汉、藏史籍记载,象雄王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曾先后建立过多个城池。象雄是雄踞于西藏西部和北部高原的一个强大部落联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发兵将其击灭。

在历史文献中,象雄的都城被记载为“穹隆银城”。从上个世纪开始,探索者关注的目光,就开始投向象泉河上游一带规模宏大的古代遗址。其中,噶尔县境内的“穹隆银城”遗址和札达县境内的“穹隆银城”遗址让外界争议不绝:两者都是建在山体上的城堡遗址,而且都符合文献中记载的“穹隆银城”的地理条件。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象雄都城呢?学者们争议不断。

穹隆银城,“穹隆”二字按藏语的解释,是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因此,部分前去探究的考古学家推断,这里的人们,曾经崇拜神话中的大鹏金翅鸟,而真正的象雄故都必定会在许多地方体现出对大鹏鸟的崇拜。

从札达县城经达巴乡前往曲龙村,再由曲龙村西头直下象泉河到达北岸,就抵达了传说中的穹隆银城遗址。在曲龙村里,巍然屹立着一座巨大的古堡,从地形位置上看,这座古堡的特征完全符合文献记载中的地理条件。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象雄文化学者次仁加布曾认定:这座城堡就是大鹏的形象。

此外,考古专家还在这个古堡发现了堆满动物骨头的洞窑。学者推断,当时象雄王国的国教有杀生祭祀的习惯,这些骨头极有可能是祭祀仪式后留下的。同时,当地还有一个三百平方米左右的广场,几十米高的巨大建筑群如同刀削斧劈,看上去气宇非凡,应该是王宫的所在地。

不过,从现有的资料上看,象雄王国的都城至今还无法被外界确定下来,这也不得不成为象泉河流域的又一件秘事。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