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城:在遍地遗迹上与佛微笑同行



泰国大城:在遍地遗迹上与佛微笑同行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泰国大城的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锈剑)

泰国大城的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锈剑)

穿行于泰国大城的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锈剑)

佛殿中虔诚朝拜的信众(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锈剑)

泰国曼谷北面的大城建于1351年,是郑王朝的国都,前后400多年一直是亚洲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人口顶峰时达百万,海外交易频繁。1767年,缅甸入侵,大城风光顷刻荡然无存,只存留下300多座断垣残壁的寺庙。游荡在遗迹之间,古城遗留下的残缺美,像是高棉大地上的吴哥。清晨时分,你或会碰见化缘的僧人,慢慢地、静静地从街道上走过,依次接受等候多时的当地人分发的食物和糖果。受与施,都那么平淡。当太阳出来,游人增多,僧人们也就遍寻不着了。

大城为泰国故都,位于泰国中部,曼谷以北76公里的湄南河畔,面积2480平方公里。大城原名为梵文阿耸陀,或译作阿犹地亚,意为金汤城池或不可破灭之城。华人称之为大城。自从1991年12月13日以来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中。

公元1350年以来曾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直到1767年被缅甸人洗劫。市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航运发达,城墙高厚,城内多王宫寺院等古迹,共有著名佛寺7座,其中以帕司山碧佛寺最为著名,相等于曼谷的玉佛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誉为吴哥窟第二。

在三条河流(Mae Nam Lopburi, Chao Phray和Pa
Sak)争先恐后地奔向泰国湾的途中,会聚形成了大城岛,即泰国旧都,这个名称来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拉玛女神(Rama)的故乡之名。今天,一个现代化城市在神圣的废墟周围兴起。河流四周的生命生生不息,并成为居民的运输要道,浴室和厨房水槽。

大城历史悠久的庙宇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它们散布在这座曾一度辉煌的城市各处,以及环城河流沿岸。遗址分为两个区域:“岛上”遗址位于Th
Chee Kun街和Th U
Thong街西端之间的镇中心地区,最适合骑车进行观光。而“岛”遗址则在河对岸,最好是参加傍晚乘船游(250B起;通过旅馆订票)或者骑车前往参观。只有经过一些初步的指导后,才能对寺庙的宗教和历史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在大城历史研究中心可以看到翔实而专业的展品,这为欣赏这座古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讲解。还有必要购买一本小册子《Aythaya》(15B),在Wat
Phra Si Sanphet寺的售票亭有售。

在岛上

菩斯理善佩寺

是最具大城建筑特色的典范,这要归功于其三座由底至顶渐次变细成环形的钟型佛塔。自建成以来至15世纪中期,此地都作为皇宫,之后则改为寺庙。虽然四周的场地得到悉心的照料,但是这些努力并不能掩盖战争和时间对其的摧残。周围建筑的橙色砖块已经裸露,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倾斜。这个建筑群曾经还包括一座16米高的站立式佛像,其表面覆盖着250公斤黄金,不过后来缅甸入侵者将佛像熔化了。

门票:30B

邻近的孟扣波琵寺大殿供奉着一尊巨大的坐式青铜佛像,这是泰国最大的佛像。

玛哈泰寺(门票30B)的高棉式佛塔是大城内最早建成的高棉式佛塔之一。被触角一样的树根所环抱的佛像头部是大城标志性的形象之一。

岛外

三宝宫寺(门票30B)主殿内供奉着一尊19米高的坐佛,据传闻,在缅甸入侵者洗劫大城时,它流下了眼泪。这座寺庙为纪念中国航海家郑和而建,每到周末,这里就挤满了从曼谷前来朝觐的佛教徒,他们花钱购买藏红色的布条,然后根据仪式,披盖于佛像之上。

柴瓦塔娜兰寺曾经是大城一处荒废的废墟,荒草丛中排列着庄严但残败的佛像。今天,粗糙的修复工程(凭借着现代水泥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一列逼真而簇新的佛像。不过,这座庙宇依旧是那么迷人,在日落余晖中,更是理想的拍摄对象。

金山塔坐落于市区西北部,这里的视野非常广阔,放眼望去,地势平坦的乡间尽收眼底。也位于北面的大象围场,这里是过去每年围猎野象时所使用的木制围场的修复版。东南面是Wat
Yai
Chai寺,这里有一座巨大的佛塔废墟,与周围当代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