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母亲依树建塔 弟子依塔建寺



塔尔寺:母亲依树建塔 弟子依塔建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青海塔尔寺(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650年前,青海湟水中游的鲁沙尔镇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草滩,但这里水草丰美,绿色无边,是放牧的好地方。元朝至正十七年,即公元1357年10月10日,一名婴儿诞生在这里的一个藏族牧民之家。母亲香萨阿切生下孩子后,剪断脐带,把血滴在地上,后来,就在这个滴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

这个名叫罗桑智华的孩子长大后,进藏学习佛教,他勤学精进,振兴戒律,后来开创了影响深远广博的格鲁派,由于他常带黄帽子,所以他的教派又称黄帽派或称黄教,是当今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

当他在西藏勤学佛法之时,他的母亲却在家乡天天盼着他回家。他写信安慰母亲,让她绕白旃檀树修一座塔,“见塔如晤儿面”。于是,母亲以白旃檀树和儿子寄来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取名“莲聚塔”。后来,儿子的信徒依塔建寺,因为先有塔后有寺,故称“塔尔寺”。而这个儿子成为一代宗师后,后人尊称他“宗喀巴”,藏语意思就是湟水边人。

与宁静安详的瞿昙寺相比,塔尔寺显得异常的热闹。

塔尔寺大经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塔尔寺,又称作金瓦寺、塔儿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鲁沙尔意即“湟中”)西南隅的莲花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其它5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1961年,该寺成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占地600余亩的塔尔寺,主要建筑有9300余间(座),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这些建筑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高低错落,交相辉映。这座以大金瓦寺为中心的庞大建筑群,是历经几百年而建成的。

宗喀巴的母亲建“莲聚塔”之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黄教信徒仁钦宗哲坚赞为纪念宗喀巴的诞生地,在塔前建立了一座小寺。起初只有十余僧人,后来逐渐发展到四五十人。万历五年(1577),他又建立了一座弥勒佛殿,塑了一尊弥勒佛像,称为“古本香巴”,“香巴”即弥勒佛之意。这可说是塔尔寺正式建寺的开始。

万历十一年,申中族昂锁从海南仰华寺迎请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寺。达赖嘱咐当时的寺院主持人宗哲坚赞桑布和施主们扩充寺院。寺院僧人各建住所,发展迅速,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并于每年正月建立庙会。自此,佛殿逐年增加,塔尔寺初具规模。

塔尔寺大银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世达赖云丹嘉错从蒙古去西藏,路过塔尔寺,当时,寺院附近居住的藏族有六个部落,四世达赖见寺院与民间村庄杂处,僧俗不分,乃任命当时的寺院主持人鄂赛尔嘉错为第一任法台,嘱其分离僧俗,整饬教规。这是塔尔寺有法台的开始。万历四十年正月庙会时,建立了“参尼扎仓”,即显宗学经部门,开始了寺中的讲学制度。崇祯二年(1629)修建了三十六柱的大经堂,此后得青海蒙、藏土司、千户、百户等屡次布施,寺院更渐次扩充,宗喀巴的纪念塔也由琉璃塔改修成了银塔。清顺治六年(1649)成立了“居巴扎仓”,即密宗学经部门。康熙五十年(1711)成立了“曼巴扎仓”,即医学部门。同年,青海蒙古王公额尔德尼布施黄金一千三百两、白银一万余两,改修大金瓦殿的屋顶为鎏金铜瓦。乾隆五年(1740)藏王颇罗鼐布施巨款重修大金瓦殿,并安装了殿脊的金鹿、金轮、金幢等饰物。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造了寺前的如意宝塔。嘉庆七年(1802)重修护法神殿,换上鎏金铜瓦,形成了今日的小金瓦殿。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建立“丁科扎仓”,即天文历算部门。经过几百年的扩建和修建,塔尔寺才逐步形成了今天拥有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和僧舍的庞大的寺庙建筑群。

无论从东山门、西山门还是从正门跨进塔尔寺,首先看到的都是位于寺前广场的八宝如意塔。据说,这八座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这8座塔分别是:1。莲聚塔,藏语称八邦。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7步,步步生莲花之意。2.四谛塔,藏语称扎西果莽。纪念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宣讲四谛要义。3。和平塔,藏语称彦敦。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众争论。4。菩提塔,藏语称香趣。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正觉。5。神变塔,藏语称穷处。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6。降凡塔,藏语称拉播。纪念释迦牟尼重返人间超度众生。7。胜利塔,藏语称南结。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8.涅槃塔,藏语称娘德。纪念释迦牟尼圆寂。 据说,塔尔寺的这8座塔内埋着该寺历代高僧的衣冠,因此,各地信徒常来这里绕塔参拜,虔诚有加。

八宝如意塔旁,是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的小金瓦寺,又叫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该寺大殿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小金瓦寺的看点主要是壁画和动物标本。

小金瓦寺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

塔尔寺善逝八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小金瓦寺二楼回廊上,陈列着一些动物标本,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班禅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00公里的路程一天一夜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

祈寿殿又叫花寺,是一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寺墙上有两幅砖雕,左边是“鹿鹤同春”,右边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走进祈寿殿,会看到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因此这块石头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非常珍贵。院子里种满了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达赖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

祈寿殿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居中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我们汉地佛教寺庙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远。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佛祖的胁侍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释迦牟尼像前,还有三尊小佛像,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