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古迹仙游寺 寺里寺外话古今



隋唐古迹仙游寺 寺里寺外话古今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秋高气爽,我和朋友一行10人,驱车西行,专程去参观镶嵌在黑河边上的明珠——仙游寺。仙游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南约17公里处的黑水峪中,被誉为黑河明珠。
汽车穿周至县城南行,至马召,沿环山公路而上,至东岭,可以鸟瞰仙游寺的全景。仙游寺位于黑河南岸,坐南向北,后有狮山坐镇,前有象岭、东岭把守,清澈见底的黑河水从寺前流过,群山环抱,一水中流,气象清幽,真是一块仙境宝地。
仙游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原为隋文帝杨坚的避暑行宫,赐额“仙游宫”。后因隋文帝笃信佛教,仁寿年间,改宫为寺。从此,仙游寺僧侣云集,佛事鼎盛。1000多年,仙游寺虽几度沧桑兴衰,然佛事活动衰而不绝,一直延续至今。
隋文帝为什么选这里建宫,又赐名“仙游宫”?溯其源,得感谢周穆王、秦穆公之女弄玉和东汉马融。《穆天子传》记载;“穆王西征犬戎时,曾休于玄地(即仙游潭)之上,奏广乐生日。”《周至县志》载:“玉女洞在仙游潭北,秦弄玉吹箫于此。”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在此吹箫,成仙升天。《元和郡县志》载:“马融读书台在周至县。”《周至县志》载:“马融石室在芒谷石洞(黑水峪玉女洞)前。”《仙境志》载:“东汉马融从挚恂曾学于此。”由此可见,早在隋文帝建宫之前,这里已是风光清幽、修真养性之胜境了。


仙游寺建成之后,曾红火了几百年,除了香客信士,更受文人墨客垂青。如唐代画家吴道子,诗人卢纶、岑参、王勃、白居易、李商隐,宋代诗人苏轼、章惇,明清诗人王九恩、秦简王、朱诚泳等都在这儿留下佳作。白居易传世作品《长恨歌》,就是他做周至县尉时,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在仙游寺饮酒时,欣然命笔而成。近年,周至人经过许多周折,搜集到毛泽东手书《长恨歌》,镌刻于石。现诗碑立于寺内大殿前。
到唐末和北周时,因战乱和尊道之风盛行,仙游寺曾衰败一阵。宋代嘉祐年间恢复佛教活动,到了明代,桑加巴住持在明英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仙游寺又多次经修葺扩建,重殿耸塔,亭台楼堂,一片宏伟壮丽建筑,香烟飘渺,钟声绕耳。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历经风霜、全身剥蚀的七级法王塔,还有一座大雄宝殿、几间厢房、几通石碑。
法王塔为隋文帝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为安置佛舍利而建,是目前我国唯一存在的一座隋代砖塔。法王塔历经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耸挺立,实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一个奇迹。这座塔是隋文帝诏令建造而又经过唐代重修的。关于隋文帝杨坚,由于他代周自立是“以下犯上”,而且不悦诗书,所以传统的史家对他有一种文化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他的江山也不是打来的,后代喜欢英雄的老百姓对他也所知不多,甚至他的儿子杨广的知名度也要远远超过他。原因是杨坚针对北周末年“刑政苛酷,群心崩骇”(《隋书》卷一)的局面,大崇惠政,躬履节俭。与以前的多数帝王都不一样,他是以佛法的宽容精神为旗帜而收揽天下人心的。杨坚一反北周灭佛的政策,大兴佛教。结果不足10年,民众归心,天下大治,户口滋盛,仓库盈积,结束了300年来的割据战乱,全国复归一统,为盛唐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隋文帝如何以佛法的精神治理国家?这座法王塔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据。


站在塔下,仰望着被斜阳直射而发出耀眼光芒的塔身,透过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雪浸蚀而斑斑驳驳的砖缝,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那幢幡缤纷眩目浮空的场面,听到了那梵呗赞响钟鼓訇然的声音……

【头条】:又是一年“燃灯节”普宁寺举行燃灯万供法会

【观点】: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

【禅茶一味】:宋·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

【素食】:素食主义者科学吃素保健康

【朝圣】:游记:隋唐古迹仙游寺 寺里寺外话古今

【佛艺】:贺兰秋韵:拜寺口双塔

【一日禅】:收藏美好,便拥有快乐

【觉悟】: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众生】:探秘北宋公主们的出家热

【心灵物语】:从蚌病生珠懂得因祸得福

【图片】:圆行法师:达摩禅画的精彩瞬间

【书店】:《黄帝内经使用手册》—北京最贵中医的长生绝学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