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名刹靖安宝峰寺 几度兴衰的马祖道场



石门名刹靖安宝峰寺 几度兴衰的马祖道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宝峰寺(图片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以北20公里的宝峰镇宝珠峰下、泐潭之滨。初名为“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座落在石门山内,故有“石门古刹”之称。该寺为江南著名古刹,向来在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地享有盛名。

唐大中四年(850年)宣宗赐“宝峰”匾额,遂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宝峰寺周围层峦叠嶂、危崖壁立、树木葱茏、山川回合。寺后七岭奔来,左右两峰环抱,俗称“九龙聚会”之地,气势灵奇、环境清幽。与宝峰寺历史有关的著名人物是马祖。

马祖,中国佛教著名禅师,俗名马,僧名道一。他根据六祖慧能的主张,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假求外,宣扬“自心是佛”,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年)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唐贞元四年(788年)二月初一,马祖圆寂,世寿八十,弟子奉灵骨归寺于建昌石门山泐潭等。贞元七年(791年),左仆射德尔奉德宗圣旨来为马祖建舍得塔。唐宪宗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

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历尽沧桑。“文革”中,香火中断。1992年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真如寺方丈一诚禅师倡议修复宝峰寺,得到靖安县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1993年开始兴工重建。一诚禅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也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宝峰寺在修建过程中,海内外诸山长老、十方大德、檀越信士、四众弟子,随缘解囊,鼎力襄助。全县上下,有关部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因而各项工程进行顺利,很快完成。

宝峰寺整个建筑格局严格按照佛教寺庙的定式,寺门朝南,建有高达13米的仿古牌坊,额枋正中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的“马祖道场”四个大字。牌坊前有一处呈半月形放生池,池南建有九龙壁一座,用青石雕制而成,造型古朴,与牌坊交相辉映。进入牌坊后,向西行数十步,在南北纵向的一条中轴线有正殿四重:一进为山门殿,单层翘角,门楣上镌有“宝峰禅寺”四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二进为天王殿,两侧有虚怀楼、云海楼;三进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面积1100平方米,双重复檐,檐下斗拱密致。歇山式屋顶,覆盖黄琉璃瓦,翼角悬铃,随风作响。殿内正中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像,高13米,全身贴金,庄严如法。龛后塑有观音海岛,大殿四壁塑有五百罗汉,起伏坐卧、喜怒哀乐、形态逼真、服饰鲜艳、富有艺术美感,全国少见;四进为法堂、藏经楼,为两层阁楼,建于高处,登楼凭眺,全寺殿堂历历在目。正殿两边有厢房、配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东侧自南北,依次为钟楼、客房、功德堂、伽蓝殿、斋堂、上客堂、影堂。外侧与之平等的有内客堂、祖堂、韦驮殿、学戒楼、方丈室。其外侧有禅堂。总建筑面积有一万余平方米,整个殿宇布局为长方形,所有殿堂与厢房均建有游廊,在雨天绕殿一周不致湿鞋。

寺内珍贵文物为马祖塔,始建于唐朝中期,宋代重建,为马祖舍利处,全称为“宝峰马祖--大寂禅师舍利之塔”,并建有一石亭,护罩塔身,曾于1957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塔被毁,亭尚存。1993年,马祖塔重建。全部采用从山东运来的汉白玉构建。塔高4.5米,底层为正方形须弥座造型,塔身是正方形,正面碑石上刻有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马祖道一大寂禅师舍利之塔”。东西两面的碑石上,分别刻有唐朝权德舆和当代一诚禅师所撰写塔铭。塔亭以花冈石为原料,六柱六角宝盖式造型,用石板覆盖,檐首六角均有昂首龙头状饰物。

寺内古柏参天,树木成荫,花圃星罗棋布,形成园林式寺庙。近年来江西佛学院就办在此处,培养了不少佛门弟子,成为江西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一。此外,全国各寺和香港、台湾、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色列、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地僧侣、居士、游客纷纷前来礼佛、参观,已成为弘扬佛法道场,游览观光胜地。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