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泓寺:走进佛地洞天 顿悟此生



石泓寺:走进佛地洞天 顿悟此生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石泓寺(图片来源:西部网)

石泓寺,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65公里处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寺藏深山,只一条狭窄盘山公路与外界连通。寺周森林茂密,寺前河水蜿蜒,寺内有陕北四大石窟之一。

我们一行于春夜探访,记得下车那刻,黑夜如无边大幕,将石泓寺与我等一同包裹。远远近近寥落的灯光,仿佛久远的诉说,有缘人方可意会一二。寺庙本属大众,你看你的,我看我的,都有些感怀。而那些隐藏在古寺背后的细节,就与个人经历、性情或悟性相连,可以潜入各自心灵,继而表露于文字。

石泓寺,有人见“罕见与久远”。

寺庙建于东西长约七十米的山崖上,景丽,境幽,是佛门弟子修行的风水宝地。古寺的檐瓦画廊上,时光和积尘一堆就是千年:寺内有大小七个洞窟,开凿年代最早为隋大业二年,后在唐、宋、金、明、清各朝均有雕凿,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雕刻艺术。正如碑文所述“石泓寺远观者丛林山岩,近视者佛地洞天”,堪称我国历史、文化、宗教,特别是雕塑艺术的一个标本性资料。

石泓寺的佛教造像(图片来源:西部网)

石泓寺,有人见“庄严与大美”。

石泓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六号窟,窟高5.4米、宽10.3米、深10.7米,为正方形。中央有基坛,坛四角各有方形大石柱,上承窟顶。坛中释迦牟尼佛,高1.86米,座高就达1.59米。头端螺髻,两耳下垂,右手抚膝,左手放在小腹前,身着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且袒胸,下着大裙,双目微闭,善貌庄严之状,邪不可侵之势。二位弟子是迦叶、阿难,迦叶高1.62米,阿难高1.74米,分立两旁,双手合十做祈祷状,谦恭、静气。

石柱上,大小造像共1331尊。两侧前柱北面刻菩萨坐像一尊,作闭目深思状,两手相交于腹前。东侧后柱北面,分三段雕罗汉像十尊,或盘坐,或斜倚,有的谈话,有的沉思,神态逼真。两侧后柱南面刻菩萨像一尊,跷右足坐于山岩间,神态自然,雕工精美。窟内雕像,大部分都是塑妆彩绘,颇为壮观。就是四桩及窟壁刻的小佛像,也是排列有序,神态各异,遥相呼应。雕刻刀法也极为细腻,比例准确,衣纹线条均流畅舒适。

佛像历经千载磨砺,汲取了多少日月风雨的力量与精华,接受了多少善男信女的参拜与祈祷?佛之大美,原本静默、安详、庄严,无需唱念做打,无需丹青渲染,无需起承转合……

石泓寺的佛教造像(图片来源:西部网)

愚钝如我,但见石泓寺“凡朴工匠”。

进殿,我便敛容肃穆;阅毕,更是心潮起伏。心中有许多不解:工匠本与你我一样,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凡众,他们是否于青壮年时就一直闭守寺中?是征用,还是招募?是自愿,还是押解?已无从得知,史上也未曾记录。

日有沉、月有升;寒会来、暑亦往。工匠是否不知冷暖,不识春秋?千百年间,皓首穷经的设计,叮叮咚咚的凿声,无数次重复的精细动作……如一道浅浅墨痕,已然消失于历史册页间。他们对佛的崇拜、对美的渴求究竟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隐去个人的苦痛得失,在历经种种困苦之后,最终把自己领到痴迷的境地,造就这深山古寺的一大奇迹?

当然,这些精美绝伦、堪称奇迹的佛像雕塑留存下来,就是上天对勤勉、执著、虔诚的工匠最慈悲的恩宠,也是对后来者最为清晰的开示。

石泓寺的佛教造像(图片来源:西部网)

人,到庄严界,顿生悟心。

光阴去了,唯你还在——石泓寺石窟。满院佛雕上,虽满是凋落的时光、过往的故事。于我,还是不期的巨大惊喜:为往者静穆匠心、高超工艺、坚忍意志而深深震撼,继之以心灵膜拜:为技如此,为文、为人也应如此。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