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圣地雾中山:贝叶经南传第一站



失落的圣地雾中山:贝叶经南传第一站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雾中山(图片来源:乐途旅游)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佛祖贝叶经南传首地、古佛弥陀的道场……雾中山,古时又称大光明山,曾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一处佛教圣地。千年间,雾中山从“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绝无杂居的寺庙,僧众达几千人”,到如今因佛寺遗迹众多而被称为“中国佛教圆明园”,昔日盛景早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湮没,只留盛名犹在耳畔。

昨日,记者前往大邑县雾山乡探寻这一曾经的佛教圣地。

开化寺 我国第二座佛寺

雾中山坐落于大邑县斜江上游,虾口河和头道河蜿蜒而下,在两河口汇合为雾山河。开车溯雾山河而上,通往雾中山的道路在2011年特大洪涝灾害中严重受损。如今,从鹤鸣山至雾山乡老街段已修复,但从一碗水至接王寺路况较差。

川西坝子正浓的春色还未完全沁入雾中山,在山谷中前行,掩映在竹林中的农舍,星星点点的油菜花,粉白色的樱桃花在车窗外飞逝而过。突然一大片红砖楼房闯入眼帘,据当地居民介绍,1969年,一个制造光学仪器的国有大厂从长春搬到山脚的雾山乡,上世纪80年代搬走后,许多苏式风格的厂房、办公楼和职工宿舍便遗留在这深山之中,沿着雾山河绵延数里,从而给这座佛教名山增添了一丝别样风情。

越往深处行,越见峰峦叠嶂,沟谷交错。路的尽头,是雾中山中麓的开化寺。开化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座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比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晚6年,也是佛教南传的第一座寺庙。

当年的寺庙建筑早已不在,两头明代的石狮子和名叫“硚狮坪”的石牌坊保存完好,牌坊上还可依稀辨认出“大明万历六年”等字样。而不远处的天国名山坊在“512”地震后,仅剩两个石柱依然矗立,斑驳的柱面上刻有明代状元杨升庵所书的两副楹联:春水夏云,秋月冬风,宝地占四时之景。西瞿东胜,北庐南瞻,京天统万法之宗。

明月寺 一僧一寺一池

顺着开化寺后陡峭的山间小道一路往上,经过只剩一座石雕佛像的石佛寺,两三分钟之后便抵达了明月寺。明月寺位于一处平台上,背后是最高峰蓥华顶。

“东汉时这里叫龙王殿,蜀汉时改叫七佛禅院,明月寺是3年前我来这里后重新取的名字,因为这里的明月池嘛。”明月寺唯一的僧人寂慈法师指了指寺庙前那一池被树林环抱的清水,这池水干旱不涸、降水不溢,流传有很多传说,被称为雾中山最为神奇的景观。

“有游客来,我这里可以提供开水,但是要吃饭就得自己动手做了。”寂慈法师笑着说,平时吃的米都是下山买,菜就自己种。如今的明月寺只有5间房,寂慈法师在寺院背后辟出了一块菜地,而菜地中还有四个整齐排列、似乎没有变过位置的雕着盘龙的石柱基,当年的庙宇殿堂都只能凭借这些去想象。

从上山到下山,散存的石阶、古碑、石坊、照壁、佛像等古迹随处可见,禅林之盛可想而知。据《四川通志》载: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印度高僧来雾中山建大光明普照禅寺传播佛教。到明代,赦赐额天国山开化寺,因有当时的朝廷支持和历代高僧宏扬,雾中山佛教于明代达极盛时期,时僧众数千人,以开化寺为总持,有48庵、180寺,盛况空前。明末清初,众多寺庙毁于战乱,雾中山佛教从此衰微。据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资料,雾中山古建筑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

山风吹过,树影婆娑,雾山古寺,神秘传说……似乎都在默默地述说着历史。

自驾指南

从成温邛高速大邑南出口下,沿工业大道—南苑大道—大双路行驶至鹤鸣乡“道源圣城”处右转,进入半雾路后沿雾山河一直行驶可到开化寺。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