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禅寺圣祚绵远 禅宗僧璨驻锡之地



三祖禅寺圣祚绵远 禅宗僧璨驻锡之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远眺三祖禅寺(图片来源:三祖禅寺)

三祖禅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天柱山上,南朝时属庐江郡。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尤以梁武帝时期为最盛。三祖禅寺即在此时开山建刹。禅宗三祖寺又名乾元禅寺,始建于公元505年,为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山谷寺。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并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称三祖寺。

禅宗三祖驻锡山谷寺

齐梁之交,达摩法师渡海将禅法带到中国,被誉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与梁武帝萧衍应对不契,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断臂求法”,达摩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给慧可,慧可因此被尊为中国禅宗二祖。北齐天保初年(公元550年)有一居士,不言姓氏,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处请开示佛法,二祖赐名僧璨。是年的3月18日,僧璨在光福寺受足具戒。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今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之久,后接衣钵,是为禅宗三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今三祖禅寺),公开弘扬禅法。

在禅宗发展历史上,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禅宗初祖达摩在南朝时将禅法带到了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是有信有修。他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著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法门。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信心铭》以诗体写成,一百四十六句,四字一句,五百四十八个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僧璨大师《信心铭》是禅宗祖师的第一部经典,字字有声,句句铿锵。宋代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璨公信心铭》一诗中赞曰:“沔被有流,载浮载沉。为文以济,一壶千全。法譬则水,穷之弥深。璨公所传,等观初心。”这是对《信心铭》的肯定与颂扬。有人称《信心铭》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部经典,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因三祖而得名“三祖禅寺”

在山谷寺的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个三祖僧璨为四祖道信解缚的“公案”。

佛教典籍记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沙弥道信来到皖公山山谷寺,礼谒三祖僧璨,求曰:“愿和尚慈悲,为我解缚。”三祖问:“是谁将你缚住了?”道信答:“无人缚我。”三祖僧璨大师又问:“既无人缚你,那你又求何解缚?”道信闻言大悟,后又随三祖修学九载,接法是为禅宗四祖。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三祖大师说法时合掌立化。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的遗骨火化,得到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为其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三祖的塑像放置于塔的底层。

唐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后来,寺院和塔多次被毁和重修。现在的塔,塔宫里珍藏有三祖百颗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宝塔为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为5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4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三祖禅寺变迁

北宋时期,三祖禅寺的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舒州山民柯萼遇一老僧指点,于万岁山(今天柱山风景区的玉镜山)古松下掘一石篆,上镌南梁高僧、三祖禅寺开山祖师宝志手书“圣祚绵远”四字,进呈于朝。太宗赵光义为此石篆取名“瑞石”,并遣使至舒州三祖禅寺,颁诏臻谢,谥宝志名“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

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三月,为给仁宗赵祯增寿,朝廷选舒州三祖禅寺为道场,建“资寿宝塔”一座,并赐佛牙舍利,监藏于塔座之下。同期,三祖禅寺也高僧辈出,宗风大振。时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誉。

此后,三祖禅寺几经损毁,历经沧桑磨难。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寺院被毁,直至明朝中叶,方得以重建,史称中兴。明末再毁,整个清朝时期乃至民国,仅得以维持香灯不灭,呈衰败状态。

1979年后,历经近30年的建设,寺院整体结构得以逐步恢复。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