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德寺:晨钟起处听早课



日本京都大德寺:晨钟起处听早课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红叶(图片来源:资料图)

京都很慢。寺庙的时光很慢,晨钟暮鼓,山门庭院,枯木山水,一沙一世界。街上的时光很慢,街巷多小小窄窄,房间都不高,平平的,可以看出很远,难忘那天在哲学小道漫步的时光,短短的路途,有流水相伴,各种可爱的咖啡馆、手信店铺还有一路的寺庙,可以逛个半天时光。

闻香、茶道、花道、和服穿着体验、歌舞伎服装穿着体验;可以乘古老的人力车逛老城,也可以自己骑辆单车悠闲竹林山中,还可以去各个传统庭院亲身体验坐禅会。

于我,最为难忘的则是参加寺庙清晨的早课。4
点半起床,5
点的清晨赶往寺庙,在庭院里和老禅师一起诵经,而后移步茶室一茶一味,听老禅师说人生、说生活平常事,还有幸观看了常人看不到的寺庙一隅的几百年的古茶室,简单清寂美。两个小时的诵经课程,却会是一辈子的记忆!

日本京都大德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天刚露鱼肚白,我们从酒店出发,坐着小车沿着河畔弯曲的小山路向市区的大德寺进发,参加寺庙里的早课去。“京都是日本禅宗的中心,近20
年来,越来越多的禅宗寺庙开始让外国人参加坐禅。”我入住的虹夕诺雅也可以帮忙安排寺庙的坐禅体验,不过我要体验更为独特的:参加寺庙的早课,跟着禅师一起读经文,而后体验抹茶茶道的一茶一味。4
点半起床,5 点出发,6
点左右到达大德寺。清晨的京都更为寂静,街道上行人寥寥,路灯还都亮着。大德寺建于1319
年,建有21
座塔,有茶室、日本庭园、隔扇画等许多史迹和文化遗产,是洛北规模最大的寺院。著名的一休大师也曾以80
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丰臣秀吉曾在大德寺内举行织田信长的葬礼。

跨入大德寺寺门,便进入了一个寂静、庄严的世界。古朴的木建筑群,延伸的鹅卵石路,挺拔的苍松。大德寺内唐门、使门、三门、佛殿和法堂林立,其中大德寺本坊每年数日定期开放。寺内尚有大仙院、龙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

我们的早课在瑞峰院的独坐庭。拖鞋,踩着木地板,左拐直走就看见了独坐庭。禅师已经在法堂里等着我们了。法堂也是木地板,四周是水墨风景画的木隔扇,两旁备有两列草席,而门口则向着庭院的一沙一世界,还有苍松、枯木山水。

日本京都大德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互相弯腰敬礼问候,我们就在入口的左侧草席盘腿而坐。因为时间大概半个多小时,禅师示意我们可随意变化舒服的坐姿,不必太拘泥,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了。同行的两个美国朋友因为平常在家就常做瑜伽,盘腿对他们来说倒是轻松的事。拿起席边已经安放好的“禅宗日课圣典”,我们跟着禅师开始朗读经文。读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都是繁体汉字,边上也都标有平假名,这对日语专业毕业的我来说倒是容易的事,但经文毕竟比较深奥,开始读起来就显吃力了。禅师他们基本上该是倒背如流了吧!

我要很认真地看着每一字,刚开始会断断续续,有时还会漏掉一段,或者都不知道读到哪了,还好有边上的日本朋友会给我指示,她已经来过好多次了,所以经验丰富。另外,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呼吸,禅师他们基本上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似乎不需要什么停顿,我也是到后来才慢慢调整过来。慢慢地,跟上后,就发现其中经文的韵律,有点诗经的美感,也慢慢理解经文的含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法堂里,只有我们朗朗的读经声。

大概半小时,读经完毕,我们随禅师移步一旁的茶室。茶室不大,榻榻米5
块,禅师和我们分坐其中的三块,中间留给了烧水的炉,而靠墙的一边,则是一瓶花和一个写着“悠然见南山”的画幅。

日本京都的植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大德寺则是日本茶道的一个阑珊之地,大德寺的最繁盛时期,丰臣秀吉以及追随他的将军们也常来寺里参禅,大德寺成立了类似于现在茶道沙龙的文化圈。在当时很杰出的人物有石田三成、黑田长政、浅野幸长、小早川隆井、大友宗麟、小堀远州等,而最著名的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也是其中一员。16 世纪末,正是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这不是禅师告诉我的,是我后来了解到的。那天早上,我只是静静看着禅师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递茶到我们面前,我们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茶间,我们聊京都,聊美国,聊中国,但都是平常生活事,不知怎的,却异常感动,记得美籍日本女人盈眶的泪水。

“日常茶饭事”,本就是日本茶道的基础,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后来留下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就是茶的最高境界。“喝茶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京都清晨,那一堂寺庙早课,是我所有旅行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