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朴:藏传佛教著名的隐修地



青朴:藏传佛教著名的隐修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青朴山和桑耶寺一样,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图片来源:资料图)

青朴山和桑耶寺一样,是藏传佛教的圣地,甚至可以说两者是一体的,在藏族同胞当中有这样的说法:到桑耶而不去青朴,就不算到过桑耶。

黎明时分,我跟随一辆从桑耶寺出发的大卡车一路颠簸,在天光放亮之前来到了青朴的半山腰。一路上车灯照耀的前方能看到一些徒步上山的朝圣者。车停在了一块少有的平地上,前面的路只能徒步了。黑暗中,抬头仰望,眼前便是曾经想象了许久的青朴山。

这是一个坡度很陡的山谷,在黎明前的微曦中,可以隐约看到最高处的一座经堂和一座雪白的佛塔,微弱的灯火明明灭灭,悬挂在两个山头的经幡在微风中飘扬,一切都那么神秘,吸引着我去努力靠近她。我跟随着朝圣的藏族同胞往山上爬去,背包很重,坡度又陡,我有些吃力,可正当我不断要求自己坚持、坚持的那一刻,一转弯却发现了一座佛殿——温扎寺到了。我把背包卸下,站在寺前眺望远方:雅鲁藏布江宽阔的网状河道就在眼前的薄雾之中,而青朴右侧的山脉一直向南延伸,它的尽头就是桑耶寺旁的海布日神山。

“朴”是藏语山沟上部的意思,而历史上这里曾是青氏家族的领地,“青朴”因此得名。但是,这个名字却包裹着太多的人和事——这个三面环山的河谷就是一个宽阔的胸膛,曾经承载了藏传佛教萌芽的种子和复兴的薪火。

青朴的历史也许要从温扎寺的佛殿说起。佛殿并不很大,一个简单的经堂也就能容纳二三十个比丘尼集体诵经。经堂往里是一间佛堂,三面墙下供奉着神龛,神龛下是数排大小不一的酥油灯。殿内十分幽暗,但借着酥油灯的光芒,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大殿外墙新刷成赭红色,却难以掩盖它的破旧,西侧墙体已经明显倾斜,唯有屋顶的金羊和铜鼓在初升的太阳下熠熠生辉。

温扎寺的全称是“温扎那热祖拉康”,“拉康”是藏语的“神殿”之意,规模较大、设置完备的才叫“祖拉康”。公元7世纪末,当佛教还未在藏地立足之前,娶了唐朝金城公主的藏王赤德祖赞,曾派遣使臣前往冈底斯山,试图迎请正在那里静修的佛密和佛寂两位印度大师来藏地弘法。结果据五世达赖所著《西藏王臣记》记载:“二师迎而未至,使者仅熟读五部大乘经典,归后写成五大卷函,王为之修建五寺而供之。”而历史上的青朴寺就是供奉佛教经典的五寺之一,也就是现在温扎寺的前身。

相传,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和“七觉士”(西藏佛教用语,指第一批随印度僧人寂护出家的7名藏族僧人)等高僧大德都曾经在青朴隐居修行,随后不断有信徒来这里修身悟法,青朴逐渐成为藏传佛教最著名的隐修地,藏族同胞认为莲花生大师就是青朴修行地的开辟者。

据史料记载,原来的温扎寺面积达600多平方米,佛殿高3层。1300多年过去了,曾经辉煌的金殿早就被历史尘封,仅仅遗留在人们的传说当中。“文革”时期,温扎寺最后的遗迹更是被夷为平地。如今的佛殿仅存一层,是从1989年起逐渐修复的,但规模已经无法和当年相比。

温扎寺在上世纪初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是尼寺,1995年按照旧制恢复,成为山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尼寺。

青朴的阳光要在9点以后才能洒进山谷,虽然气温总是在摄氏零度以下,可当阳光倏忽间来到,一股暖流立刻挥去青藏高原带来的寒冷与畏惧。这时,山谷里活了起来——温扎寺的比丘尼们在僧舍与佛堂间穿梭往来;朝圣的人们一拨一拨从山下来,又往山上去,也有的一家人在佛堂前围坐,向寺里要些开水吃些糌粑或者方便面;几位年迈的比丘尼则佝偻着身躯,手持经筒围着佛堂不停地转经,那转动的经筒被磨得锃亮,不时把阳光反射到我的眼中。

比丘尼们的僧房散落在温扎寺的佛堂两边,都是一间房外带一个小院子的结构,年轻的多是两人同住,稍稍年长一些的往往一人独居。这些房子都是她们来到青朴的时候自己亲手或者由家人帮助建造的——在青朴的每一个修行者都是这样。现在,温扎寺还有200多名修行者,糌粑、酥油和泉水是她们主要的生活给养。在山上漫步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前来送青稞和酥油的藏族同胞。在他们眼里,修行者是受人尊敬的,供养她们就是为自己修功德。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