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寺:进士报恩建寺 高僧打坐退敌



七塔寺:进士报恩建寺 高僧打坐退敌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图片来源:宁波新闻网 摄影:龚国荣)

在繁华喧闹的百丈路中段,有一座门前立着七尊舍利石塔的寺庙,这就是宁波人俗称的“七塔寺”。《鄞县通志》上称:“宁波自唐、宋二朝起建造寺庙众多,旧时城区有七塔、观宗、延庆、白衣、观音、万寿、寿昌、天宁、天封、宝云、施洋、西方等,寺庙的名册就有几十页之多,若加上周边各县的寺庙那就更多了,惟独七塔寺历尽千年沧桑,为宁波市内保护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寺院。”说起“七塔报恩禅寺”,还有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呢。

传说唐朝宣宗年间,在明州的东头有一座大宅院,主人姓任名景求,祖籍苏州,出身官宦家庭。某年秋闱,他别过妻儿进京赴考,因为旅途暑热,加之日夜奔波,积劳成疾,在快到长安城时病倒在客栈内。后因高人相救,考中进士及第,就任明州判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任景求回到家里后,将自己的遭遇跟夫人谈起,夫人是个吃斋念佛之人,她想了想虔诚地说:“这定是观音菩萨在保佑相公命不该绝,我家房舍众多,不如修个栖心院佛屋,雕琢七级佛塔,来敬供观音菩萨,日夜礼拜谢恩。”

至大中十二年(858年),吏部封任景求正七品衔,放官江西分宁县知县。接委状后,任景求心想:自家的宅院闹中取静,正门朝南,占地宽广,楼宇众多,极宜改作寺庙。夫妇俩就商定举家迁徙赴任,将甬上的房舍全都捐赠改作佛寺,因在街那头的江边有座东津浮桥(灵桥前身),故将此寺取名为东津禅院。任景求又跑到天童寺去邀请心镜大法师来主持,作为东津禅院的开山祖师。

明州的东津禅院秉承禅宗佛教,占地三十余亩,殿宇古朴,梵宫深邃,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因在大殿内供奉观世音神像,也有人把七塔寺叫作“小普陀寺”。心镜祖师修禅悟心极高。不久,会稽郡嵊县的寇首裘甫,领贼兵攻占四明,抢劫掠夺无恶不作,当他领着众贼兵冲进东津禅院时,只见有一个大和尚安然打坐于佛坛之上,禅定不动,这一见吓得裘甫魂飞魄散,慌忙跪下叩拜后领着众贼兵悄然退去。为此,宋真宗赵垣亲赐“栖心崇寿寺”匾额。以后又相继建起了藏经阁、玉佛阁、方丈殿、地藏殿、监斋殿、云水堂、念佛堂、如意寮祖堂、禅堂、钟鼓楼等建筑,形成了功能齐全、巍峨壮观的佛国胜地。晨钟暮鼓香火兴旺,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各地高僧大师相继来访。一时,明州城东津禅院的名声大振,与普陀、天童、育王并称为“浙东四大丛林”。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名将信国公汤和为避倭寇、海盗的侵扰,实施坚壁清海,干脆把昌国县海岛上的万余民众都迁来宁波江东居住。把梅岑山宝陀寺(普陀山前寺)中的观世音佛像迎了来,还把宝陀寺的菩萨、和尚全都迁入寺内。并奏请明廷,将此寺称作普陀山前寺,改寺名为:补陀寺,借名俗称:南海普陀。

尽管寺名屡有更动,但宁波人敬仰任景求舍家园为佛院的知恩图报之心,一直都叫它“七塔报恩禅寺”,简称七塔寺。有人释义说,这是任景求为报观音菩萨之恩,特意以七座浮屠来表达自己的敬谢之情。

记得宁波开通公交车时,3路车的终点就是七塔寺站,从鼓楼站上车5分钱车票就可乘到底。小时候我曾经坐车去寻觅过,七塔寺的具体位置在百丈路后面的忠介街上,印象中街旁是高高的杏黄围墙,两旁有方形石柱栅栏。对石塔的记忆很模糊,既没注意到摆放在何处,更没想过究竟有几座。

随着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实,七塔寺又焕发了新生,殿堂的重新修整,庙宇多次扩建后,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古寺名刹。尤其是在百丈路拓宽延伸后,七塔寺就面朝大街显露出了恢弘真貌,新添的石牌楼蔚为壮观,人行道上的七座石塔挺立有序,吸引着路人的眼光。

寺内藏存许多原始的文物古迹,值得一说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的“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南宋时期铸的两口大铜钟;明代古木槎;清刻《大清龙藏》大藏经;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五百罗汉画像砖雕。据说,这五百罗汉原碑敬奉在常州天宁寺,后被毁,湖南的心月上人藏有旧拓片,就刻在南岳祝圣寺了。在光绪年间,由慈运法师赴衡山引来粉本后,嵌刻在七塔寺的观音宝殿左右两侧。这“五百罗汉”是浙江省目前保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线刻罗汉像,现为七塔禅寺的镇寺之宝。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