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玄奘留学印度佛教最高学府



那烂陀:玄奘留学印度佛教最高学府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那兰陀(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那兰陀(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那烂陀,宛如一朵美丽的莲花,盛开在巴特那县内王舍城西北七英里处的巴罗贡村。据《大唐西域记》载,当地的森林水池中有名那烂陀的神龙,寺因此得名。据说佛陀曾在此说法,涅槃后不久,帝日王在此建寺。佛教史上的大众部僧侣曾在此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大乘佛教学者龙树、无著、提婆、世亲等人也曾在此修业讲学。学者认为寺当建于5世纪左右。先后有六位印度国王参与了建寺工程,使寺的规模日增,有六院、七院或八院之说。最盛时方圆48里,南北数十所寺院,常住僧侣4000人左右,加上客人等,有万余人在此居住。玄奘描绘该寺:

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束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墉,交日月于轩檐,羯尼花树,晖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疏其处……印度伽蓝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

因此,那烂陀寺在印度佛教史上据有重要地位,有“最高学府”之称。寺内藏有丰富的书籍,曾经培养出很多有名的佛教僧人。据载,当时亚洲各国的僧人都来此求学,中国著名僧人玄奘、玄照、义净、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大乘灯和新罗僧慧业等都留学于此。玄奘在此学习十数载,掌握了佛教大小乘理论,并受戒日王的委托,辩赢了外道,声誉隆于五印,获得“大乘天”、“解脱天”的称号。寺内制度严格,凡要来寺参学者,须通过辩论,才可入寺学习,否则“多屈而还”。僧人在寺学大小乘佛典,兼学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各种知识。那烂陀寺的印度僧人对藏传佛教的建设起过重要作用。中兴西藏佛教的印度僧人寂护、莲花生等皆为那烂陀寺僧人。

13世纪前后,那烂陀寺毁于伊斯兰教军队的战火,僧人大量逃亡国外。以后曾一度恢复,但不久又遭毁灭,终湮灭于荒烟蔓草中。1861年遗址被发现。1915年印度政府考古局根据玄奘的记载,做了挖掘工作。新发掘出来的遗址是一片红色砖石砌成的建筑群,中心是一残塔,原高7层,现只剩4层。每层有很多巨大石柱,上面雕有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的佛像,周围有花纹刻饰。塔东伸展一排排僧房遗址,西边为一排排残存佛塔,共有12座僧院。遗址中还有讲经用的庭院厅堂,出土了数千件精美铜像、铜盘、印章等文物,其中一枚刻有“室利那烂陀摩珂毗珂罗僧伽之印”的公章完整无缺,甚为珍贵。这些文物现已收藏在当地博物馆内。1956年印度政府计划重新恢复那烂陀的光彩,新建了那烂陀寺,开办了巴利文研究所。

两次来到那烂陀,都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一进门,便可以感受到昔日巍峨的风采。绵延数十里的建筑群,依照戒律而建的一间间寮房,至今仍然保存的大灶、大井等,每一样都扣人心弦,可以想象成千上万学僧学习的盛况。面对这些断垣残壁,再想想当时的辉煌:“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也。德重当时,声驰异域者,数百余矣。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僧有严制,众咸贞素,印度诸国皆仰则焉”。辉煌带来震憾,残垣引发伤感,“昔人已乘莲花去,此地空余那烂陀”。可是,谁来重整那烂陀昔日的辉煌?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