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山佛教“律宗第一名山”



宝华山——佛教“律宗第一名山”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江南岸,金陵东,静卧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宝华山,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主峰海拔437.2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声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
宝华山历史悠久。山脚下的“丁沙地遗址”距今近7000年,曾出土过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实物,是一处“宁镇地区早期的新文化遗产。”
宝华山计有36座峰峦,好似36片莲花瓣,寺庙则如莲房端坐其中。诚所谓“围着寺庙转,不见有山门;听得念经声,不见僧人影”,营造出了一种“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每当宿鸟归巢,听轻风絮语,游人不由顿生隔世之感。
“水流石不动,山静云自飞”。以佛教传世的宝华山更有“二龙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胜景,集“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于一体,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
宝华山的“雾海”比之黄山云海毫不逊色。那乳白色的岚气时浓时淡,变幻莫测;浓时如絮,淡时如烟,峰峦寺庙,时隐时现;如青春少女神秘的面纱,似九天仙女飘临凡间;溪水潺潺,松涛和鸣,莺声燕语,一切尽沉醉在浓淡相宜的晓岚霭气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宝华山,发出了由衷的慨叹:“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康熙也数度来游,赐银赐物、不吝墨宝。
宝华山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历经1500余年沧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是故,宝华山被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站在宝华山顶峰的拜经台极目北眺,但见长江如带,苏北平原烟树苍茫;西望栖霞山、汤山,山青如洗,枫叶如画;东顾镇江,金、焦二山如浮现在扬子江中的两块碧玉,山光水色美不胜收。


隆昌寺:原名千华寺。自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梵刹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宝华的名望随之日高。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以为正宗。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海外。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不少僧尼曾来此受戒。建国后,1955、1957和1992年三次举行授戒活动,受戒僧尼1000多人。隆昌寺规模宏大壮观,鼎盛时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的几口大铁锅一次即可煮米千余斤。寺内尚有大雄宝殿、韦驮殿、铜殿、无梁殿、戒坛、大悲楼、大寮、布萨堂等数百间。


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神宗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捐金二千建成,至今已400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外有石柱方亭。结构精巧,雕刻细腻。殿高7米,阔4.5米,深4米。其梁、栋、栌、桷、窗、瓦、屏、楹均以铜为之,故名铜殿。殿内原供观音大士像,四壁刻画有如来诸菩萨及帝释天人像等。殿前丹墀石栏围护,有石阶上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南巡再登宝华,书题铜殿额“莲界云香”。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亦题匾“宝网常新”。铜殿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无梁殿:铜殿两侧为无梁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左供文殊,右奉普贤。均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两层楼阁式,面阔7.62米,进深二间5.62米。整幢建筑无梁无柱,不用寸木,内部纯系砖垒拱券,外部是仿木结构殿堂形砖雕,出檐短,起翘低,似北京北海无梁殿。夹墙内有石级上下,仅容一人。门窗皆呈圆拱形,上雕云纹和二龙戏珠图案。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拜经台:拜经台位于宝华山西部峰顶,又名晒经台、会君台。上有巨石如台,相传是梁武帝会宝志处。民国时,张治中将军曾在此著文追述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海“一·二八”之役,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并建立巨碑,立于拜经台上,以志纪念。后为日军所毁。
戒公池:戒公池在山门前,长宽约30余米。池周围用石块垒砌,池侧有20多棵银杏树,权龄约400余年,最大的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山志载:戒公池是秦淮河两源头之一。日供数千人用水,“虽旱不竭,天光水影交映,而寺宇林木若入冰壶玉鉴中。”池中有怪石,名曰象鼻,露出水面。水盈则涨,水落则缩。石上有树,名曰娑罗,长年枝繁叶茂,终辄一米多高。此树始于何时?穷究无人知晓。世所罕见,叹为奇树。惜哉!现已不存。山中诸池,此池颇负盛名。
戒坛:置于戒坛堂内,大刹放戒时用。戒坛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上有“佛制戒坛”额。戒坛便是律宗的标志。
隆昌寺戒坛原为木质。康熙四十三年(1705),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师担纲设计营造出隆昌寺第一座石戒坛。石戒坛位于戒堂正中,体现了律宗“不倚不连”的规范。据《宝华山志》载:释见月造石戒坛,开基之夜,感坛殿放五色,直冲霄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莫不骇异赞叹。
以后每年冬春传戒,各地求戒僧众蜂涌而来,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次开戒,云集受戒者达1200余众。凡在宝华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国名山古刹都受到热忱接待。隆昌寺非但闻名全国,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誉,慕名来此礼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隆昌寺对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很大,对日本的影响更甚于泰国。

【头条】:藏族信教群众过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降神节”


【观点】:杨曾文:致力国家发展进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基本要求


【禅茶一味】: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 

【两岸】:佛光山无私奉献体现慈悲面临厄难时互相扶持


【素食】:教你辨别“化学豆芽”

【一日禅】:放下手中抓的东西得到释然

【觉悟】:菩提一叶——在平凡的日子里对生活感恩

【众生】:红楼梦演员后来大半信佛

【心灵物语】:多点童心 少一点世故

【朝圣】:宝华山——佛教“律宗第一名山”  

【常识】: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佛艺博览】:走进墨宝斋

【书店】:在浮躁烦嚣的生活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