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



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南华寺宝林门

南华寺座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关市区24公里。是中国佛教著名古刹之一,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赐额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因禅宗六祖慧能(亦作惠能)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镇山之宝流传万古的六祖真身像
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了。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苎法塑造的。其法是: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盖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分被吸干,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颈。由于方辨是慧能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南华寺牌方

南华寺概况
六祖慧能在此传授佛法37年,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因而南华寺有“祖庭”之称。南华寺距今已经有1480年的历史。经历代修建,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寺前有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宝殿;中部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斋堂、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等。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寺的周围古树繁茂,环境幽静,寺后有几株高达四十米的古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树木。


南华寺卓锡泉

南华寺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
寺内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公元1043—1048年),由“会首弟子”杨仁禧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捐造者有商人、手工业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师有张续、蔡文贽、廖永昌、王保、郝璋等。每尊造像都用整块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这些罗汉造像形态自然、变化多样、生动传神、雕工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南华寺藏经阁

南华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观音殿、天人像、释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