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石霜寺:禅宗祖庭 皇子出家地



浏阳石霜寺:禅宗祖庭 皇子出家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千年古寺。鼎盛时期,石霜寺管辖寺院四十八处,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间,寺僧达八百之众。(图片来源:浏阳网)


3月12日,午后,石霜寺。黄色外墙红色屋瓦,集中的一片。古寺、庙宇、以及相互缠绕的香火,阵营分明,但又渐次融合--这里沉淀着1100多年的佛家风云。

金刚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尤以石霜寺为甚--地处深山老林,景色优美,古迹众多,神奇独特,有“内八景”“外十八景”之说,而几乎每一处都会有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传说。

世外桃源,千年石霜寺

霜华山脚下,一条小溪蜿蜒绕山而来。“据我了解,石霜寺能在金刚出现,与这条小溪有些关联。”和我们一同采访的石霜村原支书黄福祥说。

据黄福祥介绍,当年石霜寺开山鼻祖庆诸和尚云游到此处,掬了一捧这里的溪水,觉其甘甜清冽,便溯溪而上,峰回路转,发现里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疑为世外桃源,确是修行福地,遂在此创建了石霜寺。

沿着一条山间小径,我们往前行走三四公里后,突然峰回路转,里面豁然开朗--只见四周群山环拱,中间是一块平坦开阔的盆地,而石霜寺就傍着凤翔峰坐落在盆地之间。

“很多人来这里参观后,都很惊叹这里的地理条件。”黄福祥说,更有香客留恋这里世外桃源般的清静,回家搬来了铺盖,住进了居士楼,在这里修身养性,当起了“俗家弟子”。

一脚踏入山门,五彩大理石上“禅宗祖庭”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石霜寺住持照性法师已等候在此。木鱼声声,暗香幽幽,石霜寺渐次向我们展开--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慈眉善目的千手观音,洒脱不羁的济公活佛,怒目圆睁的四大金刚,在这里各得自所,任人朝拜。

“石霜寺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现在存有石碑20余块,匾额10余块。”金刚镇原文化站站长邱先许介绍说。

而据其中碑文和《石霜寺略》记载,石霜寺曾管辖寺院48处,房屋5048间。唐僖宗赐香火田300石。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曾有骑马关山门之说。除去居士楼、僧舍及斋堂,石霜寺现有佛殿十余间,而每一间都是依山就势而建。

佛门圣地,影响东南亚

石霜,道吾,宝盖,大光,很多浏阳人,都知道这浏阳四大佛教祖庭,却不知道石霜寺影响更为深远。“全国佛教共有五家七宗,其中两宗就发源于石霜寺。”谈起石霜寺在全国佛教中的地位,照性住持抑制不住满脸的自豪。

据史料记载,十二世纪,日本僧人泉涌俊艿、明庵荣西先后来寺参学,学成归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派、临济宗派。而石霜寺对台湾、香港、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亦是深远。1983年,日本佛教访华参观团专程前来石霜寺拜祖寻宗,并敬谒了庆诸塔墓。

石霜寺偏居大山深处,是什么原因让此处成为佛门圣地,并引得四方来朝?毕业于全国佛教学院的照性法师,是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的高徒,来石霜寺担任住持已有五年,他给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

据他介绍,首先是与石霜寺独特的地理优势不无关系。这里清静幽雅,确是佛门出家修行的理想之所,“石霜寺是由唐僖宗下旨敕建,是‘受过封'的,而且由当时的宰相裴休监建。”照性法师说,当时寺庙建成之后,慕名来参学者络绎不绝,连唐僖宗第三子也是在这里出家的,成为了以后著名的普闻禅师。

而最重要的是,石霜寺高僧辈出,其中有18位名载史册,在湖南乃至全国也是稀有。而在众多高僧中,楚圆禅师在这里将日渐式微的临济宗传承发扬光大,开创了黄龙、杨歧两宗,并影响到全国,甚至将佛学理念播及到东南亚诸国。

民间传说

“内八景”“外十八景”都有传说

石霜寺处处是景点。当地村民刘守贵,现年76岁,解放后被安置在寺内住了21年,老人对于这些景点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内八景”中,裴相笏作为镇寺之宝,保存至今;包公砚传至前清末年,下落不明;而祖师袈则在文革中,被附近妇女取去补了衣服,惜乎。

而“十八景”罗列去往石霜寺的路上。行至万羊山,黄福祥指着对面山岘上一处巨崖说,这就是仙女晒鞋。但见两块巨石,宛如一双绣花鞋晒在山顶上,真的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传说远古这里住有一青年,名刘采喜。他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栖于茅屋。天上有一仙女感其身世可怜,下界与他结为夫妻。好景不长,天庭查到仙女行踪后,派了哪吒太子率兵前来捉拿。一个弱女子怎敌得天兵天将之神勇,只在云端中蹬掉一双绣花鞋,落在了万羊山对面岭上,天长日久,化为巨石。

在离石霜寺约两里道旁的溪边,有一处石头,状若衔枚待发的骏马,这就是“外十八景”之一的下马石。传说古时达官贵人前来石霜寺进香,就在此下轿驻马,然后再进山门。而由这个传说,正反映了昔日石霜寺地位之尊崇,规模之宏大。

守望千年的石霜寺,每一处景点都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个传说都让人如痴如醉,而石霜寺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士前来旅游、朝拜。

地理风物

深洞里的百年古寺

在云岩峰半山腰,绿树掩映着一座百年古寺,即南岳行宫-圣帝庙。其规模虽不及石霜寺之宏大,年代也不及石霜寺之久远,但声名却是播及萍浏醴两省三市。

据寺中碑文记载,南岳行宫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关于云岩峰圣帝庙的起源,南岳村汤南陔老人听祖辈说过。在很久以前,为了祈求神灵护佑,先人每年都要前往衡山南岳圣帝庙进香。但古时交通不便,陆路更是难行。当时金刚百姓便从镇上南川河码头乘船出发,经醴陵渌江再进入衡阳,一路上舟车劳顿,而且往返就是月余。

南岳庙养真法师体恤浏阳信士长途跋涉,旅途劳苦,同意在金刚建立南岳行宫,以方便当地及周边香客就近朝拜。“云里洞天忘岁月,岩中甲子自春秋。”南岳行宫依山而建,背靠巨崖。崖上有一深洞,名云岩洞,洞中亦供奉有菩萨。游客来寺旅游、朝拜时,都不忘去洞中探幽。

隔河相抱的两棵古樟

在金刚镇柏湾,有这样一处“连理枝”自然奇观:隔着小河,两棵樟树东西两岸合二为一,这也被当地人称为“隔河相会”。

相传古时候,河西团鱼岭住着一个书生--黄生。他自幼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靠卖字画为生。河东蜈蚣岭则有一家财万贯的大财主,姓陈,膝下仅有一女,名唤花秀。黄生和花秀年龄相仿,打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人暗生情愫,于是互表衷情,山盟海誓,非你不娶,非君不嫁。

无奈陈财主嫌贫爱富,不准两人见面,并将花秀另配豪门何家。从此,一对有情人却只能倚在樟树下,隔河相望,深情对视。

忽一日,陈家锣鼓喧天,喜乐阵阵,正是何家前来迎娶花秀。花秀乘人不备,从家里逃了出来,和黄生一起跳入了樟树附近的河中,双双殉情而死。此后,在他们曾经隔河相望的地方,两棵樟树树干逐渐向对岸靠拢,直至合为一体。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