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猛虎化仙女 西北国际化小镇



郎木寺:猛虎化仙女 西北国际化小镇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郎木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郎木寺的冬天雪比较多,一层层白雪将这座古刹深深地包围起来,而这种白雪飘飞的世界也正是许多中外摄影家所追求的意境。第一次去郎木寺,是在去年清明前,正赶上一个雪天。 

春寒料峭,神秘的郎木寺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佛国的门扉。窄窄的路面,依山而建的寺院,佛塔、殿宇、长长的转经筒,白雪、红衣喇嘛,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来自草原深处的藏族牧民,一回又一回不停地转经,十分虔诚地磕着等身长头,朝拜他们心中的圣地。寺院就在群山环抱中,静静伫立在时间之外,迎风的猎猎五彩经幡,传导出心灵深处的吉祥和安谧。

小溪隔两省

郎木寺是川甘交界的一个小镇,海拔3350米,河谷、僧房、林木构成了一派佛国景象。以流入长江的白龙江为界划分两座寺院,河北岸是甘肃郎木寺乡的塞赤寺,习惯上称朗木寺,南岸是四川达仓乡的格尔底寺。两寺全称“达仓郎木寺”。

走进郎木寺,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两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连接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造人的女娲、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为图腾,又称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语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

神秘的传说

郎木寺位于洮河源头南部,白龙江发源地。甘、青、川三省接壤地带。

郎木寺原名“达仓郎木”,藏语意为虎穴仙女。据当地史料记载,因该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其名由此而得。相传是莲花生大师来此降妖驯服猛虎,并教化佛法,使猛虎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旧,“郎木”身上搭满各色哈达,恰如仙女身着衣裙翩翩起舞。

在郎木寺西侧一高耸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传说,从前石壁有一洞口,与大海相通,海水喷涌不止,村寨成为汪洋。一日来一高僧,遥空对着海水拍了一掌,等海水退却后,石壁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掌印。如今,那一米见方的掌印历经悠悠岁月仍然清晰可见。有山水洞壁为证,这一方风光宝地,更显神秘空灵。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处四川、甘肃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但仍被命名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这地跨两省的大寺内,最受民众尊崇的不是诸天众佛,而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藏语虎木藏语女性,其原来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

郎木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高僧辈出的地方

郎木寺镇上有三座寺院,与格尔底寺遥相对应的是甘南州的赛赤寺,还有一座清真寺。当地人告诉记者,这几座寺院分别是格尔底寺、安多达仓赛赤寺和郎木寺清真寺。

史料记载,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于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8年,期间他广弘讲说。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备受僧众崇敬。公元1748年,年届70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郎木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15圆寂。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的弘法大愿,个个致力佛性修练,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区及至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

郎木寺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活佛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

神秘的天葬台

郎木寺天葬台位于赛赤寺院西北300多米处,是安多地区最大的天葬台之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本天书,让天下游客怦然心动去阅读。山顶飘着各色嘛呢经幡,还有成群的秃鹫在盘旋,它们是藏族人民心中神的化身。

关于天葬台与天葬习俗,在很多人眼里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谜。一位网友在博客中这样写道:百灵鸟鸣唱的天葬场,没有想象中那种阴森与恐怖。在这里死亡不仅仅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带有重生与超脱的意味,是藏区信教群众最后的回归,他们用天葬这一具体方式呈现人类回归自然这一法则。这里独特的藏族丧葬文化风貌,近几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客来这里探密。

郎木寺盛大的晒佛节(图片来源:资料图)

魅力名镇

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5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郎木寺镇走进了“中国魅力名镇”前20名,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入围全国前20名的“魅力名镇”。

郎木寺镇为一峡谷盆地,四周群山环拱,苍松翠柏与紫红色砂岩相映生辉。郎木寺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白龙江穿流而过,植被完好,牧草丰茂,草质优良,属纯牧区。郎木寺依山而建,盛极一时,在卫藏、安多、康巴一带颇有盛名。如今的郎木寺依然是法鼓之声相和,螺号之声相传,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民风显示着非凡的魅力。

有人这样说“在郎木寺,外国游客比中国游客多,喇嘛比普通居民多,转经的比逛街的多,”这话一点也不夸张。高原古镇郎木寺虽然是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的小镇,但却是个“国际化”的小镇。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东南亚等国的寻访者随处可见。

郎木寺镇里居住着藏、回、汉民族,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色彩浓厚。每年的不同时日,都要举办多次盛大的宗教活动和民族文化活动。近几年,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和艺术家来到郎木寺观光、采风,人们称这里是东方“小瑞士”、“小江南”,郎木寺已成为西部一隅很有名气的小镇。

晒佛节

朗木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创建者是格鲁派高僧、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萨木察坚赞僧格。1752年建大经堂,成立了显宗闻思院,后来又建立了密宗喜金刚学院。经历代兴建,至1949年初,郎木寺有四大学院,成为甘川界处的名刹和佛教圣地。

1940年前郎木寺有僧众590人,是当地的宗教、文化、经济、政治中心。1958年时,郎木寺被保留下来,“文革”中被拆除,从1981年后,逐步修复了原有的四大学院。

晒佛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名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观瞻者成千上万。为了让善男信女者观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还修筑巨大的晒佛台。如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均有巨大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布画和佛像。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郎木寺的晒佛节,也称亮佛节。是日,僧侣们将寺庙中珍藏的锦织佛像取出晾晒,气氛隆重热烈,场面宏伟壮观,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朝拜和观光者。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