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岩寺:品味晨钟暮鼓中清茶素食



锦石岩寺:品味晨钟暮鼓中清茶素食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韶关的丹霞山我去过三次,也许是机缘未到,三次都是匆匆而过,览山观石,竟不知此山中还藏有那么一处绝世而立的千年古寺。直到几年前,一朋友说,身边有不少白领阶层周末会住进寺庙体验生活,而丹霞山中正好藏有这么一处妙地锦石岩寺。于是,在某个周末,我到此小住两日,听晨钟暮鼓,食清粥素餐,让清净之所“为心灵减压”。

锦石岩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峰回路转疑无径 柳暗花明别有天

锦石岩寺位于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丹霞山风景区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丹霞山下层风景区以锦石岩为中心。此次有心前来,车开进山门不久,朋友就指着半山绝壁说,“看,那中间狭长的岩石缝隙间便是锦石岩寺!”从下往上看,千仞绝壁半腰处,一古朴石窟寺庙的飞檐翘角如横空出世般绝世遗立,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山怪石万丈悬崖的半空,有一排从山石里长出来的房舍。称这个地方为锦石岩确非浪得虚名。

车继续往前开几百米,到第二道山门前下车,往左上石阶。我们买了米、油等物品,到山脚下便给寺庙的住持师父打了电话,很快就见一中年汉子挑着竹筐出现在我们面前,将我们买的米与油担在肩上,便领着我们爬山。一路拾级而上。山路比较陡峭,加上下了雨地上湿滑,我走起来颇感吃力,可是前面领路人身挑重物还步履如飞,为了照顾我们,走一段就停一段,直到我们跟上,才憨憨笑着继续前行。爬了半个小时到达半山亭。至半山亭时有一石径向左而折,沿此路向前,即达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

丹霞山下层风景区以锦石岩为中心。半山亭前左侧的锦石岩寺门楼上的匾额上有一对联很有意思:翠竹森森峰回路转疑无径;丹崖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确实把此处景致形容得惟妙惟肖,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锦石岩寺大殿(图片来源:资料图)

石龙缠绕石穴中 悬崖飞泉凌空洒

再往前走几步,一个大的平台突然出现在眼前,穿过悬崖中的步道,壁立在悬崖洞庭,令人豁然开朗,终于到了位于半山绝壁中间的锦石岩寺。这是一处庵堂,已有千年历史,也曾几经兴废。古寺的全部建筑都建在绝壁半腰处的一连串洞穴和缝隙中,是天然的石窟寺。庵堂里很清净,没有名山大庙那般熙攘人流,居士们在门外阳光下围坐着,择菜、洗菜、缝补、聊天……见到我们友好一笑,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

锦石岩寺有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女众道场,目前寺中有20多位比丘尼安住。这座石窟寺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是丹霞山最为古老的佛教寺庵。远在隋唐时,这里已有僧尼参修佛法。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尼姑)寺庵。由于建在千韧绝壁上,寺庙形如岩壁上一长廊。石窟呈S形,一路走过去,发现依次分布着七佛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石路沿着岩壁铺设,长约百余米。各殿依岩而设,岩石就是天然的大殿屋顶,进深不等,其中以观音殿为最大,可容千人。

这里有一著名景点锦岩石龙,是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并且横过整个后洞壁的小型蜂窝状洞穴带,绿色中夹杂点黄色,极像一条绿龙穿插缠绕于洞中。看了边上的介绍,才知道覆盖在“龙”身上的绿色是蓝藻类生物,这个藻类会随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春季为嫩绿色,夏季为深绿色,秋季为黄绿色,冬季为黄褐色,“龙”
随四季变化而变色。大雄宝殿岩外有飞泉,人称马尾泉。自百丈悬崖上,凌空飘洒,在阳光照耀下,若玉珠纷呈。

傍晚时分,尼众们在殿内上晚课,自然界的风声、水声,尼众们的课诵梵呗之声,相互交融,宛如天乐鸣空,给锦石岩笼上一层神圣的氛围。每座殿前及过道上均砌有石栏,凭栏远眺清湛的锦江,宛若玉龙盘绕于群山之间,绿绿江水一带,游船在水面上划出长长的尾痕,远处丹霞地貌奇异景象尽收眼底。

锦石岩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安静茹素心中澄澈

我们一行人放下行李稍作安顿,男女分开居住,一70多岁的女居士热情地引着我们来到食堂聚餐。尼众们先是念经诵咒一番,然后安坐,几个居士轮流拿着饭盆与各色斋菜盆从你面前走过,如果想吃某样东西,稍举手暗示一番,她便停下满上,再往前走。每个人吃得很安静,也绝不浪费,心无杂念,吃完后还自觉拿起碗筷到水池旁洗净放好才离开。

总是微笑着的老居士

老居士一直陪着我们说话,她是本地人,在这个庙里已经居住几年了。家中几个孩子都很孝顺她,儿孙也已长大不用费心,于是她搬进这里潜心念佛。逢年过节儿孙想她,她便回去团圆,呆上几天后又回到这里居住。她手中挂着一串佛珠,不与我们说话时就默念佛号,我们咨询的时候便婉言相告。我们初来乍到一切觉得新鲜,左问右问,老居士却总是微笑着耐心答完,从她身上,我感受到微笑即慈悲。

法云居士感觉到这里便是今生归宿所在

锦石岩寺有一个久远的传说,在丹霞山一千多年前,法云居士在嶙峋的山坳里盘腿修行,三天三夜的山风山雨洗尽了尘世的万千烦恼。如一梦醒来,法云心胸澄澈,仿佛在临江而立的山崖绝壁中洞悉了自己的前生后世。再往前,穿过一线天绕过层层山石,法云感觉到了自己今生的归宿所在。从此,这里一点一点地“生长”出了禅房和僧院,“生长”出了世上最独特的“洞庭”式大雄宝殿。

攻略

交通:进入外山门后,一眼就能看到景区巴士,有大巴和中巴两种车型,上面贴有景区服务车字样,都是统一的绿色,凭景区门票免费坐车,若无景区门票或持年套票的,每次坐车需付3元钱,线路是外山门 -阳元山-缆车乘坐点-长老峰景区门外,循环滚动发车的。如果不在服务时间内,可致电景区派车来接送。

住宿:除了到庙里挂单,景区外山门外有彤景酒店、和景酒店、和泰酒店等各色酒店宾馆,不过看上去更像招待所,如果要看第二天的日出,留宿山下的酒店就有点不方便了;阳元山景区门外是家庭式旅馆区,农家旅舍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价格实惠;想看日出最好选择丹霞山宾馆。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