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亚洲重点保护的千年寺院之城



加德满都:亚洲重点保护的千年寺院之城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帕坦皇宫广场上用一块巨石刻成的佛塔(图片来源:人民网摄影:于世文)


辛卯年4月初,一个阳光明丽的日子,我们从印度首都新德里飞到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途中约有2个小时的航程。作为一国之都的机场、加德满都机场极为简朴,砖房窄厅、设施陈旧,犹如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中小城市机场的规模。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机场,每天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尼泊尔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高山之国、宗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密集的国家、中世纪慢生活的模板,还是被英国BBC评选的“人生50个必游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于是我们毅然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块土地。

尼泊尔北与我国西藏毗邻,西界锡金,东南、南部、西部均与印度接壤。除南部平原外,三面群山环抱,中部河谷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国土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万,与印度类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有尼尔瓦、廓尔喀、古隆、马嘉等61个民族,85%的人信仰印度教,13%的人信仰佛教,余信伊斯兰教。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水力、矿产与旅游资源。

“尼泊尔在公元前建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在上海学过中文的尼泊尔导游埃玛接机后在途中介绍说,早在13-18世纪尼泊尔建立了马拉王朝,1768年沙阿王朝统一了尼泊尔;1814年英国入侵,爆发了尼英战争;1815年英国迫使尼泊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尼泊尔人民不断斗争,直至1950年英国被迫放弃在尼泊尔的特权。2001年6月,尼泊尔王室突发血案,但君主制的体制仍延续数年;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首次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至此延续了240年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首都加德满都泛指散落在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公里谷地中的加德满都、巴德岗与帕坦3座分别为马拉王朝3个王国都城的古城,这里北以喜马拉雅山为屏,海拔1370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阳光灿烂、鲜花盛开;这里有厚重的历史、宗教、建筑文化底蕴,有3处辉煌的皇宫广场,有多条航游雪峰或徒步登山的传统线路。因此,加德满都不只是尼泊尔的首都,它是被联合国列为“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也是率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的谷地古城。尼泊尔还有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旅游专线,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奇特旺国家公园,有湖光山色之美的世界著名度假胜地博拉克。神奇而纯朴的尼泊尔,终年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游客。

“寺庙之城”名不虚传

加德满都是一座千年古都,始建于公元723年,原名“康提普尔”梵语意为“光明之城”。传说这座古城是在16世纪用一棵大树搭建的独木寺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独木寺是尼泊尔国家的重要古迹。尼泊尔历代王朝在加德满都修建了很多宫殿、宝塔与寺庙,这里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听说尼泊尔神比人多、庙比房多,是这样吗?”导游埃玛笑答说:“你们对尼泊尔已经知道很多了。事实正是如此,尼泊尔有2600多万人口,却供奉着3300多万个神灵,仅加德满都就有寺庙2700多座,在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地带,就有庙宇250多座。”因此,加德满都被世界称为“寺庙之城”。

我们下榻在加德满都市中心的“vaichali”酒店,放下行李后即刻去首个景点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斯瓦扬布寺游览。所乘旅行车向加德满都西郊行驶,盘山环道、车速缓慢,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很多大小庙宇、寺院、神龛,也看到一些前往膜拜的人群,“寺庙之城”的宗教气氛,浓浓袭来。这座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佛寺竖立在斯瓦扬布山巅上,佛塔造型奇特,塔基直径20米、塔高10米。全塔清晰地标示出佛教的5个符号:塔基为“地”、白色塔座为“水”、塔座四周的佛眼为“火”、塔锥的13层阶梯为“风”、塔顶的尖形塔冠为“天”;金黄的塔身,高耸的华盖,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佛眼环视,扬善除恶,警示世人;串串铜铃迎风叮当作响,佛塔神秘倍增。这里栖居着数百只猴子,间或跑出来与游人戏乐,这样寺庙又多了一个“猴庙”的俗称。站在这里头顶云雾、耳伴铃声、俯视加德满都的人间烟火,脚下又有猴子嬉戏玩耍,仿佛置身一个愉悦的玄妙境界。接着,我们又到加德满都城东参观了南亚最大的“博达哈大佛塔”,它座落在我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称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圣地,俗称“小西藏”。佛塔有3层八角形的平台,气势恢宏;环墙外壁有147个凹龛,内置经纶与108个佛像;边数念珠、边拨经轮的信众顺时针绕行,个个都在虔诚地诵经与祈福。博达哈大佛塔与斯瓦扬布寺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两个佛教圣地,都见到很多来自欧美的游客,也有我国的藏族同胞和来自南亚各国的佛教信徒。离开这个大佛塔,我们又赶往加德满都以东5公里处的帕斯帕提那寺。它是一座印度教庙,非印度教徒不能入内。我们站在巴格玛蒂河畔观看了印度教原始的火葬礼,只见股股浓烟从对岸的焚化台上升起,空气中弥散着刺鼻的气味,显然是一个死者的火葬礼正在进行中。不一会儿,又有一具裹着白布的遗体放到焚化台上,一些亲属撒上花瓣作最后的告别;逝者长子再顺时针绕行3圈;然后就点火焚烧。导游埃玛说,一具尸体要烧3个小时才能完全化为骨灰;之后,其家人会将骨灰摆成人体形放入巴格玛蒂河中,让它走完最后一程,顺流归入印度恒河,让“圣河”之水将灵魂带上天堂之路。印度教相信生死轮回,人死可以复生,因此这里不见眼泪、也听不到哭声,火葬礼始终都在静默中进行。在巴格玛蒂河畔,我们还见到一些印度教的苦行僧,他们画着怪面孔,靠着与游客合影赚钱,这也形成一道风景线,虽然并不靓丽。

当日下午,我们又到加德满都市中心的皇宫广场游览。这里有尼泊尔16--19世纪之间长达300年的古建筑,皇宫、寺庙逾50座,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哈努曼猴神宫、库里须那寺、纳拉扬神庙、湿婆神庙、湿婆--巴瓦蒂神庙等都是这里的重要文物。在此相机出了毛病,未能留下照片,实在让人遗憾。这里的库玛丽宫、即活女神庙,不能不看。它与其他神庙不同,里面供奉的是活在人间的童女神。这座四合院式的3层庙宇建于1757年;整庙是座雕花木楼,门窗上雕有极为精细的神像图案。游客只能入院,不能进楼。导游埃玛说,童女神就在垂有红布幔的3层,她的黄金宝座可与国王的雄狮宝座比美,她长年不能离庙,有教师教导、有玩伴陪护,每天在特定时间从窗口露面,让信众仰望求卜。童女神挑选十分神秘,多是从尼瓦尔族释迦种姓的女童中初选的,有时要用几年时间才能选定。尼泊尔每年9月设有童女神节,童女神要一连3天乘彩车巡游,接受朝拜。但童女神一旦初潮即须马上更换,被换下来的女童,多半终生未嫁。尼泊尔有十几位童女神,其中9位在加德满都谷地的童女神庙里。虽未见到童女神,但仅据介绍,我们真不知这些女童被视为“神”之后,是福是祸?是苦是乐?

“朝圣之城”巴德岗

次日一早,我们乘车东行,来到距加德满都18公里的另一座古城巴德岗,它又称“巴克塔普尔”,意为“朝圣之城”。此古城建于公元889年,曾作过马拉王朝的首都,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

穿越老街古巷,仿佛时光倒流。在窄窄的街巷两侧,布满了红砖老房子,精美的建筑雕刻引人注目。在巴掌大小的窗棂上,雕有数个形态各异的神话人物;扇扇比美的孔雀窗更是这里传统的建筑特色。阳光照射下的巴德岗,展现出一幅古老的生活画卷:尼尔瓦族人在神龛前洒酒抛米并扬着红黄色花瓣默默祈祷、妇女们在方方的水井台上打水洗衣、智慧的匠人在专注地捏制陶器、翁婆们坐在木廊下或台阶上静静地养神、店铺里的木陶或纸制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一幅幅画面让人如痴如醉。巴德岗的街景悠闲、缓慢而宁静,让人羡慕与向往。走出街巷,在去皇宫广场途中,我们看到一座建于17世纪的巴特萨拉女神庙,许多印度教徒正在那里现场杀羊、宰鸡,祭祀庙里的女神。祭祀者手举蜡烛、托着祭物与贡酒,一拨又一拨,排着长队缓缓前行。什么是信仰、虔诚与朝圣,可以在这里寻求答案。

中世纪尼泊尔的艺术宝库。巴德岗皇宫广场是巴德岗古城最大的广场,这里有长达500年的马拉王朝皇宫及雕塑和塔寺建筑群,金门和55扇窗宫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精华。55扇窗宫始建于1700年,直至1754年才由马拉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完成。55窗宫因其具有55个带有阳台的窗户而命名,红砖砌墙、精雕木窗,窗户复杂精致的雕刻图案是这座皇宫的最大看点。目前55窗宫其中的3层已经用作国立美术馆,里面藏有古代绘画与古董神像等国宝级艺术品。金门又称太阳门、是55窗宫的入口,它在阳光照射下,加上红墙的映衬,更显金碧辉煌。金门上方刻有栩栩如生的女神像,四头十臂,图案清晰。在皇宫后院有个以眼镜蛇雕塑为标志的浴池,这是当年皇帝沐浴的地方;眼镜蛇被视为保护国王的神佑动物,在尼泊尔一直受到崇敬。走出金门仰望,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国王雕像,还有多座寺庙和皇宫大钟。环视巴德岗建筑,圆顶式伊斯兰风格、山脉式尖顶的锡克拉风格、错层叠檐的纽瓦丽风格应有尽有,这里简直是一个疏落有致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再向远处瞭望,还能看见广场附近的尼亚塔波拉塔,此塔5层、高30多米,建造工艺精良,是尼泊尔寺庙建筑的典范。

“艺术之城”帕坦

午后,我们冒着炙热的阳光从巴德岗来到加德满都以南5公里的帕坦古城,它位于巴格玛蒂河南岸,与加德满都一河之隔。帕坦始建于公元297年,是3个古都中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也是尼泊尔的商业与手工艺中心。质朴的红砖和深褐色的木雕构成帕坦的主色,皇宫广场上竖立的砖石塔寺凸显了纽瓦丽建筑的独特风格。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首映眼帘。联合国颁发的这块金子招牌就在广场入口处售票亭旁边。帕坦广场是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广场,这里古迹如云,令人震撼。导游埃玛说,这些都是帕坦能工巧匠的杰作。建筑设计、雕刻绘画、唐卡制作、木石与金属器皿工艺、艺术地毯都是帕坦的传统工艺,因此帕坦又被称为“艺术之城”。这里广场上的国王雕像柱比巴德岗的国王雕像更加引人注目。国王盘坐在一根10米高柱上,眼镜蛇罩其头顶,一只小鸟又站在眼镜蛇上。埃玛说,相信万物有灵的尼泊尔人认为,只要国王头顶的小鸟在,国王就永远活着;因此,为留住小鸟,面对国王雕像的宫窗就永远敞开着,那里备有食物与水,随时供小鸟饮用。观赏建筑,倾听其背后的故事,大家意味盎然,兴致勃勃。在国王柱背后是一座高30多米精美的黛姑塔莱珠女神庙,它建于1667年,庙中女神就是历代国王供奉的女神,也是印度教与佛教共同膜拜的女神。皇宫广场最南端是座落于高台基上的八角形黑天神庙,它与多层叠檐的纽瓦丽式建筑迥然不同,主殿上方矗立着21个山峰状的镏金尖塔,凸显着锡克拉式的建筑风格。广场上还有建于13世纪的双层木质嘉格纳扬神庙、建于1408年的红色观音庙和建于1585年、用9000块刻有释迦牟尼佛像的陶砖建成的千佛塔。著名的金寺位于广场北面,它是一座镀铜的3层庙宇,庙内有精美壁画,供着佛祖与观世音的塑像;金寺院中还有一座装饰华美、拥有铜铃状金顶的小庙,特别引人注目。金寺是由帕坦一位与我国西藏做生意的富商捐建的,当地人说起金寺,常常仰慕中国的西藏,他们说:“到西藏就能发财”。观赏过广场的几座主要庙宇后,我们就进入广场东侧的皇宫,它门前有一对雄伟的石狮;皇宫始建于14世纪,是3层回廊式建筑,门窗、梁檐及墙上都布满了精细的雕刻;相当多的宫室已辟作帕坦博物馆,展出了11世纪以来的文物、神像和19世纪的帕坦风光图片,据说这是南亚次大陆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在皇宫后院也有个皇家浴池,与巴德岗皇宫浴池不同的是池中雕刻着鳄鱼,水从镏金的鳄鱼口中不断流出,被称为“金泉池”。走出宫殿,环视广场叠檐密布的塔寺群,确是世界难得的“纽瓦丽式建筑博物馆”。

民居雕刻令人震惊。来到帕坦如果不看民居会留下遗憾。我们离开广场,在帕坦的街市游走,像逛庙会那样欣赏这里的雕刻。导游埃玛说,帕坦雕刻分浮雕、浅雕、圆雕与镂雕等种类,门楣、斗拱多见浮雕,窗户多是镂雕,支撑建筑的柱体多是圆雕,庙宇里主神后面的陪衬部分则用浅雕。帕坦人常从雕花是否精细复杂看其贫富,匠人镂雕一扇窗户需用半年时间,当然难度高的活计工钱也很高。帕坦孕育了很多著名的能工巧匠,中国西藏的黄金塔、北京阜成门内的大白塔就是著名的帕坦工艺大师阿尼哥主持建造的。边听边看,又有新发现,这里住宅和庙宇、塔寺紧密相连,真是“五步一庙,十步一庵”,一打听,帕坦共有庙宇1400座,还有大小佛寺136座。“寺庙之城”的烙印立刻又在脑海中深了一层。

宗教之国尼泊尔,自古至今,在王室和广大平民的社会生活中,信神信教,祭拜神灵、崇拜偶像都是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内容。尼泊尔最辉煌的建筑是皇宫,最精美的建筑是神庙。因此,游走“寺庙之城”加德满都,博览河谷地带的世界文化遗产,欣赏另一个民族的艺术与智慧之美,感悟静谧祥和的中世纪风情,也是值得行走的万里之路的重要地段,也是值得阅读的万卷之书的奇趣章节。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