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的发祥地之至相寺



华严宗的发祥地之至相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西安市南约三十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其地势雄伟,形状如龟,下有百泉汇流。寺院处于龟背之上,坐西向东,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后依突起之龙背,前对挺立之驼峰;左倚龙首,右临伏虎。负阴抱阳,瑞气葱葱。远望东方之群山,层峦叠嶂;向北俯视秦川之沃野,历历在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寺内有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故知此寺不仅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终南古迹胜境。


至相寺自创建后,即成为静渊、普安、智正、华严宗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海东华严初祖义湘等习传《华严经》之所。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
智俨(602一668),俗姓赵,甘肃天水人,十二岁时随杜顺到终南山至相寺出家。他曾于《大藏经》前祈求得一专修法门,因抽得《华严经》首卷,从此专学《华严》。他初受教于杜顺,又跟智正学《华严》,后又探讨北魏慧光所撰《华严经疏》,对其中的“别教一乘无尽缘起”以及“十地中六相义”之旨融会贯通之后,开始著书立说,使华严一宗形成规模,宗风渐振,时人称他为“至相尊者”。智俨在至相寺有两大高足弟子,一为中国华严宗三祖法藏,一为海东华严初祖义湘。
义湘(625—702),为新罗鸡林府人,弱冠出家,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诣终南山至相寺,以智俨为导师,以法藏为同学,在寺综习《华严》经义达十年之久,归国后于新罗太白山创浮石寺,弘扬华严教义,学徒云集,被尊为海东华严初祖。后来法藏寄义湘书中曾记:“是知如来灭后,光辉佛日,再转法轮,令法久住者,其唯法师矣!”其赞誉可谓倍至。法藏与义湘的同窗友谊,传为至相寺之佳话。


据《续高僧传》与寺内遗碑载,至相寺僧静渊、普安、智正,隋唐京城高僧昙崇、通幽、慧欢、灵干、慧藏、道宗、慧因、静琳、慧海、德美、智该、三论宗之祖吉藏、三阶教初祖信行等,以及隋唐诸多在家居士、社会名流卒后均于至相寺附近凿龛、立塔或墓葬。
至相寺在隋唐时极盛,高僧辈出。宋、元、明三代兴衰无考。清代称国清禅寺,成为曹洞宗的道场。
1950年前后,有常住僧众三十余人,土地数百亩,殿宇房舍四十余间,寺周围古树名木数十棵,寺区碑塔林立;寺院远近闻名。土改时只剩十三名僧人,分得土地共五十余亩、山林百余亩。六十年代中期,该寺遭到严重破坏,古树名木大都被伐,殿舍、经像被毁,碑志被砸,塔、龛、墓全部平毁,地下许多珍贵文物被盗。碧峰塔内藏的七枚波斯(伊朗)萨珊朝银币、鎏金莲花等珍贵文物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僧人本智住持至相寺,重修大殿、新塑佛像。寺内珍藏三论宗之祖吉藏墓盖一个,另有唐朝古槐、银杏数株,墓塔一座,碑刻五块。寺之右侧存有“曹洞正宗第三十世灵源紫谷大和尚涅槃塔”六棱石碑及底座与塔帽,寺之左侧有“大唐故二谛法师墓志”一方。
近年,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佛教人士、专家学者多次来寺参拜、考察。经政府批准,已将国清寺之名恢复为至相寺,并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有常住僧团。

【头条】:一诚长老为天心永乐禅寺舍利塔落成剪彩并安放舍利

【观点】: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禅茶一味】:谢尚书惠蜡面茶

【素食】:冬天多吃海带能补血御寒

【朝圣】:华严宗的发祥地之至相寺

【佛艺】:光彩夺目的佛教雕塑艺术

【一日禅】:幸福就在当下 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

【觉悟】:点亮心灵之灯只需要一瞬间的灵感顿悟

【众生】:罗宝文亲睹驱魔斋戒皈依佛教

【心灵物语】: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世界

【图片】:因梦而建“释源”白马寺

【书店】:中国法相宗、唯识宗的根本经典《瑜伽师地论》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