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陕川海印寺 八万大藏经版存放地



韩国陕川海印寺 八万大藏经版存放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海印寺在新罗时期是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大丛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禅教大本山之一。因寺内保存有高丽大藏经版,即所谓的“八万大藏经”,因而被尊为法宝宗刹。寺内目前有五百多位僧人,是拥有禅院、律院、讲院的海东名刹,并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海印寺(图片来源:旅行者网站)

一、海印寺的名称和创建缘起

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亦名牛头山,是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而于公元802年创建的道场。 

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在《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有“海印三昧”之名。海印三昧又叫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华严宗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佛说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义,以及审查根机。如说《法华》时,入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时,入等持王三昧;说《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华严经七处八会中,每一会均有别定,即第一会入如来藏三昧,乃至第八会入师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即此七处八会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际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森罗万象一时印现,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俱现。华严大经即依此定中所印现之万有而如实说。海印寺之名即取义于此。 

海印寺创建于新罗哀庄王三年(802)。据传梁朝宝志禅师临终以《踏山记》嘱门徒曰:“吾寂后有高丽二僧求法而来,以此记付之。”之后,果有顺应、理贞二僧来中国求法。志公门徒以《踏山记》付之,并说志公禅师临终时语。顺应、理贞听后,问法师葬处,而往寻之,谓人有古今,法无前后,乃七日七夜入定请法,遂感墓门自开,志公亲出为之说法,以衣钵传之,又赠蟒皮鞋(衣钵与鞋至今传为寺宝),并嘱曰:“汝国牛头山西,有佛法大兴处。汝等还国,可创立大伽蓝海印寺。”言讫还入。 

二师还国,到牛头山,自东北逾岭而西,遇见猎人问道:“汝等因打猎,遍阅此山,有适合建寺之地否?”猎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处(今毗卢殿所在),多有铁瓦(即今毗卢屋上所覆铁瓦),宜往观之。”二师到水泊处,见之甚惬其意,遂籍草而坐。入定之后,顶门放光,紫气冲天。时新罗第三十九王哀庄王王后患背疮,求治无效,王甚为忧患,遣使臣分往诸方,冀得硕德异僧扶救。使臣在路上望见紫气,疑其地有异人。便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数十里许,溪深峡窄,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见一狐缘岩而去,使臣随后行至,见二师入定,光从顶门出,便敬信礼拜,因请随往王宫。二师不许,中使告以王后患背疮之事。师授以五色线,曰:“宫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树。”师曰:“持此线,一头系于梨树,一头接于疮口,即无患。”使臣还报于王,王依言试之,梨枯患瘥。哀庄王深为感敬,遂使国人助二师创立该寺,并赐田二千五百结。后王又遣人至唐地请回大藏经,并建楼阁安置。 

高丽大藏经版(图片来源:旅行者网站)

二、海印寺八万大藏经

八万大藏经,是指藏经的版数有八万多张,也来源于佛教对大无可表之数的概括,就象通常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或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一样。 

大藏经在高丽时代曾两次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来雕刻。首先雕刻的称为旧板大藏经,从高丽显宗二年(1011)敕命雕刻开始至1087年,经过77年才完成。可惜的是旧板大藏经于高宗十九年(1232)在战乱中全部遭元兵焚毁。四年之后,高宗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间(1236-1251),高丽朝野上下为求佛力护佑折伏蒙古,发愿再雕大藏经,历经16年完工。新板高丽大藏经最初置于江华道,由于倭寇的侵略,转移到汉城的支天寺。朝鲜时代太祖时(1398),全部经板迁移到海印寺,总计有86525片经板。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同治年间,海印寺因战争等原因,七次遭受火灾,新罗、高丽时代之建筑遗物悉归乌有,唯收藏大藏经板木之屋舍幸免,实属不可思议。 

高丽大藏经经板之木取自生长在海岛上的桦木和伏樟木,砍伐后首先在大海中浸泡三年,然后取出排列横置,经三年晾干,再用盐水浸泡,放在阴凉处晾干后,用刨子平整木头,作成版块。刻经的时候,要沐手焚香,专心诚意,在佛前祈祷:惟愿三宝加被,经文丝毫无差。祈祷毕后,先在木版上用毛笔写上经文,每写一个字,都要虔诚礼拜,再顺序按字迹雕刻经文。整部藏经前后由30多人书写完成,统一用欧阳询书体,精湛美观,如同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校订严谨。所以,高丽大藏经在诸部大藏经中属于精湛完美的版本之一,当今最常用的日本新修大正藏,即是以高丽大藏经为主要底本而编撰的。 

海印寺(图片来源:旅行者网站)

三、海印寺的伽蓝与法事活动

新罗和高丽时期的建筑物除藏经阁之外,在朝鲜时代全部遭毁。现今伽蓝多为李太王(1864-1895)初年的建筑,与昔日拥有大雄宝殿、讲堂、会堂等数百座殿堂僧舍的庞大规模相比,如今已缩小甚多。但是,伽耶山优雅宁静的环境,晨钟暮鼓和诵经念佛的梵音,群山围绕的寺刹庵堂,超尘脱俗的僧人气质,伴随着有千年历史的木雕高丽大藏经,始终不变的成为海东佛教信仰的中心之一,起着弘法利生、净化世间的作用。 

伽蓝的分布以红霞门位置最南,经过凤凰门、解脱门,便到达九光楼。北侧有三重石塔,左右则设僧房。登石阶而上,正面有主殿大寂光殿,西有冥府堂、祖师殿、解行堂,东有僧坊。寂光殿北面,再沿石阶而上可见四脚门。此门内外悬挂“藏经阁”及“慈眼堂”匾额,内有宝藏二种,南称修多罗藏,北名法宝殿,连接这两栋建筑的还有两个小殿,为存放大藏经经板之处。此外另有红箭门、擎天门、拱极门等,堂舍颇多。李朝太祖元年(1393),太祖重筑此寺中的古塔。世祖三年(1458),曾补修藏经阁。及世祖薨,贞熹王后更欲重建而未果。成宗十九年(1488)仁粹王大妃继其遗志,大力增修伽蓝。现在海印寺的多所建筑物都被列为国宝或文物。今将主要建筑略述于下。 

一柱门和凤凰门 到韩国寺院瞻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柱门,也是入寺的第一门。意为所有众生迈进成佛之道的第一步,也是初发菩提心的象征。一柱门如同中国寺院的牌坊。海印寺的一柱门又称为红霞门,其外形朴素美观,与周围幽雅宁静的环境协调相应。它创建于新罗时代,从朝鲜时代世祖三年(1458)至今已有五次重修的记载,其建筑风格是朝鲜时代初期的特色。一柱门正面顶上写有“伽倻山海印寺”,在韩国寺院一柱门中最富盛誉。 

凤凰门也叫天王门或金刚门,供奉着四大天王,威严无比,微现怒容,表示守护佛法和降魔卫道的严正态度。 

九光楼 九光楼是海印寺众多建筑中深具特色的一座建筑物。最初修建此楼的动机,是因过去的法堂除了大德长老之外,一般人不许入内,一般信众难以在法堂亲聆佛法,故建此楼让普通信众能随时念佛听法。九光楼现在是海印寺保管佛教文物之地,也叫宝藏殿。 

大寂光殿 为海印寺的主殿。因海印寺原本是华严寺刹,殿内供奉的是华严宗的本尊毗卢遮那佛,大殿名称也不叫大雄殿,而叫大寂光殿。 

大寂光殿是在开山祖顺应和理贞二位祖师建寺的原址上,于1818年重新修建的。殿内总共供奉了七尊佛像。左侧是铁铸的观音菩萨、木雕的文殊菩萨和毗卢遮那佛,中间是本尊毗卢遮那佛,右边供奉的是木雕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铁铸法起菩萨。本尊毗卢遮那佛是1769年塑造的。在大殿没有供奉本尊佛之前,木雕毗卢遮那佛作为本尊佛供奉,左右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都是高丽时代用银杏木雕成的,世称为三尊佛。三尊佛最早供奉在庆尚北道的金塘寺,后又迁移到伽耶山的龙起寺,1897年迁移到海印寺大寂光殿。 

藏经阁 位于大寂光殿后面。闻名世界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八万大藏经就在此保管收藏。藏经阁现在被韩国政府指定为第52号国宝。藏经阁创建的最初年代不详,但依大藏经迁移到海印寺的1398年来推算,现在的建筑应是朝鲜时代初大约1488年左右修建的,至今已维修多次。藏经阁一共有四栋建筑物,东面是法宝殿,南面是修多罗殿,连接这两栋殿宇的就是寺院保存大藏经之所。藏经阁是至今遗留的朝鲜初期建筑物中最具特色的古迹。它在建造上不仅要讲究艺术构造的精美,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按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以及通风情况来设计。为了调节室内外气流和温度的协调,根据需要在地下埋有炭灰、石灰、黏土等。这样,在夏天梅雨季节,湿气太大时,会自动吸收湿气,干湿气流互相补充,自动调节所需的湿度。为了气流畅通,藏经殿的窗门都采用格子窗,尤其是修多罗殿的窗门下边要比上边大三倍,法宝殿相反,上边比下边大三倍,十分利于房舍之间的通风,这在今天来看,都是十分科学而先进的设计。 

经学院 是李朝末期创建的,是寺院僧人和信众祈祷国王和王后、太子等万寿无疆的景洪殿。1946年改景洪殿为经学院。1968年又改为奉安历代祖师灵位的解行堂。1975年开始改为僧伽大学的图书馆。 

堆雪堂 最初创建年代不详。海印寺发生第6次火灾的时间是1817年,堆雪堂全部毁于大火,后由斋月禅师重建。但1965年锦潭禅师将斋月禅师重修的堂宇拆掉补修,作为上禅院使用。现禅院已经迁移到少林院,堆雪堂成为海印丛林的方丈室。 

解行堂 又称为“祖师殿”。此殿是1817年斋月禅师重建堆雪堂时同时兴建的。最初挂的是“修禅寺”匾额,作为禅院使用。后又将“修禅寺”改为“祖师殿”,同时奉安开山祖以来历代祖师灵位。1967年将祖师像又迁移到宝藏殿(九光楼),将海印寺的祖师牌位迁移到经学院供奉,解行堂重新改为上禅院,现在归属于方丈室。 

禅院 海印寺是具备讲院、禅院、律院的大丛林,韩国佛教的主流是禅,所以禅院就成为韩国寺院最主要的建筑。因此,禅院一直都被设在海印寺重要位置的堆雪堂和禅悦堂。现在海印寺的禅院设在东边树木葱葱、寂静宜人的少林院。此建筑物本来是为保管高丽大藏经而建,1984年开始作为禅院。作为独立单一的禅院建筑,是韩国最大的少林院,也是曹溪宗指定的安居寺院,经常有40-50名禅僧日夜精进参禅。在以少林院为主的海印寺禅院的影响下,整个伽耶山都兴起了参禅之风,象三仙庵、药水庵、普贤庵等比丘尼的寺院,经常也有100多名比丘尼参禅悟道。另外,还有专门为在家修禅者修建的龙塔禅院和愿堂庵。 

海印寺禅院最大的特色不仅是禅僧修禅之地,而且是丛林大众实践佛陀教诲、共同修行用功、念佛和过堂以及在初一、十五诵戒布萨和方丈说法的综合场所。 

海印寺(图片来源:旅行者网站)

曹溪宗寺院每天早晚祈祷、参禅过堂、诵戒学经、百日和千日祈祷,其形式大致相同。寺院除了规定的佛事活动,还积极组织在家信众学习佛法和佛教规矩礼仪以及进行圣地巡礼、放生法会等重要活动。海印寺的主要活动有:保护八万大藏经传授菩萨戒和万灯佛事、亡灵超度法会、修炼法会、佛诞日浴佛和彩灯游行等法会。 

曹溪宗寺院大部分实行持钵过堂,称其为“钵盂供养”。韩国僧人的持钵与我国不同,我们都是一人一钵,一双筷子;韩国僧人却是一套大小不同的四个钵,一双筷子,一只勺子。过堂时以击竹板为号,僧人搭衣鱼贯入禅堂,各自依位盘腿而坐,听竹板声打开钵具,将盛水、盛饭、盛汤、盛菜的四个钵盂依序排列放好,巡堂人员打好饭菜汤水后,僧众念供养咒用斋。用斋时不准发出任何声音。用斋结束后,在饭碗里放一块萝卜,将水碗里的水往饭碗里略倒一些,冲洗饭碗里的饭渣,将其饮用,然后才用水洗碗。碗底下的饭渣不能倒入水桶,要自己喝下。因为这些洗碗水要布施给三恶道众生之一的饿鬼食用,饿鬼咽喉细小如针,稍有饭渣,都无法下咽,所以要我们自己饮用。这不仅反映了佛教的慈悲思想,也体现出佛教徒的惜福精神。当僧人将碗筷等收拾停当,结斋后到大殿回向。笔者在韩国时,曾两次参加了修行体验的全部过程。从过堂的整个仪程来说,韩国僧人的过堂要比我国复杂。 

胜地巡礼 一般由寺院组织,法师引导,到指定的佛教圣地参拜巡礼,包括本国和外国的佛教胜地。比如到印度佛陀诞生地、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九华山等四大名山。通过对胜地的巡礼和参学,增强信仰,坚固信念,发心护持佛教和推动佛教的发展,作忠实的护法。 

放生法会 是韩国寺院的重要活动之一,其放生的主要对象是鱼。因为只有将鱼买来放生到大海,才比较安全,其它动物因为容易捕捉,放生后很难保证安全脱险,达不到放生的目的,故未被选为放生的主要对象。放生的仪式,与我国一样,先是诵经,说皈依,然后由法师说法回向后即放生。 

受戒法会和万灯佛事 为了增强信徒对大藏经的认识和理解,海印寺每年举行保护八万大藏经的授戒和万灯法会。要求受戒的信徒,首先参加入斋仪式,万灯点火,学习菩萨戒本,为亡灵举行洒净超度和施食,奉安佛像,按传统仪式举行菩萨戒授戒仪式,回向后功德圆满。 

亡灵超度法会 海印寺大寂光殿内奉安有亡人的牌位,超度期限是从入斋开始,总共21次斋,每次49日,从入斋到回向,共1029日。这主要是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人从死后到转生在49日之内,如果亲友举行超度,不仅能让死者超生极乐世界,对活着的人也增加无量的功德和福报。海印寺有五百多名比丘和比丘尼一起在1029日之内,进行21次斋、每次49日的超度,这可以说是一生当中难得的殊胜因缘和法师慈悲救度众生的精神。 

修炼法会 即短期出家。佛经里说:三日清净修行,如得千年至宝;贪恋财物在世百年,如同一日晨露。海印寺举行短期出家,就是这一思想的真实体现。在为期五日四夜的出家修道生活体验期间,用自己纯净之心,体悟和感受清净修道的法喜。参加者的资格包括佛教信徒、非佛教徒、关心佛教者、外国人等。这对外界人士了解佛教和体会修道者的生活,无疑是最方便的法门。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