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山:二十年重游 不变的是古木梵音



桂平山:二十年重游 不变的是古木梵音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桂平山(图片来源:玉林新闻网)

桂平山(图片来源:玉林新闻网)

桂平山(图片来源:玉林新闻网)

桂平西山太近,近得似乎一直都没有重游的冲动。但是既然重游了,十几年前印象中的痕迹,总得迫不及待地查验。

这一查验,总有重游旧迹的亲切,却也有一些新痕的怅然。

曲径幽,古木依旧在。

桂平西山最大的特点,无疑是清幽安静。20余年前第一次到西山,印象最深的就是被一路参天的松树所震撼。其实不仅仅是松树,西山上古树多的是,很多都叫不出名字来。

古树多了,掩映之下的空间便自然清幽疏朗。小时候游西山不懂得这样的景致,而今再来,很轻易地就被陶醉了,那种感觉尽管相隔了二十多年,却依然似曾相识。才知道,幼时就算“不解风情”,那风情却是真的存在,早就植入我的脑海最深处,只等重游的步伐那么一触动,便如此轻易,又打开了那扇门……

有一家老小,提着茶壶在树下的桌子围成一圈,喝茶聊天。声音不高,不嘈杂;所围的桌子上也并不凌乱,不过是一个茶壶几个茶杯,也并不显得拖沓。可见来这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两次的事。炎热夏天,这样的消遣该是都市人最觉得奢侈的度假方式吧。都说心静自然凉,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找不到那个让自己心静的地方而已。

而西山,从走进山门的那一刻起,“心静”就已经悄然酝酿。

西山有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正衬托出了山的清静来。这里有多少个可以烧香的地方我不知道,只知道不经意间,抬头便是寺庙的牌匾,鼻息间萦绕着神秘的香气,耳际若有若无是飘渺的佛乐。所有的人都细语低言,偶尔有年老的尼姑绕身走过,轻步无声。移步之间,这里的安静呈现出“大庙”独特的气质,给人一种从云端俯瞰人间的感觉,甚至给人某种人生领悟的暗示,比如宠辱不惊,比如扬善避恶……

古井依旧,味道变了吗?

小时候游西山,耳闻关于乳泉的神奇传说依然散之不去。再后来,用乳泉做文章的某种酒在西山之外名气不小,心里莫名的就多了一分忧虑:红尘滚滚,乳泉可否安在?

依然是古木参天环绕,依然是古朴的井口,乳泉在我忐忑的寻找中如约出现。

关于乳泉“喷乳”的记录,被写在横幅上,挂在乳泉井的上方。这样的情景,无端的让我想到了彩票投注站,那些关于何时何地中奖的宣传。而那个用乳泉做文章的酒,也将宣传横幅拉在了边上。这个在西山景区一直被浓墨重彩宣传着的景点,就这样让这些横幅“墨”着“彩”着。

离井不远的地方,一块类似于超市里的促销牌,上面写着关于乳泉井水的“品尝价格”:1元/杯;3元/500ml;10元/2500ml……

站在井边,正发着呆。一个声音突兀地从斜对面传来:“买水吗?”是负责卖水的妇女。

逃似的离开。我不知道如我一般,让叫卖声音吓跑的游人还有没有。旅游的商业化不可避免,然而过滥了,旅游的本质就变了。乳泉的水,是否依然清冽甘醇?我不忍品尝,也便无从知晓了。

每一个庙宇的最前面,成把成把大小不一的香烛等着善男信女去买,然后焚点……可是有几处地方,明标着“外来香不能入内”之类的字。不禁索然--要是真的有佛祖,要是佛祖看得到如此禁令的话,是不是也会索然呢?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