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泰宁:流连于人文自然的古朴静谧



古城泰宁:流连于人文自然的古朴静谧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离凡尘最远,和心灵最近”,丹崖、碧湖、长谷、幽潭、清风、明月、古城,当步入山明水秀、如诗如画的泰宁,或是在古城的某个转角打个盹,发个呆,守本黄页,一叹古城生活的浪漫和唯美;或是在未知的丹霞山顶上做个深呼吸,放歌群峰,嫣然一笑,与丹山秀水为友;再或是在这充满浓浓年味的春节里,和当地人一起吹啦弹唱,载歌载舞……逍遥泰宁。 

大金湖(图片来源:资料图)

游大金湖 逍遥在碧波荡漾之间 

亿万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金湖景象万千的水上丹霞奇观。浩瀚幽深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完美结合,如百里风光长卷,山水交融,如诗如画,被誉为“天下第一丹霞湖山”。大金湖岸涯盘回曲折,山溪与湖水交汇并流,迂回环绕山前。湖山相依,湖中有山,山中有湖。有人赞曰:“湖中四时容山影,环山无处不清波”,可见其丹山秀水,妙不可企也。 

神奇的丹霞地貌,让这片山光水色分外荡漾,静谧雄浑的山体中藏着无数让人惊叹的神奇。钟山鼓岭,一面面巨大的洞穴构成的岩洞,古刹庙宇隐现其间,建筑与景致浑然天成,构造独特。无数细小的洞穴则状若蜂巢,层层套叠,千姿百态的造型演绎着地质奇观的千万年隐秘线索,演绎着千姿百态的地球故事。 

赤壁丹霞的雄浑深重,总是让人升起一种激昂澎湃之感。宽约500多米,高约100米,壁面寸草不生,如城垒突兀,倒影红透湖水,因此巧借古之“赤壁”的名声,直呼其为大赤壁。碧水丹山,斐绿叠丹,虽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但绿水浩荡,丹崖壁立,斑斓绚丽,气度不凡,别有一番意境。 

“一柱插地,部假片瓦”的甘露寺是大金湖上的“水上佛寺”,也是福建有名的古刹之一。整个佛寺建在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内,以一根柱子插地,在底部支撑整个寺庙,上面依坎坷岩壁顺势架起四幢楼阁,寺庙的全部建筑都是以梁木构建而成,用梯型拱头相连接,没有使用一根铁钉。整个建筑结构独特,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全赖井斡式的木架支撑,实为建筑史所罕有,令人惊叹! 

上清溪(图片来源:资料图)

漂上清溪 逍遥在山水相拥之间 

九十九曲、八十八滩,上清溪蜿蜒于荒芜人烟的赤石翠峰之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乘一叶竹筏翩然而下,清澈的溪水哼着轻柔的小曲萦绕耳边,满溪美景在望,在千回百转间,聆听野、幽、奇、趣的山水密语。 

坐上竹筏,眼前是一条清澈柔美望不到头的小溪妩媚而又亲切地环绕身边。顺流而下,脚下是清澈的缓缓溪流,两岸是一片浓密的脉脉翠绿,瞬间心情便被染绿了。偶尔一两声鸟啼虫鸣在峡谷间回荡,在耳旁萦绕,仿佛突然间回到了原始的生活状态,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繁杂,没有工作的烦恼,不知不觉间灵魂被带到了一个安宁的世界。 

拐了个弯,久违的阳光迎面扑来,水面波光粼粼,抬头望去,只见三座山峰叠在一起,迎着阳光,这就是有名的“阳光三叠”。不远处,有的山似乎是一座亭子,又像是一座阁楼,竹排划近了一看,其实什么都不是,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市蜃楼”嘛!最有趣的要数“千嘴岩”了,在高耸的岩壁上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地“嘴”,它们像是在和游客打招呼,又像是在述说着千百年来这条小溪所经历的故事。 

远离人群喧闹,沉静下烦躁的心情,静静地倾听水声叮咚与鸟鸣婉转,漂出另一种别致心情,犹如席慕容笔下藏着忧郁情愫的女孩,托腮凝眸,任心事将自己淹没。一路的美景终有尽头,接近终点的“回头峡”不负其名,总让人扭过身子,探出脑袋,回头多看一眼上清溪,希望这多看的一眼能绵延万年,让这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 

泰宁古城(图片来源:资料图)

泰宁古城 逍遥在古朴静谧之间 

泰宁古城,一座隐于喧嚣红尘的化外之都,这座位于闽西北一座古老的小城,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有“中国最有品味的江南明城”的美誉。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养。千年传承,崇文重教已融入了泰宁的生活,当地曾出过2位状元、54位进士、101位举人,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奇迹。 

这是一座沉浸在古朴静谧气氛的小城,处处流露着诗情画意,千百年来,闽越族人、中原游民、客家先民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开山辟土,安家落户,相互交融,培养了新泰宁人广阔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性格,造就了泰宁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走进城里的大街小巷,能听到人们正用天南地北的口音津津有味地讲述着同样的古老传说,令人强烈感受到属于泰宁人的那份气质,那份自豪,那份自信,那份淡然。 

古城中不可不说的地方--尚书第,占地5400多平方,共有130余间房,满目是巧夺天工的砖、木、石雕、2人合抱的杉木梁柱、横亘厅堂的花岗岩石板,气势恢宏,布局严谨,精雕细琢,是明代民居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默默伫立于古城的街头巷口,穿行在古城的廊道厅堂,可以感觉到,浓郁的闽越古俗、宋明风韵迎面而来,悠远的历史压缩到了同一个地层,状元街、尚书巷、进士街、九举巷、恩荣坊、逸贤园、昼锦门、别驾第…… 

一个小城的千年光阴,如同一幅画卷,触手可及,东门的明城墙、巷口的绣衣坊,记录了古城曾有的辉煌;街心直石铺路卵石镶边,传承着宋朝皇宫的遗风;路旁石沿古井伴随着动人的故事源远流长。但古城并非只有古韵,新城张扬宋明风骨,闽越习俗,延续古城文脉。 

甘露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大源傩舞 逍遥在原始放纵之间 

泰宁大源村,在终年云雾缥缈的云深之处,整个海拔高出县城400多米,从县城坐车到大源村大约一个小时。沿着山道弯弯曲曲绕进大源,迎面看到一座漂亮的雕花门楼,上面写着“福塘”二字,透着几许古色古香,它的背后是一座自明代保存下来的严氏宗祠,全村人逢年过节在祖屋公祀祭拜,中堂上保留着上百个先祖的神牌。 

大源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傩舞”,大源人爱傩、善傩,傩在大源由来已久,在现代人视野中消失的傩,在大源依旧延续着。在大源村看大山里的傩,同时看的也是一部村庄的文明史,我们很容易从傩的本身感到一种原始的快乐。 

史载的“傩”是一种古老的图腾,仪式十分隆重和神圣。先秦时,一次傩祭可以牵动朝野王公贵族和臣民,少辄千人,动辄万众,通过祭祀神灵祖先,人找到与自然对话的契机。但在大源人看来,傩的舞蹈不过是即兴之作,新春佳节有了傩,庙堂寺观的神就像走下了祭坛,来到了大家身边。人们顺着傩的脚步,从宗族祠堂到村水口,从村庄到田野阡陌,从鹅卵石小路到山边,一路边走边舞,热闹欢腾。 

尽管大源村民的傩表演,姿势并不庞杂,有时甚至拙劣可笑,但我们一样能感觉到,那代代相传的表演节拍,那移形换步的鼓点,让我们很容易回到历史的时空状态,体验那细细浸润的文化因子,体验族群的繁衍和生命的盈缩胀落。新春,在泰宁大源把傩带着,就是把祝福带着,就是把对来年的美好祈愿带着。 

泰宁美食 逍遥在唇齿留香之间 

游走在古城泰宁,一不用怕迷路,因为城小转来转去总能找到归途;二就是不可错过各种风味小吃,在大街小巷中乱走,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一付好的肠胃、一个不是太瘪的钱包,进行一次唇齿之间的饕餮盛宴。 

泰宁的小吃不仅在于味道,更在于功用,不是含有中草药,就是滋补珍品,不愧“山珍”二字。就拿“仙草糕”来说,每到仙草上市,大家争相购买,先将仙草洗干净,加些食碱水,放在锅里煮成汤汁。滤去草渣后,渗入米浆搅匀成糊,随后冷却凝固切小,即成“仙草糕”。食用时加热,有的加姜汁、白糖,也有的加蒜泥、葱花、芝麻油。趁热食之,软滑芳香,最爱它的那层被油煎过的皮,酥而不硬,最有嚼头,好吃又富含营养。 

如果有时间,一定得上甘露寺吃顿素斋。在那里,一切都还原到食物原本的滋味,重新闻到久违了的茄香。在民间风味小吃中较具地方特色的还有“碧玉卷”、“什锦油饼”、“状元糍”、“暖菇包”、“乌楮粳米糍”、“馅心馒头”等,样样都散发着浓郁的山野风味、地域风情,样样都让我们停不下唇舌,结束这场饕餮盛宴。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