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藏传佛教黄教之祖寺



甘丹寺——藏传佛教黄教之祖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甘丹寺全景(图片来源:中国网)

甘丹寺是黄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面达孜县境内,距布达拉宫47.4公里。旺波尔山位于拉萨河畔南岸,山形南北走向,稍微向东。甘丹寺就建造在旺波尔峦的山坳里,海拔3800米。在黄教的六大寺院中,甘丹寺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它是黄教六大寺的祖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亲自筹建该寺并担任了第一任赤巴,最终圆寂于此。

甘丹寺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进行规模盛大的供奉活动,以扩大黄教影响。法会之后,宗喀巴和他的门徒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于旺波尔山兴建甘丹寺。

甘丹寺经历了95代赤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鼎盛时期甘丹寺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5万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祀殿、绛孜扎仓以及夏孜扎仓、23个康村、20个密村。甘丹寺是建立在山顶上的神奇之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直译为喜足尊胜洲,也可译极乐寺。寺名"甘丹"是"受乐知足"之意。甘丹寺的建立,标志着宗喀巴及其追随者以独立于其它教派的姿态出现在西藏佛教界。

措钦大殿是甘丹寺最大的经堂,宽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纳3300名僧人同时诵经。殿内主供的是未来佛强巴佛,后增供宗喀巴等鎏金铜佛。大殿中有一根很奇怪的大柱,它离开地面有一掌厚的距离。相传在修建甘丹寺时,为了使大殿更加牢固,宗喀巴大师决定在大殿中央立一根大柱撑住殿顶,可是找遍拉萨地区也找不到那么高大的树木后来,在西藏东部的原始森林里找到了大树。在返程途中住宿时,大树却不见了,回头找时,发现它又立在原处。他再次把树砍倒并日夜不停的催运,终于运到了甘丹寺。打磨好后竖在大殿中央,但是大柱不肯支撑而离地一掌。从此,到甘丹寺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祝寿吉祥。

宗喀巴寝殿,藏语称"赤妥康",是宗喀巴和历任甘丹赤巴起居、修习密法之所,始建于1409年,殿内主供文殊菩萨和尊胜母、大白伞佛母等。由于殿内保存有宗喀巴及历任甘丹赤巴用过的衣物,因又名"存衣殿"

羊八犍经院高4层,面积800平方米,于1409年兴工建造。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故得名。

宗喀巴灵塔殿,藏语称之为"司东康"。该殿是羊八犍经院的最高层,公元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赤妥康圆寂,遗骸保存于银塔之中,后由固始汗之孙洛桑旦增以青海地区所属的一年税收换成黄金,全部包裹于灵塔塔身,并饰以各种名贵珠宝,使其成为一座极其富丽的金塔。

寺中除了上述重要建筑之外,还有大量的僧房和康村,僧房围绕扎仓布置。扎仓是寺院下面的经学院,甘丹寺有两大扎仓,即夏孜扎仓和绛孜扎仓,位于旺波尔山的西梁。绛孜扎仓系宗喀巴亲传弟子霍尔顿•朗嘎白瓦兴建。扎仓下面为康村,甘丹寺法定僧人3300人,实际人数一度达5000余人。喇嘛们按地区分别组织在各个康村和密村中。寺内有23个康村和20个密村。康村的建筑一般由小经堂、僧居、厨房、仓库组成。此外甘丹寺中还设有九个辩经场,以适应春、夏、秋、冬四季法会和平时辩经需要。

甘丹寺内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以清乾隆皇帝所赐盔甲和明永乐皇帝所赐锦锻乡塘最为著名。盔嵌金银珍宝,系乾隆皇帝于公元

1757年作为对黄教始祖宗喀巴的供奉赐给西藏的,头盔上面还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作了说明,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锦锻绣塘是明朝永乐皇帝赠赐给大慈法王释迦也失的,共有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精制的锦锻24幅,大慈法王返藏后立即转奉给上师宗喀巴。这些绣像,每年元月要展示3周,称"甘丹绣塘节"。甘丹寺不但汇萃了大量建筑与艺术珍品,在历史上它还占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及宗教地位。1961年,甘丹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