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乡:尼泊尔胜迹巡礼(一)



佛陀故乡:尼泊尔胜迹巡礼(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俯瞰加德满都

在许多国人的心中,会想当然地认为,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古籍都载明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是在古印度(天竺),怎么就到了尼泊尔呢?近些年来,大陆佛教徒兴起了赴印度的朝圣之旅,但行程表上会赫然列入尼泊尔,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19世纪末,经过印度著名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孔林汉(A。Cunningham)的考察证实,广大佛教徒耳熟能详的释迦牟尼佛诞生处——蓝毗尼,就位于离印度北方邦边境不远的尼泊尔一侧;1970年,蓝毗尼国际开发委员会在尼泊尔成立,有十多个亚洲国家参加;1997年,尼泊尔蓝毗尼作为佛陀的诞生地,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内陆山国——尼泊尔更增添一分神圣,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她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007年12月,我应邀参加了广东花都华严寺组织的“重走玄奘西行路,寻源佛陀圣地团”赴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曾穿过印度边境,经由尼泊尔边境口岸城市派勒瓦,在尼泊尔蓝毗尼圣园及中华寺作短暂的停留、朝圣。这一殊胜因缘,使我萌生了未来专程考察尼泊尔的愿望。

2011年3月29日,中国政府在海外兴建的唯一一座寺院——蓝毗尼中华寺隆重举行印顺法师晋院升座法会,我有幸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一盛事,同时还随团参访了尼泊尔的多处胜迹。屐痕所及,感触良多,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视觉上的冲击,更令我充盈着宗教的感动。现参考有关资料,结合此次的参访路线,以及一路上拍摄的大量图片,对尼泊尔国情及其宗教文化作一综述,以便为那些渴望了解尼泊尔,或未来有机会去尼泊尔旅游、朝圣的人们,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本文作者在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山门前

尼泊尔概况

尼泊尔(Nepal)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都与印度接壤,国境全长2400公里,东西长约885公里,南北宽约144~256公里。

尼泊尔历史是根据统治加德满都山谷的王朝来划分的,有历史证明,建立在山谷的第一个王国是三千多年以前。像印度一样,尼泊尔人民也没有保存历史记载的传统,所以有记载的尼泊尔历史并不完整。比较明确可考的历史大致分为古代的李查维王朝(公元4 ̄9世纪前后)、中世纪的马拉王朝(公元11~18世纪),以及近代的沙阿王朝(18世纪~现代)三个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484年,马拉王朝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其中在加德满都谷地,就形成了加德满都、巴丹、巴克塔普尔三个王国。如今三地保留下来的老王宫、寺院,以及古老的民宅等,已成为尼泊尔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七所载,尼波罗国(即尼泊尔)周围共四千余里,位于雪山之中,住民邪正兼信,大小乘兼习,国王为刹帝利栗呫婆种,笃信佛法。此为七世纪时关于该国情势之记载。

公元1769年,兴起于尼中西部地区的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加德满都谷地(骠悍勇猛的廓尔喀雇佣兵至今依然活跃于英国、印度、香港等地和尼泊尔国内)。从此尼泊尔逐步趋于统一,并开始有年代准确、资料翔实的历史。1814年英国入侵,迫使尼将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属印度,并在尼享有多种特权,尼外交受其监督。1846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923年英承认尼独立。1950年,尼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拉纳家族专政的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国王特里布文和王储马亨德拉在印度的支持下,通过谈判恢复王权,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2006年4月,由尼主要政党结成的反王室的“七党联盟”与尼泊尔共产党联手发动反国王街头行动。贾南德拉国王妥协,宣布恢复议会,还政于政党,由“七党联盟”提出首相人选并组阁。同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新内阁提交的决议草案,解除国王拥有的一切特权,规定尼泊尔为“世俗国家”,议会成为全国最高权力决策机构。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由尼泊尔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自此,延续近240年历史的尼泊尔沙阿王朝宣告终结,国王贾南德拉成为平民。2008年7月,制宪会议选举产生总统、副总统和制宪会议主席。国名由“尼泊尔王国”改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尼泊尔在传统上主要是指加德满都谷地所在的地区,到18世纪以后才逐渐被用来代表尼泊尔目前所管辖的全部领土。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2,589万(2006年)。

尼泊尔全国有卡斯、尼瓦尔、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塔鲁、藏族等30多个民族。尼泊尔语言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南部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另一类是北部的藏缅语系的各种方言。官方用语为尼泊尔语,它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

在实行共和制之前,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有300多个节日,3300万位神祇。居民中大约80.9%信奉印度教,10.8%信奉佛教,4.3%信奉伊斯兰教。但在一些民族中,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常混在一起,因而很难用数字来表示。

全国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北部冷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为45℃。又可分为雨季和旱季,其中,6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为雨季,其它时间则为旱季。

尼泊尔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差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因此自古有“山国”之称。河流多而湍急,大都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注入印度恒河。南部德赖平原占领土面积的17%,是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是尼泊尔重要的经济区;中部河谷区,多小山,占国土面积的68%,首都加德满都就坐落在加德满都河谷;北部喜玛拉雅地区,其海拔高度在4,877米至8,844米之间,全世界最高的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中,这里就占了8座。

尼泊尔为农业国,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0年代初起,尼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政策,但由于政局多变和基础设施薄弱,收效不彰。1990年代尼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8%。尼泊尔贫富差距较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谷地和平原地区相对发达,山区极度贫困。2002年贫困人口比例达41%。近年来,有所下降,2005年为31%。尼严重依赖外援,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来自外国捐赠和贷款。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