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柱山:汉代古南岳 三祖传禅法



安徽天柱山:汉代古南岳 三祖传禅法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仿佛坐落在云端(图片来源:旅游纵览
摄影:马彩庆)

地球北纬30度附近是一个有着众多自然与文明之谜的地方,如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等等,安徽的天柱山恰恰也屹立于这一纬线上。这条神秘的线沿着青藏高原向东西方向延伸,因为地壳运动的频繁而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地带。

近年来,天柱山成为国际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热点。这里地质资源丰富,不仅有独特多样的花岗岩峰丛地貌与水文地质景观,更有为世界瞩目的超高压变质带及其特征岩石--绿辉岩和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集中反映了18亿年以来天柱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及人文史。

2011年9月18日,天柱山地质公园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检查验收,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荣膺“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中国的第25个世界地质公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美丽的地方,探寻地球深处的奥秘吧。

地心游历者

1987年,科学家在天柱山西边的绿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为世界范围内第三例,在亚洲和我国系首次。而后,科学家又在天柱山地区绿辉岩中发现变质成因的金刚石,该成果轰动整个地质学界。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出现,说明其所在的地区,曾经经历过超高温高压的洗礼,尤其是金刚石的形成,需要1200摄氏度的高温,和5万个大气压,地球上唯一能够找到这种环境的地方,正是地心。也就是说,天柱山一带的岩石,曾经有过游历地心的神奇经历。

由于地壳在运动过程中,地幔中的岩浆在构造运动和超压流体的共同作用下,以脉流的形式被挤压上升,从而形成一条坚硬的带状岩石群,它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地幔之中。而天柱山的超高压变质带却在1.28亿年前被抬升到了地表,成为开启地球大陆学的一把钥匙。天柱山超高温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大、出露最好、剥露最深、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丰富的超高压变质带。它是东亚大陆的扬子和相邻华北板块碰撞、俯冲、折返作用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就像一个“泄密者”,破译着我们脚下这个蓝色星球深藏数十亿年的奥秘。

天柱山几乎包罗了世界上所有花岗岩风景区的地貌景观:奇峰、怪石、洞穴、峡谷等胜景。尤以花岗岩崩塌及堆垒景观典型而堪称世界一绝,成为国内同类景观的代表而冠名为“中国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天柱山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佳地区之一和世界重要的超高压变质带研究基地。近年来发表科研成果500余篇,在世界地质学界引起轰动,使天柱山与阿尔卑斯、挪威西部片麻岩以及哈萨克斯坦的koktachev齐名。

天柱山地区还被国际公认为中国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啮齿类动物发源地,已发现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化石标本50多个种属。其中,“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推翻了西方学者关于啮齿类动物起源于北美的论断,“潜山安徽龟”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龟鳖类地史记录。

山间自有悠然在(图片来源:旅游纵览
摄影:马彩庆)

天开画图,花岗奇观

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西北襟连大别山,东南濒临长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科考以超高压变质带、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址为主,北区为天柱山花岗岩峰林峰丛地貌游览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主峰峻拔,群峰环拱,山高水长,景色迷人,园区总面积413.14平方公里,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它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文明森林公园。

18亿年前,天柱山汪洋一片;11亿年前,天柱山“芙蓉出水”;8亿年前,天柱山形成变质岩基座;新生代第三纪以来,天柱山渐耸云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天柱山塑造成今天的山峦绵延、巍峨峻峭、巧石丛生、秀丽雄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让天柱山成为天然的“山水画”和绿色的“博物馆”。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飘逸行吟中,曾对天柱山发出深情赞叹。天柱山奇峰丛集,海拔1000米以上的雄峰达45座,天柱峰似柱擎天,飞来峰巨磐盖顶,天池峰、五指峰、覆盆峰等形态各异,在云遮雾罩中形成峰海奇观。其中海拔1488.4米的主峰天柱峰最为壮观,它独立于群峰之间,登临其侧,则见其雄绝险峻,直入霄汉。

站在渡仙桥上,天柱峰似在伸手之间。它巍峨挺拔,像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那花岗岩纹理的每一根线条都像是一位翰墨大师随心所欲的艺术创造,每一笔都那样妙然天成。来到当年汉武帝祭拜“古南岳”的祭拜台上,此时云雾散尽,天高地阔,面对那在浩浩天宇下独立不倚的天柱峰,不由感觉到天地的廓大和时空的缥缈。怪不得当年的汉武帝会“登临天柱,号曰南岳”了,也怪不得一批批文人墨客会把他们最美的诗篇献给天柱山了。

作为一座人类地质宝库,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那些怪石,是天工巧夺的花岗岩在水平与垂直节理、差异风化、崩塌、流水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地质地貌景观。像有一只巨手对它们进行了精工雕凿,它们一个个形象别致。幽深的洞窟是天柱山花岗岩地貌资源的另一显现,天柱山有大大小小的洞窟共53个,它们少数是构造裂隙风化而成,多数为由峰巅崩塌的岩石于峡谷中的无序叠置。而被地质学家们称为“全国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则是人们攀爬天柱山必到之所。神秘谷被道家称为司元洞府,全长约500米,垂直高差150米,可谓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

天柱山奇石异态(图片来源:旅游纵览
摄影:马彩庆)

生态乐园

由于地势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不仅使得天柱山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也使之拥有神秘撩人的气象景观。雾起丹崖、云生碧岫、云海佛光、雪霁雾凇……让人如历仙境,触目生情。

全区还生活着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哺乳类共6目14科40种,占中国安徽全省种数约44%,鸟类12目26科87种。公园内有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穿山甲、大灵猫、狐、貉、紫貂、大灵猫、豹猫、大拟啄木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鸢、虎纹蛙、白颈长尾雉、毛冠鹿、青羊和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娃娃鱼)等。

天柱山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主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3%。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区内已定名的维管束植物有146科214属,野生植物165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7种,占国家保护种数的85%,孑遗植物多种。有一级稀有的水杉、二级珍稀保护植物银杏、香果树、鹅掌楸,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二级濒危的天女花、天麻等。奇特的自然地质遗迹与丰富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是天柱山的另一特色。

人文看点

人文资源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先民在天柱山麓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化--薛家岗文化。薛家岗遗址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十三孔石刀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春秋时期这里为皖伯大夫封地,地称皖国,天柱山称皖山,山下有皖城,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号曰“南岳”,后隋文帝杨坚拓展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古南岳”的尊号而备受世人仰慕。东汉建安四年,孙策称霸江东,与周瑜率兵攻克皖城,南北朝梁武帝时,国师宝志禅师于卓锡山前开山建刹;白鹤道人在山麓亦辟地设观。道教把天柱山尊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气功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天柱山还是禅道圣境,为佛教中华禅宗的发祥地,隋代僧璨禅师承二祖慧可衣钵,驻锡天柱山东南麓山谷寺,山谷寺因而又称为三祖寺。三祖寺是享誉海内外的禅宗祖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唐、宋时期,天柱山所在地为舒州治所。明万历年间,神宗敕封马祖庵为佛光寺。

这里又是黄梅戏和七仙女的故乡,京剧的发源地,我国最早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小乔初嫁了”两大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存留的摩崖石刻近400幅。这里还走出了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等名人。天柱山一大特色就在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气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难怪明代诗人李庚在广历祖国名山大川后赞叹道:“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天柱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为天柱山的美丽找到了“基因”,为海内外游人赋予了新的视角,打开了新的视野,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打造一流的科考基地、科普场所和旅游胜地铺就了新的台阶。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