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岩藏飞龙寺 乾隆题诗落龙袍



飞龙岩藏飞龙寺 乾隆题诗落龙袍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求雨台近景(图片来源:桂林日报 摄影:卢初龙)

飞龙寺(水帘洞)瀑布(图片来源:桂林日报
摄影:卢初龙)

飞龙寺遗址(图片来源:桂林日报 摄影:卢初龙)

飞龙岩(图片来源:桂林日报 摄影:卢初龙)

灵川县灵田镇塘边村古商道,有一处幽谷,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半山腰有一天然岩洞,约一亩大小,溪水从岩洞前飞流直下,落差有近50米,形成一个天然水帘洞。因此得名“飞水岩”,也叫“飞龙岩”。水帘洞里原为寺庙的大雄宝殿,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据残缺的碑文和灵川县志记载,“飞龙寺”始建于明朝末年,康熙时粗具规模,乾隆二十六年扩建。如今庙宇荡然无存,只余几截断墙围着繁茂的树木,屋基一层一层地往上,可见当年建筑群落是何等的气派。

“飞龙寺”的来由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相传为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来到飞水岩,对这个仙境般的地方赞不绝口,在洞口两米上方岩壁题诗一首:为垦幽径入林泉,光逸兴瑞飞流急。落萍罗帘向洞中,竹影绿凉月雨声(这首诗刻在飞龙岩的石壁上,如今大部分字还依稀可见,作诗之人和出处却无从考证)。乾隆题完这首诗之后,就匆匆走了,把龙袍落在了飞龙岩里,现飞水岩洞口内左侧,有似鱼鳞状的近两米高的“龙袍”,并隐隐发出幽光。其实,这是水滴在石头上,汇聚成鱼鳞状,在光线照耀下,水珠闪闪发光。因此,飞水岩也就叫飞龙岩。后来在此中扩建的寺庙,也就题名为“飞龙寺”了。

出生在塘边村的台湾老兵蒙志刚先生,在他的遗作《我的一生回忆》中对当时的飞龙寺作了大致描述:“飞龙岩的洞内用木板梁柱装修,像似一座庙宇造型。分为三间排列,中央为正殿,置有丈余高泥塑金菩萨数尊。正殿两侧各间置小型菩萨数尊。在我童年时代常与同伴去此游玩。那时有修行尼姑数人,住岩洞生活,后山腰有梯田数亩供尼姑自行耕作。岩洞上方有一天然泉水,每到春夏季节雨水充沛,一股清澈激流从岩洞上方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壮观瀑布,故以飞水岩得其名。寒冬降临之时,瀑布又结成一条条银色丝带,悬挂在岩洞边缘,蔚为奇观。这处古迹不知存在有多少年代了,没有人去考究。”

“记得儿时,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附近方圆十几里村落居民男女老幼,专程步行远道前来膜拜。香火鼎盛数日,进香客络绎不绝。入山口有一空旷平地,平地上有卖香纸、水果、桂林米粉、各种饮食,供香客选择。还有民间各种艺术表演,耍武术、耍狮子灯、龙灯,热闹非凡……遗憾的是这一千古圣地,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殆尽,面目全非,已不复当年原形了……”

庙宇前的沟壑里长着七棵古枫树,主干粗壮,需一人合抱。古枫苍劲挺拔,一柱擎天,高达数丈,一棵棵从冲沟笔直生长上来,荫蔽着古商道与庙宇的断壁,怀想着当年商贾疲惫的步履与虔诚的祈求。在当地,这些“有神灵保佑”的古树,是不得随意砍伐的,当地人的说法是,谁砍了这些古枫,家里必生灾祸。庆幸古枫躲过了当年大炼钢铁的刀斧和现在大兴土木的电锯,继续无声地诉说曾经的古道繁华。

顺着古商道继续往下走,不远就到了戏子坪。从乾隆年起,这里就开始热闹并渐渐繁盛起来,形成了二月八庙会节,也就在戏子坪建起了戏台。每年从二月初一开始,游客、香客、过往商客,近的来自方圆几十里,远的来自柳州及永州……云集而来,饮食住宿,烧香拜佛,听戏娱乐,舞龙灯踩高跷,一派繁荣。如今古戏台早已坍塌,在一堆废墟上,只看到翠竹依依,青松苍劲。

从飞龙岩往上走到山顶,又隆起了更高一重山。山腰中突显陡峭,绝壁危岩高约百丈,像一头雄狮盘踞山中,这是狮子顶。狮子顶便是“雷公霆”——大小约10平方米,高两米,小庙依崖修建,当地村民称它为“雷公宅”,也是当地有名的求雨台了。登上求雨台往西南方向望去,便是桂林城最高的尧山。可惜的是,这座“雷公宅”现在也只剩下三面光秃秃的石壁,岌岌欲倒下。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