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颇章卓舞:演绎桑耶寺修建全过程



多颇章卓舞:演绎桑耶寺修建全过程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多颇章卓舞。(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索朗巴珠是扎西老人的学生之一,2010年,多颇章卓舞队招收新人,从40名报名的学生里面挑选了12名出来。(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扎西多布吉老人正在更换戏服,这种戏服由名为“卓布穷”的演员专用。(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卓舞被称为西藏地区的腰鼓舞,在西藏,卓舞大致分两个流派,一个日喀则,一个山南。多颇章卓舞正是山南地区卓舞的代表。他们所使用的腰鼓有两跟鼓槌,并且其舞蹈动作幅度相当大,韵律性极强。

祖辈相传的多颇章卓舞

桑耶寺以东30公里处,是山南地区乃东县多颇章乡,这里的卓舞拥有自己的名称--多颇章卓舞。卓舞这个被称为西藏腰鼓舞的舞蹈,遍布整个西藏,而追溯其起源,则是多颇章乡。

在乃东县,听说这一代的多颇章卓舞传承人扎西多布吉正在逛雅砻文化物资交流节,我们一行将他拉上车,直奔多颇章乡而去。扎西多布吉今年已经59岁,身份是多颇章卓舞传承地--多颇章乡索朗村的前任村支书,只是他因为爱好卓舞,从1978年就开始在宣传队练习多颇章卓舞。2008年才获批非遗的多颇章卓舞传到扎西多布吉这一代,原来的18种舞种已经只剩下15种。“我的老师,上一代多颇章卓舞传承人丹增欧珠原来会17种,但是在教我们的时候,年纪太大,又忘记了两种,所以传到我这里的时候,就只有15种了。”扎西多布吉说。

丹增欧珠老人早已经过世,在他以前,多颇章卓舞一直这样一代代祖辈相传,据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舞蹈的灵魂

我们一边跟扎西多布吉老师交谈,一边沿雅江对岸上溯而行,20多分钟后,目的地就已经到达--索朗村,村级水泥路很新,刚修建没多久。自从申请成为非遗后,多颇章乡正式建立了卓舞队,服装也统一存放在乡政府。

扎西多布吉老师就是现任的多颇章卓舞队队长。参加雅砻物资交流节时,他们派出了16位演员,但是因为舞台的原因,只有14人获准上台。

作为动作幅度非常大的一种舞蹈,多颇章卓舞对舞台要求非常高,对演员要求也一样,基本上只有男演员才能胜任。

扎西多布吉老师如今年事已高,一些多颇章卓舞里面特有的甩头动作,已经很难完成。我们赶到乡政府的时候,因为演员早已放假回家,扎西多布吉老师为了给我们表演多颇章卓舞,只有自己去库房挑了一套戏服换上,不同于其他藏戏华丽的服饰,多颇章卓舞的服饰仍然秉持着古老相传的简朴风格。而且跟其他卓舞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头饰上面,多颇章卓舞不像其他地区的卓舞,舞者需梳长辫子,多颇章卓舞直接是用一个类似假发的头套套在头上,为的就是甩头这个动作,虽说就是一个简单的甩头动作,人人都可以完成,可是如果要求甩成平躺的8字型或者圆形,就很考验功力了。

“刚练习的时候,头晕脑胀是常有的事儿。”扎西多布吉老师本来因为年龄已经不承担这一角色,不止是身体原因,也是因为卓舞队需要一个领舞。

在多颇章卓舞的演员构成里面,有两种不同的称呼,“阿布热瓦”和“卓布穷”,阿布热瓦即是领队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多颇章卓舞的阿布热瓦有两人,而且两人的服饰与职责也有区别。一位是专职的领队,是舞队的灵魂,必须是向扎西多布吉老师这样精通多颇章卓舞所有细节的人才能担任。领队,既是领舞者,也是导演,也是报幕员,他们一般不带腰鼓,主要是提醒动作变换顺序,控制整个舞蹈的节奏和速度。后来,专门研究山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嘉措老师告诉我们,阿布热瓦在藏文里有时候也写为“许达巴”,翻译过来,正是校正和防止偏差的意思。

现在,多颇章卓舞的领队,就是扎西多布吉老师和另外一位叫格桑仁增的老师。而此次只有扎西多布吉一人在现场,所以他直接进屋换了一身“卓不穷”的戏服出来。原本看起来一个普通的老头,换了黑色戏服之后,顿时面貌大变,精神也异常抖擞。就在乡政府的篮球场上,认真地跳了起来,一甩头、一跳跃转身,丝毫看不出来舞者是一位六旬老人。

随行的干部担心扎西老人的身体,屡屡试着劝他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但是进入状态的扎西老人完全忽略掉了外界的一切,专心地陶醉在舞蹈之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扎西多布吉独自拜师于丹增欧珠老人。说起那时候的生活,扎西老人很感慨:“我们在冬天给田地上肥的时候,只要有空就跳几下,这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艺术。”

多颇章卓舞的起源与传承

跳了一会儿,扎西老人觉得只有一个人,完全跳不出卓舞的气势,遂停下来,叫上一个学生配合。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提及多颇章卓舞的起源。扎西老人说:“起源于桑耶寺吧,因为整个多颇章卓舞,18段舞蹈,18个故事,讲的就是桑耶寺修建的过程。”

而至于多颇章卓舞实际上到底起源于何处,已经无可考证,根据扎西老人的叙说和山南地区非遗科的嘉措老师分析,我们从神话的角度,对其来源有了一些猜测。

据神话传说,桑耶寺修建了整整12年,修建之初,“白天人来建,晚上鬼来拆”,著名的莲花生大师想到一个办法,编了卓舞的跳法,教给专门跳舞的人,让他们来迷惑拆墙的鬼,随后又从各地邀请来不同的卓舞队。在12年的修建过程中,这些卓舞方式糅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多颇章卓舞的雏形。桑耶寺也因此得以顺利完工,多颇章卓舞从此每年都作为藏戏的第一个表演节目,出现在各大庆典之中。

据嘉措老师介绍,桑耶寺的壁画里面,也完整地记载了多颇章卓舞的表现形式,其服饰与舞蹈特色,与如今的多颇章卓舞如出一辙。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颇章卓舞在2008年进入自治区级文化遗产名录。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全球世界遗产日,多颇章卓舞队都要组织一次公益性的展演。这一习俗,在多颇章乡也有了小小的改变,人们崇尚使用藏历,所以将展演时间定在了藏历的五月十五。

没过多久,扎西多布吉老师的学生索朗巴珠换好戏服出来了。两人又重新跳了一遍,气势大不一样,舞到高潮时两手击鼓,身体左右上下翻转,长辫随之扫地旋转,动作粗犷豪放,刚劲威武,节奏感强,气势壮观。跳完之后,又清唱了几句歌词。表演完毕之后,扎西老人眨眼就不见了踪影,等我们准备回乃东的时候他才出现,原来刚刚是出去买酒喝去了。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后来我们才得知,为了陪我们过来一起表演多颇章卓舞,扎西老人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卓舞起源考

关于卓舞起源,可以追朔到苯教时期,在苯教的古籍《顿巴·辛饶传记》中记载着“有人高举经幡,有的吹起大号,有的击大鼓……有的跳起‘宣',有的跳起’嘎尔‘,有的击鼓跳起’卓‘舞,有的唱起歌……”。在另一部苯教典籍《多色米》中也有卓舞的相关记载, “卓”舞至少早在雍仲苯教时期就已经盛行。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