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城墙环古寺 都市好修行



地藏寺:城墙环古寺 都市好修行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深山藏古寺(图片来源:扬子晚报摄影:柳扬) 

地藏寺的素斋便宜而丰盛(图片来源:扬子晚报摄影:柳扬)


全国各地的地藏寺不少,但是被曲折蜿蜒的古城墙环绕的,估计只有南京的这一处。在南京狮子山阅江楼景区内,有个很容易被游客忽略的地方--地藏寺。跟很多大寺院相比,这里周边安静,内部装修质朴,但却是下关一带不少信佛的市民的朝圣之地。近日,记者前去探访,跟这些居士们一起吃了顿素斋。

明城墙环绕的朴素寺院

日前,记者从阅江楼景区南大门进入景区,沿着城墙走了十多分钟,才找到地藏寺。

跟明城墙的质朴风格如出一辙,这处地藏寺的大门也相当简朴,没有气势恢宏的耸立的牌坊,更没有龙飞凤舞的名人题字,在距阅江楼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个不足三米宽的圆形大门,门头上面写着“地藏古寺”四个字。 

进了大门,往前十多步,便是依山而建面朝北的大雄宝殿,两边分别是观音阁和地藏殿。这里很是安静,设施也很简单,只有大殿内传出的尼姑做法念经的声音,回荡在空中,尤显清亮。

地藏寺的大殿以明清古建筑风格为主体,外墙是佛家最常见的黄色,四周绿树松柏掩映。“阅江楼下听佛音声声有缘,狮子山上看溪水泊泊无畏。”殿外悬挂着的一副对联,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地藏寺的环境,果真是清修胜地。

热心居士留记者吃素斋

记者到访之时,恰逢数十位尼师和俗家弟子正在大殿内做法事,不便打扰,记者便先行退出,顺着声音,走到寺院的厨房。临近中午,几个日常打扮的老妇正在忙碌地烹调斋饭。询问得知,这几位都是地藏寺的居士。

上午的法事结束,尼师和居士们脱下外衣,从大殿里走向厨房。“小师傅留下来吃饭吧。”看到记者有几分犹豫,几位上了年龄的阿姨非常热心地挽留“不贵的,五块钱。”出于好奇,记者决定留下来吃一顿素斋。

当当当……寺院里的尼师敲响了开饭的牌子,大家陆续走了过来。厨房有十来平方大,中间放着饭菜的小桌子,放着三个盛菜的大盆,旁边一个铁盒由大家自主放置饭钱,一位居士负责装菜,在一侧的大灶台上,有人为大家装饭。

饭菜都盛放在一个大碗里,打好的人找个小板凳坐下来或者干脆站着就开始吃起来,凉拌红萝卜丝、白萝卜烧豆腐,还有萝卜丸子,非常家常,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吃饭的间隙里,记者跟这些居士们攀谈起来。她们大多是下关一带的市民,平日里,只要地藏寺有佛事,都会义务来帮忙,念经或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平时与人为善,遇到需要帮助的,能帮就帮。”一位住在宝塔桥的阿姨告诉记者,平时她们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遇到老年人拿的东西多,就帮忙拎一拎;骑车的人上坡使把劲推一下;与人相处少计较多礼让。“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阿姨颇有哲理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颇深。

“小师傅,来喝点汤。”吃完饭,阿姨们又招呼。放了青菜的面条汤,虽然普通,但在这寒风凛冽的季节里,喝得人也很是温暖。

12年前从秦淮河边迁来

有资料记载,地藏寺始建于清末,系下关地区佛教古庵,历史上一直香火不断。

解放前,地藏寺位于秦淮河下关段西侧,曾由下关地区一念佛堂的小和尚代管,后因该和尚不守清规,群众推举当时南祖师庵当家的惟妙尼师兼管。到1936年1月,又由当时中国佛教会南京分会会长雪嵩法师、毗卢寺竣领和尚作公证,惟妙尼师将该庵移交给当地居士祁净虔接管。十二年前,地藏寺从秦淮河边迁到狮子山来,众多忠诚的信徒也随之跟来。

地藏寺小史

清朝末期,地藏寺始建。

1936年1月,由居士接管。

2000年左右,从秦淮河边迁至狮子山。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