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2-Fo专题

閱藏知津總目

【閱藏知津敘】

心外無法。祖師所以示卽法之心。法外無心。大士所以闡卽心之法。並傳佛命。覺彼迷情。斷未有欲弘佛語。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旣悟佛心。而仍不能妙達佛語者也。今之文字阿師。拍盲禪侶。竟何如哉。嗚呼。吾不忍言之矣。昔世尊示入涅槃。初祖大迦葉卽白眾云。如來舍利。非我等事。今者宜先結集三藏。勿令佛法速滅。嗟嗟。儻三藏果不足傳佛心。則初祖何以結集為急務耶。竊謂禪宗之有三藏。猶弈秋之有棊子也。三藏之須禪宗。猶棊子之須活眼也。均一棊子也。善弈者。則著著皆活。不善弈者。則著著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心者。則言言皆了義。不知佛意者。則字字皆瘡疣。若為懲隨語生見。遂欲全棄佛語。又何異因咽廢飯哉。夫三藏之不可棄。猶飲食之不可廢也明矣。不調飲食。則病患必生。不閱三藏。則智眼必昧。顧歷朝所刻藏乘。或隨年次編入。或約重單分類。大小混雜。先後失準。致使欲展閱者。茫然不知緩急可否。故諸剎所供大藏。不過緘置高閣而已。縱有閱者。亦罕能達其旨歸。辨其權實。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絲之懼。而諸方師匠。方且或競人我。如兄弟之鬩牆。或趨名利。如蒼蠅之逐臭。或妄爭是非。如癡犬之吠井。或恣享福供。如燕雀之處堂。將何以報佛恩哉。唯宋有王古居士。創作法寶標目。明有蘊空沙門。嗣作彙目義門。並可稱良工苦心。然標目僅順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盡美。義門創依五時教味。麤陳梗槩。亦未盡善。旭以年三十時。發心閱藏。次年晤壁如鎬兄於博山。諄諄以義類詮次為囑。於是每展藏時。隨閱隨錄。凡歷龍居。九華。霞漳。溫陵。幽棲。石城。長水。靈峰。八地。歷年二十〔示*冀〕。始獲成稿。終不敢剖破虛空。但藉此稍辨方位。俾未閱者。知先後所宜。已閱者。達權實所攝。義持者。可卽約以識廣。文持者。可會廣以歸約。若權若實。不出一心。若廣若約。咸通一相。故名之為閱藏知津云。

甲午重陽後一日北天目沙門釋智旭撰

【緣起】

古德云。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又云。般若如清涼池。四面皆可入。般若其有二乎哉。何一不可入一可入也。余鈍根。學佛有年。不獨大火聚不能捱身。卽清涼池亦無能插足。惟是嘗聞華嚴普賢行願品。有剝皮為紙。刺血為墨。書寫經卷。積如須彌。故每於方冊經卷。少刻流通。非敢云作檀度法施。蓋欲藉此稍種般若種子耳。昔者靈峰大師開講報恩三藏。余因得親法席。後欲輙申供養。師囑云。吾有閱藏知津一書。共四十八卷。計一千餘紙。居士能為我梓行。則勝如以四事給我矣。師化去忽十年。塵務紛紛。未得酬此願。去夏癸卯。勉力抽資。幷勸一二同志。共襄其事。遂鳩工藏舍倡刻。至今夏甲辰。得以告成。所願刻施微因。用薦先父思山府君。先母魏氏孺人。脫苦惱於三途。證蓮華於九品。更冀閱是書者。一展卷時。如扁舟漁父。忽然誤入桃源。則如來法海。雖寬廣無涯。一彈指間。可以卽登彼岸矣。其他律教之異同。禪淨之差別。具述大師序中。茲不更贅。余因述發心刻施之緣。聊識數言。以記歲月如此。

溧水佛弟子夏之鼎和南述

【閱藏知津凡例】

一義門但分五時。不分三藏。謂三藏小教。但屬阿含一時也。然天台備明五時。各論通別。別則但約一類機緣。通則華嚴乃至涅槃。無不徧該一代。又從古判法。多分菩薩聲聞兩藏。就兩藏中。各具經律論三。若據智度論說。則凡後代撰述合佛法者。總可論藏所收。若據出曜經說。則於經律論外。復有第四雜藏。今謂兩土著作。不論釋經宗經。果是專闡大乘。則應攝入大論。專闡小道。則應攝入小論。其或理兼大小。事涉世間。二論旣不可收。故應別立雜藏。

一若據五時次第。則華嚴之後。應敘阿含。然以小教加於方等般若之前。甚為不可。故必大小各自為類。庶顯權實輕重不同。

一據密部之中。亦有以華嚴為名者。亦有以般若為名者。亦有以法華為名者。但旣涉壇儀印咒。並屬祕密一宗。只此密宗。並是方等大教。並通四十九年所說故也。

一法華。涅槃。雖同醍醐一味。而一重顯實。一重談常。故仍分二也。

一大乘律。本在諸經論中。不同小乘條然各別。今為令學菩薩戒者。易於尋究。故順歷代藏經舊例。仍列數種。而出沒取捨。略與舊目不同。

一大乘論藏。自有釋經。宗經。及轉釋諸論之不同。今故分為三別。三中又各先敘西土。後敘此土。所以尊天竺也。

一此土釋大乘經。雖有巧拙淺深不同。然旣附經文。不可攝入雜藏。故並入論藏中。若義門各附經論之後。又似經論太無分別矣。

一此土述作。唯肇公及南嶽天台二師。醇乎其醇。真不愧馬鳴龍樹無著天親。故特收入大乘宗論。其餘諸師。或未免大醇小疵。僅可入雜藏中。

一西土撰述。但以義兼大小。或復事涉抄撮。故名為雜。此方撰述。則以諸家不同。體式亦異。故名為雜。

一此土淨土宗。如妙宗鈔。十疑論等。台宗。如玄義文句三止觀等。賢首。如華嚴疏鈔等。並已收入大乘論藏。故所列咸皆無幾。俟法海觀瀾中。乃當備列各宗要書。

一義目於華嚴法華等經。便取賢首溫陵等意旨釋之。未免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今但列其品題。幷品中事理大概。使人自知綱要。唯至疏鈔玄文。方略出其釋經之法。使知各家製立軌則不同。

一義目每於重單譯中。先取單本總列於前。後以重本別列於後。相去懸隔。查考稍難。又每以先譯為主。不分譯之巧拙。致令閱者不知去取。今選取譯之巧者一本為主。其餘重譯。卽列於後。俾不能徧閱者。但閱其一。卽可得旨。若能徧閱者。連閱多譯。便知巧拙之得失也。

一凡重譯本。於總目中。卽低一字書之。使人易曉。至後錄中。則與主本或全同。或稍異。仍備明之。使人知其或應並閱。或可不閱也。

一諸經或已流通。則人多素曉。或雖未流通。而卷帙不多。則人易翻閱。故所錄皆略。唯大般若。實為佛祖迅航。而久不流通。卷盈六百。故所錄稍詳。又寶積。大集。及諸密部。幷阿含等。凡卷帙多而人罕閱者。亦詳錄之。庶令人染一指而知全鼎之味云爾。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一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編次

【第一經藏二分一大乘經二小乘經】

【第二律藏二分一大乘律二小乘律】

【第三論藏二分一大乘論二小乘論】

【第四雜藏二分一西土撰述二此方撰述】

○一大乘經

五部一華嚴部二方等部三般若部四法華部五涅槃部

○一華嚴部(卷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拱平章愛育黎首臣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 南伏戎羌北伏戎羌遐)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湯坐朝問道垂
  • 佛說兜沙經(四紙半 南邇北壹)
  • 佛說菩薩本業經(十一紙半 南邇北壹)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九紙半 南邇北率)
  •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七紙欠 南邇北率)
  • 佛說菩薩十住經(四紙欠 南邇北率)
  •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南邇北率)
  • 十住經(六卷 南壹北體)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三卷 南體北率)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紙半) 壹
  •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 佛說如來興顯經(四卷 南體北邇)
  • 度世品經(六卷) 壹
  • 佛說羅摩伽經(四卷) 體
  •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八紙欠 南邇北壹)
  • 普賢菩薩行願讚(四紙半 南無北唱)
  • 文殊師利發願經(二紙餘 南籍北旣)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九紙餘 南邇北壹)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十紙半 南邇北壹)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六紙餘 南邇北壹)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十二紙餘 南邇北壹)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南遐北殷)
  •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南遐北邇)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四紙欠 南邇北壹)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南遐北邇)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 南竭北力)

※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一卷) 難

○二方等部

又為二一顯說二密咒

○方等顯說部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 龍師火帝(至)始制文字(卷二卷三)

  •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乃

  •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映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乃

  •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乃

  •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乃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貞

  •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服

  •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服

  •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服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辭安北如松)

  • 佛說胞胎經(一卷) 服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服

  •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臨)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衣

  • 佛說法鏡經(二卷) 服

  • 幻士仁賢經(一卷) 衣

  • ⊙佛說決定毗尼經(一卷) 衣

  •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紙半) 淵

  •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衣

  •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 ○菩薩修行經(半卷 南忘北短)

  •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南馨北夙)

  • 佛說優填王經(四紙餘) 衣

  •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九紙餘) 力

  • ○佛說須摩提經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二經仝卷) 衣 

  •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衣

  •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衣

  • ※得無垢女經(一卷) 裳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裳

  •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裳

  •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裳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二經同卷) 裳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推

  •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深)

  • ○大乘顯識經(二卷) 推

  •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二經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推

  •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推

  •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忠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推

  • △毗耶娑問經(二卷) 推

○入法界體性經(八紙半 南男北傷)

  •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五紙半 南男北才)

※佛說阿彌陀經(四紙餘) 貞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九紙欠) 貞

○後出阿彌陀偈經(十四偈) 貞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貞

  •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南罔北短)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仝卷 南淵北似)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位讓國 (卷四)

  • 大哀經(八卷) 周
  • 寶女所問經(四卷) 發
  •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十八卷今作九卷 南澄北似)
  • 無言童子經(二卷) 發
  • 寶星陀羅尼經(八卷) 殷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十卷) 有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十卷) 虞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陶

  •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八卷) 唐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唐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弔 (卷五)

  •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弔

  •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十五紙) 弔

◎觀虛空藏菩薩經(二紙) 弔

◎無盡意菩薩經(四卷) 罪

  • 阿差末菩薩經(七卷) 罪

△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弔

  • ⊙佛說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民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南伐北罪)

  • 般舟三昧經(三卷) 伐
  • 拔陂菩薩經(一卷 南伐北罪)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發

  • ※奮迅王問經(二卷) 發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 周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五卷北作四卷 南淵北凊)

  • 僧伽吒經(四卷北作三卷 南可北羊)

○月燈三昧經(十一卷北作十卷) 女

  • 月燈三昧經(半卷) 慕

※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 南詩北景)

○佛說佛名經(十二卷) 己長

○佛說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八卷北作五卷 南信北長)

○三劫三千諸佛名經(三卷) 長

○千佛因緣經(一卷) 維

△賢劫經(十卷) 恃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 南罔北靡)

◎百佛名經(六紙欠 南忘北信)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上下合卷 南松北凊)

◎佛說十吉祥經(一紙餘 南賢北信)

◎佛說八佛名號經(三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二紙半 南效北知)
  • 佛說八陽神咒經(二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八吉祥經(二紙 南才北知)

◎佛說八部佛名經(二紙半 南賢北信)

◎佛說滅十方冥經(六紙) 維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四紙半) 維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四紙 南盡北則)

※佛說寶網經(一卷 南忘北彼)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 南長北信)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惟

  •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惟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惟

◎觀佛三昧海經(十卷) 量

◎佛說彌勒成佛經(一卷) 貞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六紙半) 貞
  • 佛說彌勒來時經(二紙餘) 貞
  • 佛說彌勒下生經(六紙餘) 貞
  •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五紙) 貞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卷) 貞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四紙 南賢北信)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六紙半 南賢北信)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四紙欠) 維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卷 南得北知)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 南思北斯)

◎佛說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三紙餘 南賢北景)

◎佛說八大菩薩經(一紙半 南思北斯)

※六菩薩名亦當誦持經(一紙 南籍北旣)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四紙半) 維

◎佛說老女人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卷六)

  • 佛說老母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一紙欠 南男北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惟

  • △入楞伽經(十卷) 鞠
  •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養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三卷) 靡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 方

  • 維摩詰經(三卷) 方

  • △說無垢稱經(六卷 南方北蓋)

○善思童子經(二卷 南賴北敢)

  •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萬
  • △大乘頂王經(一卷) 萬

◎月上女經(二卷) 染

○大乘密嚴經(三卷 南染北凊)

  • △大乘密嚴經(三卷 南不北凊)

○解深密經(五卷 南常北效)

  • 深密解脫經(五卷 南常北效)
  • 佛說解節經(一卷 南敢北髮)
  • 相續解脫地波羅密了義經(半卷 南敢北髮)
  •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半卷 南敢北髮)

○佛說佛地經(八紙) 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場 

  • ○金光明經(四卷 南食北化)

※合部金光明經(八卷 南食北被)

  • 莊嚴菩提心經(六紙欠 南邇北壹)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六紙半 南邇北壹)
  • ○毗沙門天王經(四紙半 南不北凊)
  • ◎菩薩投身飼虎起塔因緣經(十紙餘 南賢北悲)

◎無所有菩薩經(四卷) 絲

※諸佛要集經(二卷 南彼北靡)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南罔北短)

○央掘魔羅經(四卷) 悲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傷) (卷七)

  •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慕)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 南大北傷)

○佛說大乘同性經(二卷 南大北慕)

  • △佛說證契大乘經(二卷 南常北慕)

○諸法無行經(二卷 南傷北常)

  • 諸法本無經(三卷 南傷北五)
  • 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三卷今作一卷 南言北之)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十卷 南若北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 南之北興)

◎大乘徧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五紙餘 南男北潔)

  • 無字寶篋經(五紙) 潔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四紙) 潔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五卷南作三卷北作二卷 南言北之)

  •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二卷 南慕北男)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半卷 南慕北推)

○大方等如來藏經(九紙半 南忘北彼)

△十住斷結經(十四卷今作十二卷) 談彼

△菩薩瓔珞經(十三卷今作二十卷 南短靡北詩讚)

○佛說華手經(十卷 南欲難北欲)

○佛說寶雨經(十卷 南身北此) (卷八)

  • △佛說寶雲經(七卷 南此北身)
  • ※佛說除葢障菩薩所問經(二十卷南作十卷北作八卷 南盛北溫)

○法集經(六卷) 難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 器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六卷今作三卷 南凊北深)

  • 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 惟
  • 普超三昧經(四卷) 毀
  • 佛說放鉢經(一卷) 毀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南恭北五)

  • 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三卷 南場北五)

△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 絲

△佛說海龍王經(四卷 南彼北景)

○佛說轉女身經(一卷) 男

  • 佛說無垢賢女經(三紙欠) 潔
  • 佛說腹中女聽經(二紙半) 潔

○大方廣如來秘藏經(二卷北作一卷) 染

○持世經(四卷 南四北常)

  • 持人菩薩所問經(四卷 南四北常)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南敢北恭)

  •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南敢北恭)

○佛說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 潔

  • 順權方便經(二卷) 潔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南慕北毀)

  • 佛說大淨法門品經(一卷 南慕北毀)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 貞

  • 佛說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貞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三紙半 南賢北莫)

  • 梵女首意經(四紙餘) 莫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二紙) 維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二紙半 南才北良)

  • 佛說轉有經(一紙半 南效北良)

◎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六紙欠 南賢北信)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二紙半 南盡北則)

○佛說大乘智印經(五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南傷北才)
  •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南傷北才)

◎佛說不增不減經(五紙半) 維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四紙 南斯北夙)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今作卷半 南長北信)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二卷 南傷北才)

  • 寶如來三昧經(二卷 南慕北方)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七紙欠 南賢北信)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維

○大方廣師子吼經(四紙餘 南男北良) (卷九)

  • 佛說如來師子吼經(五紙 南男北良)

◎出生菩提心經(十一紙半 南行北羊)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上下合卷 南凊北薄)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六紙餘) 男

  • 伽耶山頂經(九紙) 男
  • 佛說象頭精舍經(八紙餘) 男
  • ○大乘伽耶山頂經(七紙餘) 男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五紙餘 南力北忠)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薄)

◎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 維

※佛說魔逆經(一卷) 維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南罔北短)

※須真天子經(二卷 南罔北短)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 南忘北彼)

○悲華經(十卷) 及

  • ※大乘大悲芬陀利經(八卷 南賴北敢)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南化北四大)

  • 普曜經(八卷 南被北大)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墨

○菩薩本行經(三卷) 墨

○佛說金色王經(七紙 南忘北短)

△六度集經(八卷) 萬

  • 太子須大拏經(一卷 南潔北才)
  • 菩薩睒子經(六紙欠) 潔
  • 佛說睒子經(五紙) 潔
  • 太子慕魄經(五紙欠) 潔
  • 佛說太子沐魄經(二紙半) 潔
  • 佛說九色鹿經(二紙欠) 潔

◎佛說長壽王經(四紙餘 南賢北羊)

○佛說鹿母經(七紙) 維

○佛說大意經(四紙半) 維

○佛說前世三轉經(六紙 南效北良)

  • 佛說銀色女經(六紙餘 南效北良)

△過去佛分衛經(一紙餘 南賢北景)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三紙欠 南賢北景)

※佛說月明菩薩經(三紙欠) 維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六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佛說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一卷) 維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六紙餘 南才北良)

  • ※佛說自誓三昧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三卷) 身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南蓋北方)

◎佛說盂蘭盆經(一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報恩奉盆經(一紙欠 南才北知)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同卷 南取北斯)

◎佛說德護長者經(二卷 南男北潔)

  • △佛說月光童子經(七紙半) 潔

  • ※佛說申日兒本經(二紙欠) 潔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五紙半 南淵北斯)

  • 佛說諫王經(三紙餘) 才
  •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六紙餘) 才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五紙半) 才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七紙餘 南思北之)

○佛說薩羅國經(三紙 南賢北信)

※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三紙半欠 南效北良)

  • 採華違王上佛受決經(二紙欠 南效北良)

○佛說差摩婆帝受記經(三紙 南賢北景)

※佛說賢首經(二紙半) 維

○佛說堅固女經(五紙餘) 維

○佛說心明經(二紙半) 維

※佛說金耀童子經(七紙欠) 力

○佛說逝童子經(二紙半) 潔

  • △佛說長者子制經(三紙餘) 潔
  • 佛說菩薩逝經(三紙餘 南男北潔)

※佛說龍施女經(二紙欠 南效北知)

  •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三紙半 南效北知)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三紙欠 南賢北信)

○佛說乳光佛經(五紙半) 潔

  • 佛說犢子經(一紙半) 潔

○佛說樹提伽經(二紙半 南賢北羊)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十紙欠 南興北深)

※演道俗業經(九紙 南忘北信)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二卷 南賢北行)

○菩薩道樹經(十二紙 南忘北彼)

○菩薩生地經(二紙半 南忘北彼)

○佛說緣起聖道經(四紙欠 南效北良) (卷十)

  • 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三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舊城喻經(四紙餘 南興北臨)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 佛說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六紙 南履北臨)

  • 佛說了本生死經(四紙 南效北良)
  • ○佛說稻稈經(六紙欠 南效北良)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六紙半 南流北興)

○佛說法身經(三紙半 南興北深)

○佛說十號經(二紙 南命北盡)

○稱讚大乘功德經(四紙餘 南效北良)

  • △妙法決定業障經(三紙 南效北良)

○佛說大乘四法經(一紙欠 南效北良)

  •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一紙欠 南效北良)

◎大乘四法經(七紙半) 維

○佛說大乘百福相經(六紙餘 南男北良)

  • 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五紙餘 南思北斯)

◎大乘造像功德經(上下合卷 南羔北知)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 佛說作佛形像經(二紙 南效北知)

○佛說造塔功德經(二紙) 維

○佛說右遶佛塔功德經(二紙餘 南賢北景)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三紙半 南力北忠)

◎無上依經(二卷 南效北良)

  • 佛說未曾有經(三紙欠 南男北良)
  • 佛說甚稀有經(四紙半 南男北良)

○佛說諸法勇王經(一卷) 潔

  • 一切法高王經(一卷) 貞
  •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 南維北行)

○佛說施燈功德經(一卷) 難

◎浴像功德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 佛說灌佛經(一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灌洗佛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 ○佛說浴像功德經(二紙半 南才北知)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四紙半 南忘北短)

※佛說內藏百寶經(六紙餘 南莫北短)

※佛說最無比經(八紙欠 南效北良)

  • △佛說希有較量功德經(五紙 南效北良)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 南詩北率)

△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 絲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南髮北被)

  •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一卷 南髮北被)

○佛說謗佛經(六紙欠) 男

  • △佛說決定總持經(七紙半) 男

○佛說象腋經(一卷) 慕

  • 佛說無所希望經(一卷) 慕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四紙欠 南賢北景)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四紙欠 南淵北斯)

※佛說十二頭陀經(四紙半 南賢北羊)

△佛說四輩經(二紙半 南賢北景)

※佛說三品弟子經(二紙餘 南賢北景)

※佛說四不可得經(四紙餘 南莫北短)

△佛說佛印三昧經(二紙半 南行北羊))

○佛語法門經(三紙 南忘北短)

※佛說法常住經(一紙 南賢北羊)

○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五紙餘 南尺北敬)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八紙餘) 當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六紙半 南命北盡)

○佛說尊那經(五紙半 南夙北臨)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五紙) 當

※佛說七女經(五紙半 南尺北敬)

○佛說懈怠耕者經(一紙) 當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使可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北作十六卷) 覆器

○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 佛說無崖際總持法門經(一卷 南莫北罔)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已上六經雖有陀羅尼咒。而無壇法。故屬顯說。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